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你不止來過

香港,你不止來過
《香港,你不止來過》|文:轉身即天涯

「如果時光倒轉,我還會選擇來香港」

/01/

開篇,我很想分享一句《約翰克里斯多夫》裏的一句話:一個人不能只是保有才氣,還要保有那些讓他的人生充實且富有意義的熱情和痛苦。

一個人可以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如煙而過的風景,那些你來過的叫旅遊,那些你思考過的叫做停留。我們這羣90後、00後,大多迷戀遠方。曾在雲音樂的評論裏看到一朋友的感悟,大意是漂過的生活才能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不管是大山裏的,還是大山外的,你去過哪裏,你現在又在哪裏,我們不得而知。而我,座標香港,一個47層樓的10平米小屋內。我來過這,也思考過很多。

從香港回家幾次,朋友們總是會問我對香港的印象如何,問的都是吃的、穿的、生活節奏這些。其實,越在那裏待久了,越對這類問題沒有耐心,因為我很想保留這個風華正茂的城市在大家心中的神秘感和時尚感。

的確,流動的行人接踵而過快餐店的入口,有那麼一瞬間,你會疑問他們是否已把凳子坐熱;站在等紅綠燈的街口,許多年輕人衣着西裝,你會好奇第三產業在這個城市發展佔有的比重是否超過平衡。

又或是在等港鐵的月台上看到的那些坐輪椅的中年人,他們可能是這半個月讓我覺得這座城市壓抑的很大原因——開着最奇怪的“車”,像是與生俱來的熟練,推着他們去向工作或是應酬的地點。如果你還想聽到更多印象,官方總結起來就是生活成本高、民眾穿着樸素、工作壓力大。話落至此,大概負面信息已覆蓋了你對這座港灣城市的所有美好。如果真是如此,我想對你説聲抱歉。

/02/

終有一日,你必須離開一個地方,一個你曾經住過、愛過、深埋着你所有過往的地方,無論以何種方式離開,都不要慢慢啓程,向着光亮那方,無悔過往。對我而言,前者是長沙,那頭在哪裏我現在還不確定,但我相信那必定是夠我發泄而美好的了。

這是個注重節日的城市,即使城市再小,也信仰家的偉大,這估計是除基督教之外人口最多的對象了。

雖説獨在異鄉為異客,卻發現當慶祝離你這麼近的時候,自己竟像這些孩子,欣喜和隔絕了喧囂的安心。今年中秋節,與父母相隔兩地的第一個節日,港式高檔小區的宿舍裏除了我,還有舒服的頂燈。那天,本來準備下樓跑步的我,被樓下成羣結隊的孩子們狂歡的氣氛擠得邁不開步子。提着自制花燈的,玩着各種形態的熒光棒的,就連月亮,也難得在十五這天圓如隔天本地粵語老師帶我做的月餅。

我盡力拿起手機拍下如海的光亮,遲遲沒有回宿舍,大概是被這笑聲、這鄰里間寒暄聲、這鼎沸之時的慶祝衝昏了頭,對於我這個有些戀家的孩子,竟在那一天,睡的好香。

這是個值得行走的城市,充斥着功利,卻填滿不了豐腴的內心。

有時候憧憬一個人的行走,不管這裏我是否熟悉,因為我沒有精力踏過天涯海角,那就請允許我在我心念的地方細細品味。猶記半個月前獨行於中環往禮賓府的坡道,因為找禮賓府在一條路上來回繞了很久,正值不耐煩時,都爹利街如油畫般的景色出現在路口。

一羣菲傭正坐在由上往下的台階上排演着什麼,綠色的星巴克標誌伸出排樓的小門,還有那些刻意尋來此處的遊客們。走着走着,你會愛上一人行的清靜與包攬整個視野的暢快,不會因聊天丟失一寸景色,不會因迷路而焦躁,甚至每一個建築磚瓦都想勘探一二。

這是個飄着港式奶茶香味的城市,在你留着口水掛着吃貨的名號時,你會想過它是苦的?

三個月來,我有意無意地問過很多同學朋友對於留港的想法。到頭來,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偏向回內地奮鬥。我不知道這些認識半年的小夥伴最後會去向哪裏,多年後是否聯繫依舊,我只知道多少年後,我們在街上遇見年少的自己,會為我們的曾經感動。

如果時光倒轉,我還會選擇來香港。我們互相給予着熱情和痛苦,在唯一的我的名字裏,成為那滄海一粟。一個人不可能孑孑一生,卻是提供自己千萬種可能的上帝。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END -

歡迎留言寫下對文章的看法,或對作者想説的話!

也許你還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1 字。

轉載請註明: 香港,你不止來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