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的秀美風光

臨江的秀美風光
  溪谷秀美秋色。  胡元森攝(人民視覺)

臨江的秀美風光
  鴨綠江風光。  李 林攝(人民視覺)

臨江的秀美風光
  騎行愛好者王明東沿鴨綠江風光帶騎行。  本報記者 孟海鷹攝

  臨江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鴨綠江畔。沿着鴨綠江風光帶騎行,兩岸秀麗風光盡收眼底。長白山支脈老嶺山脈橫貫市區東北部,境內森林覆蓋率超過84%,江南風情與北國風光融為一體。

  古道驛站迎客來

  “騎車苦中有樂,樂此不疲。昨天下大雨,一路飛奔,一身水一身泥,卻開心不已。”在臨江市鴨綠江畔四道溝鎮坡口村,記者遇到53歲的騎行者王明東。他來自遼寧鐵嶺,正休年假,見到我們滿面笑意:“我剛參加完長白山森林自行車賽,又一路騎到臨江。今早6點開始沿着鴨綠江騎行,風景太美。”

  已過上午8點,村莊裏依然傳來一陣陣公雞打鳴聲。村裏有木把頭過去居住的木把房,有采摘園,有清溪潺潺,有層層疊疊的山外青山。這些年,村裏靠山吃山,鄉村旅遊項目很紅火,老百姓日子過得寬裕。

  坡口村又被當地稱作古道驛站。村史館的大牌子上寫着由來:明朝以後,坡口村被販運者確定為鴨綠江右岸的一個重要轉運通道和停留地點,遂稱此地為驛站。

  臨江是中國歷史上的邊關要塞和水陸交通樞紐。當年的臨江是著名的水陸碼頭,曾有日過千帆的繁榮。

  瞭解了歷史文化背景,人在江畔行,思緒一下子立體了,空闊的江面上彷彿很是熱鬧。

  重温歷史憶先烈

  揮別坡口村,我們前往四道溝鎮四道溝村。

  四道溝村村支書、37歲的吳曉強是返鄉帶領村民致富的能人。“從小就聽村裏的老人講,《五朵金花》曾在我們這兒拍攝取景,當年大家還都爬上山去看熱鬧呢。”吳曉強指着村部前的山峯説,“就是這座山。”

  “但在我小時候,這山發禿,沒這麼綠,那時候砍伐不加控制,哪像現在,大家都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都來保護它。”吳曉強説,生態越來越好,村裏的種植養殖產業也發展得好,村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一路向前,可經過江心島陳雲公園和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不少遊人停下腳步參觀紀念館,重温那段歷史,緬懷革命先烈。

  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位於鴨綠江畔、貓耳山下,始建於1992年。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陳雲、蕭勁光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臨江指揮了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取得了四次臨江保衞戰的勝利,扭轉了東北戰局,使東北民主聯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從而拉開了遼瀋戰役的序幕。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百家重點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天光雲影共徘徊

  一路美景不斷,更令人震撼的風景永遠在前方。進入花山鎮老三隊村,便望見了溪谷。

  望文生義,溪谷兩側是山,溝壑險峻狹長,原始森林茂密;谷中處處有潺潺溪水,遍地生長各種草藥。臨江被譽為長白山立體資源寶庫,名不虛傳。

  溪谷路修得很規整,向前向上緩慢延伸。一行人終於來到山頂的時候,人人驚呼——山頂竟然是一片百畝自然草原,密密地長滿了東北三寶之一烏拉草,安卧林海之中,上面點綴着野花。

  天光雲影,伴隨着風在層層疊疊的針闊混交林上跳躍。遠眺,山外青山,層巒疊嶂,林海茫茫,氣象萬千。身處其中,只想深深呼吸,有説不出的舒爽暢快。

  85歲的老人初易四年前第一次來到溪谷,就愛上了這裏,每年總要來住半年,吃野菜,飲溪水。老人説:“溪谷美,天光地氣水。樹比人高,身體康泰。”

  返程路上,記者遇到了一個騎行小隊,四人分別是66、67、68、69歲,身姿年輕。他們説,今天早晨從白山市江源區出發,沿鴨綠江風光帶一路騎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每年都要在山川美景間騎上幾趟,樂呵着呢。”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2日 07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0 字。

轉載請註明: 臨江的秀美風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