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生態研學旅遊專題報告》正式發佈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休閒

7月6日,在2022年海南國際研學旅遊創新發展大會暨“莘莘學子暢瓊遊”聯合推廣活動啓動活動中,《生態研學旅遊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佈。這是由世界研學旅遊組織與海南日報智庫對生態研學旅遊資源進行調研梳理後共同撰寫的。

《報告》對如何定義生態旅遊,以及生態旅遊在國際及中國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比較了資源較為相似的馬來西亞與海南在生態研學旅遊方面的發展優勢及現狀,並對發展生態研學旅遊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倡議。

海南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研學旅遊資源富集區,具有較高的研學旅遊價值和國際研學吸引力,生態研學正逐步成為海南旅遊的重要名片。

在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學生們觀察鳥類活動。資料圖

生態研學旅遊正成為一種全球趨勢

生態研學旅遊是基於研學旅遊傳統以及生態旅遊客觀發展要求逐步發展起來,成為生態旅遊和研學旅遊有機深度融合發展的有效形式。它包含了研學體驗者在自然之境中的生態體驗、人與大自然之間關係的領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三大核心內容。同時凸顯了生態在教育資源開發中的價值,凸顯了體驗在教育過程和實踐效能中的作用。在特定的自然區域環境內,以人類為主體,通過科學的手段來進行體驗探究式活動,以達到促進該自然區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國內生態研學旅遊發展由來已久。1993年,《東亞保護區行動計劃綱要》的通過標誌着生態旅遊的概念在中國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確認。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更是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2019年,《關於充分發揮各類自然保護地社會功能大力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的發佈則迅速掀起了自然教育的熱潮。2020年,中國旅行社協會正式授權世紀明德及其他10家院校、協會及單位成為研學旅行指導師培訓基地機構,助推了研學旅行指導師專業人才的培養。2022年,研學旅行指導師納入新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進一步促進研學旅行生態健康發展。

國內生態研學旅遊目前從行業監管與規劃、多部門協作、社區參與、人才培養、經營模式等方面都有待建立和完善。在面向研學者的具體活動中則存在幾點明顯的矛盾。首先,專業人才的匱乏成為限制該行業發展的瓶頸。其次,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公眾對生態研學旅遊的理解不到位,生態研學旅遊中的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等。

在東方市白查村,小學生在黎族船型屋前唱起黎族歌曲。見習記者 王程龍 攝

馬來西亞的生態研學旅遊

在自然生態景觀類型多樣的馬來西亞,生態研學旅遊已成為增長最快的旅遊形式之一,為當地帶來不錯的經濟利益。馬來西亞打造超級生物多樣性中心,旨在成為世界自然和生態研學旅遊目的地。

馬來西亞生態研學旅遊資源豐富。馬來西亞光熱充足,年温差較小,是一個擁有永恆夏天和永恆陽光的地方。55.3%的馬來西亞國土面積被森林覆蓋,是目前亞太地區MTCS/PEFC認證的熱帶森林面積最大的國家。馬來西亞還是熱帶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寶藏,自然生態景觀類型多樣,熱帶雨林經過1.3億年進化,形成了非常豐富的動植物羣落,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18.5萬種動物和約1.5萬種維管植物。

就馬來西亞生態研學旅遊發展現狀來看,生態研學旅遊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是當地居民和社區參與,共同保護當地歷史文化,從而改善社會文化環境的潛力。同時,其生態旅遊服務與經營多與生態旅遊、綠色旅遊活動聯繫,鼓勵人們在自然中深入體驗。

馬來西亞生態研學旅遊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政策與計劃。

一大計劃:

馬來西亞旅遊部、藝術和文化部制定了2016—2025年國家生態旅遊計劃(NEP2016—2025),助力將馬來西亞打造成“世界頂級生態旅遊目的地”。計劃目標為修改和加強近期研究的結果,以開發潛在的生態旅遊目的地。NEP2016—2025將作為馬來西亞經濟整體可持續發展的工具。MOTAC引入並部署了生態旅遊特許協議。

二大階段:

階段一包括六個方面,一是旅遊特許權,為國家公園的保護提供可持續的方式;二是授予旅遊特許權清晰、透明和一致的流程和程序。三是制定旅遊特許經營發展戰略和實體規劃,納入園區整體管理規劃。四是通過透明和正式的程序向信譽良好的特許經營商授予長期特許經營權。五是加強收入獲取機制,以實現更好的財務自主權。六是專業人員的特定單位來管理和監控旅遊特許經營權;

