如今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國人習慣上稱之為“印尼”,地處東南亞,是一個由一萬七千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又有“千島之國”之稱。由於諸多歷史原因,三國文化進入印尼的具體時間暫時無法考證。筆者翻閲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後,基本上可以確定,應該是在十八世紀中葉,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居民移居印尼時,將三國文化帶入了印尼,這也是迄今相關學者們的一種普遍定論。
印尼的三國文化,最初是一種移居華人的民族信仰,他們將在國內時的三國人物信仰及三國故事帶入了印尼本土。這一時期的傳播特點,基本上就是華人圈內口口相傳。移居國外多年,當地華人閒暇之餘或想念故土時,人們圍坐一起借用談論三國故事及人物來緩解思鄉之情,重温國粹文化。
《三國演義》文本進入印尼的時間,大致為十九世紀中葉。據法國學者蘇爾夢的著作《中國傳統小説在亞洲》中的描述,十九世紀中葉的印尼當地華人中,就有靠出租《三國演義》手抄本來維持生計的現象。通過這一記載可以得知,當時的印尼華人對國內傳統文化的追求非常高漲,以至於將出租小説手抄稿作為一種生存職業。但是,這一時期的《三國演義》只是手抄稿.因此,三國文化在這一階段的傳播非常侷限。這也是《三國演義》在印尼傳播的最早記載。
據《東方文學交流史》中的記載,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已經有當地華人學者比照《三國演義》原著進行了譯著,其中一部分精彩的三國故事,還通過當時的《印尼號角》報刊進行了連載。不過,由於當時印尼還是荷蘭的殖民地,外來移居人口相對較多,所以,譯著文本是由馬來語譯著而成。而據《印尼華人馬來語文學》中稱,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至十九世紀末,在印尼本土已經有三個不同版本的《三國演義》。
通過這幾份記載可以得知,《三國演義》從最初的手抄稿,發展為三個不同版本的譯著。經過四十多年的傳播與發展,《三國演義》已經在當地佔據了相當大的文化市場。此時在印尼不僅有譯著《三國》文本,而且,許多外來學者根據譯著,用不同的語言、文體進行了再創作,多部以三國故事為主題的小説、研究文學等在印尼廣為流傳,受到了一大批不同民族、階級等讀者的青睞。
印尼語版的《三國演義》是在十九世紀初期譯著而成,這個時期出現了兩個版本。一個是由當地學者錢仁貴翻譯,歷時十三年的時間,分為六十二版,比照原著譯製而成;另一個則是由學者李雲英根據不同的譯本,歷時三年時間譯製而成。其中,李雲英譯著的《三國》,還在印尼當地的報刊上進行了連載。其中最受讀者歡迎的還是錢仁貴譯著的《三國志演義》,因為這部譯作最接近原著,該書在後期經歷了多次改版、再版。
三國文化在印尼的傳播與發展,在上世紀經歷了一個較大的波折。據相關資料顯示,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至本世紀初,雖然印尼仍有三個版本的《三國演義》面世,但是,實際上卻經歷了一個長達七十多年的停滯階段。究其原因,是因為在這一階段裏,印尼社會經歷了三個比較大的波動時期:第一個就是波及全球的二戰硝煙,當時日本佔領印尼後,各種文化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第二個是印尼脱離荷蘭的建國時期;第三個就是令國人痛心的,上世紀末發生的印尼排華事件。
至本世紀初,華語文化再度在印尼當地掀起了熱潮,《三國演義》的翻譯出版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印尼華裔通過讓子女們閲讀小説來學習、感受母國的國粹文化。隨着電子產品的普及和以三國系列為主體的影視、戲曲、遊戲等作品的登陸,使得三國文化在印尼當地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精彩的三國故事及主要人物,也在印尼落地生根,成了當地的一種外來融入文化。
那麼,在印尼影響最大、最受歡迎的三國名人是誰呢?此人既不是智謀無雙的諸葛亮,也不是實力最強的曹操,而是蜀漢五虎將之一的三國名將關羽。關羽崇拜始自於我國的盛唐時期,迄今為止不僅吸引了大批國人粉絲,在國外也有很大的受眾。這種對關羽的崇拜之情,在印尼華裔人羣中根深蒂固,從十八世紀中葉大批華人移居時,關羽的形象就率先在印尼登陸了,這比《三國演義》在當地傳播的時間早了一個多世紀。
與全球的關羽崇拜者一樣,早期的印尼華人,不僅會在家中供奉關羽像,每日誠心乞拜。在印尼各大城市中的華裔聚集區,都還建有關公廟或忠義祠,時令佳節按時祭拜,香火極其鼎盛。起初的關羽崇拜,僅僅是華人圈中的一項祭祀活動。隨着《三國演義》文本在印尼的傳播,許多印尼本地人也逐漸成了關羽的崇拜者。不過,在本世紀之前,關羽的崇拜者中,當地華裔還是其中的主力。
進入本世紀以來,隨着三國文化熱潮在印尼的興起,以及各種現代化渠道的傳播,關羽的形象已經在當地深入民心,關羽崇拜也成了當地的一種固有文化,越來越多的印尼人也加入到了關羽崇拜的行列。比如在印尼萬隆市的靈光寺,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關公誕辰法會,該會歷時三天,大小節目十多個。屆時參與法會的人員,不僅有當地華裔,而且,還有來自印尼各地的不同階層和不同領域的民眾聚集於此,共同慶祝關公誕辰。
參考書籍:《中國傳統小説在亞洲》、《東方文學交流史》、《漢文小説的馬來文譯本在印度尼西亞》、《印尼華人馬來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