階段二則是構建建設參與社區合作伙伴關係的能力,確保國家公園管理人員和旅遊官員瞭解特許經營管理的國際趨勢,並瞭解馬來西亞新的國家特許經營協議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三大行動:

一是為國家公園管理者提供旅遊和特許經營管理方面的專門培訓計劃。

二是與東盟遺產公園和亞洲保護區夥伴關係(APAP)及歐美等地區高頻度進行人員交流合作。

三是強化國家生態旅遊計劃(NEP)生態旅遊運營商場景實踐。

在馬來西亞生態研學旅遊營銷運營中,馬來西亞支持生態研學旅遊的非政府組織(NGO),在促進對環保意識的重要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馬來西亞世界自然基金會(WWFM)、馬來西亞自然協會(MNS)、馬來西亞旅遊和旅行社協會(MATTA)、馬來西亞環境保護協會(EPSM)、大馬自然之友(SAM)、國家教育部等。

檳榔谷研學遊。景區供圖

生態研學旅遊正成為海南重要名片

海南省是我國知名的島嶼,擁有濱海沙灘、熱帶雨林、珍稀動植物、火山與溶洞等豐富的自然生態研學資源。海南省擁有世界級的旅遊資源,是名副其實的研學旅遊資源富集區,具備極高的研學旅遊價值和國際研學吸引力。隨着全省生態保護工作的深入推進和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生態研學正逐步成為海南島旅遊的重要名片。

《報告》認為,海南島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氣候類型、深厚的人文歷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特徵、完善的自然生態保護措施,為發展生態研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海洋資源為主體的自然生態研學旅遊體系基本成型。海南高度重視自然生態保護與研學旅遊融合創新發展,不斷推進生態研學旅遊與時俱進,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面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海南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貿港特色的生態研學旅遊發展之路,以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海洋資源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成型。

《報告》認為,海南島憑藉獨特的自然生態資源,廣泛凝聚自然生態研學行業資源,逐步成為了熱帶海島自然生態研學旅遊勝地,構建了互聯互通的生態研學旅遊網絡體系,海南生態研學旅遊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前進,正逐步成為海南島旅遊的重要名片。

《報告》認為,海南島生態研學旅遊成效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加大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力度;二是制定積極的研學政策進行引導;三是推進研學基地的申報認定與課程建設;四是積極開展和落地豐富多彩的生態研學活動;五是加強對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的獎補。

《報告》認為,隨着國家和海南多部門研學旅遊與自然環境保護政策的相繼推進,政策利好惠及,生態研學旅遊的行業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加之旅遊消費反彈,以中小學生羣體為核心的研學市場呈現幾何級增長。

小學生在海南熱帶野生動物園進行研學體驗。資料圖

生態研學旅遊要兼顧生態保護和課程特色

海南如何利用好資源稟賦和政策優勢,推動生態研學旅遊發展更上一層台階?《報告》提出了八個方面的發展建議。

一是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二是正確處理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關係,提高自然生態保護成效;三是加大自然生態研學旅遊課程線路開發;四是推動自然生態研學基地建設;五是構建生態研學旅遊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六是構建全域自然生態研學旅遊發展格局;七是以生態研學旅遊促進鄉村振興;八是完善生態研學旅遊公共服務體系。

《報告》建議,要根據不同參與人羣、自然生態研學基地資源特色等設計不同主題的生態研學旅遊課程。具體而言,課程開發要堅持知識性、文化性、趣味性和互動性。以生態研學課程體系為中心,注重課程的專業性、多樣性、與體驗基地建設的契合性,設置包含多類時長、形式和目標取向的生態研學課程體系。鼓勵自然教育基地、社會組織、自然教育機構、大中小學校等深入挖掘在地資源特色,創新研究特色生態研學課程。

《報告》指出,要把保護放在生態研學旅遊發展的首位,正確處理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加強對生態研學旅遊資源的分級分類保護,根據地文景觀、生物景觀、水文景觀、氣象氣候景觀的不同特點制定相應保護措施,做好與相關規劃的協調銜接,優化研學旅遊項目的建設地點,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堅守生態底線,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科學適度開發,推進生態研學旅遊集約化、低碳化、綠色化發展。

《報告》對推動自然生態研學基地建設和構建生態研學旅遊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方面提出建議。在保護的前提下,整合各類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濕地公園等場所資源,合理佈局生態研學旅遊基地。

同時突出培養生態研學旅遊創新型人才,重視培養領軍人才和複合型人才,大力開發生態研學旅遊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支持引導生態、生物、地質、環保、林學等相關專業開設生態研學旅遊課程,與旅遊專業聯合培養生態嚮導、專業解説等各類適用人才。

(林雯晶整理)

(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