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土是魯迅《故鄉》這篇文章裏的人物,其原型姓章,因為章的父親經常在魯迅家裏幫忙,於此二人被熟識了。多年以後,魯迅回到家鄉,張羅搬家的事情,再遇到閏土原型“章”時,發現兒時那個活潑、有靈氣的玩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被封建禮教束縛、被苦難折磨的窮苦農民。
也就是説,魯迅《故鄉》中“閏土”這個人物形象,又兩層寓意,一層是代表魯迅記憶裏那個讓他精神為之一振的章姓少年,一個則代表當時社會底層善良樸實,而缺乏反抗精神的農民。
於此,有朋友問顏小二,當時也算是小有名氣,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魯迅,為何沒有在經濟上接濟他?
首先,對魯迅有點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魯迅對於舊社會苦難中的人,更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他的拯救方式,更多是喚醒他們的內心,讓他們由內而外站起來。
二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鐵骨錚錚、筆桿子不饒人的魯迅,自己尚是舉步維艱,在《故鄉》文中,家裏的傢俱都是能買就買以此換錢,又如何去接濟閏土呢?
1、閏土原型:兒時充滿靈氣,年老逆來順受,在貧苦中死去
《故鄉》裏那個讓魯迅無比懷念的少年閏土,原型是章福慶的兒子。
和文章中寫的那樣,幼年時的魯迅,因為家裏的曾祖母去世,要辦喪事,又值輪到祭祀當年,很忙,便叫來章姓少年,也就是文中的閏土,來看管祭器。
因為年紀相仿,魯迅和章很快就熟識起來。
童年時的章,就和《故鄉》中記錄的那樣,是十分有趣的一個人,他會捕鳥,會給魯迅講那時的魯迅沒見過的沙地裏的植物和動物等等,讓童年的魯迅心向神往。
而後,二人分別長大,再次見面,魯迅雖小有名氣但生活不易,而章則在亂世之中艱難求生。
章話不多,很勤快,一直在幹農活兒,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莊稼漢子。靠着章家六畝薄沙,繳納各種税收以後,生活艱難,即便他再努力,一家人餬口都是難事。
1934年,遇上旱災,顆粒無收,被逼債的、收捐的逼得走投無路,章賣掉了田地,外出打工。
最後,因為背後長了一個惡瘡,無錢醫治、化膿不愈,五十七歲便去世了。
縱觀《故鄉》中閏土原型的一生,從充滿靈氣的孩童到逆來順受、在貧苦中死去,章的經歷,宛若那個時代勤奮樸實但不知反抗的農民一生。
他們很勤勞,期待用踏實、勤懇埋頭苦幹換來好日子,但卻在這種期待中日漸麻痹,變得不再躲避壓榨者的“鞭打”,直最後被壓榨得沒有一絲氣力,痛苦死去。
2、魯迅的“遺憾”
結合《故鄉》一文,再看看閏土原型章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魯迅是十分遺憾的。
他很遺憾他的兒時玩伴,那個充滿靈氣的章被折磨、甚至説是摧殘成這般模樣。
他更遺憾的是那個年少時充滿靈氣的章,年長以後,對不公正、甚至是十分過分的壓迫,如此逆來順受,繼而讓踏實勤懇的美德都染上了一層“好欺負”的悲哀色彩。
於此,《故鄉》中的成年閏土,在魯迅眼裏是這副模樣: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着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説不出話。
一句“老爺”,魯迅便知,即便沒有人逼迫他,他已然自願彎下自己的“膝蓋”,以任勞任怨的態勢,逆來順受。
一句“老爺”裏,藏着那個時代“吃人的本分”。
這是魯迅的遺憾。
更是善良、樸實,但不知反抗的廣大農民的悲哀。
3、為何魯迅不幫“閏土”:閏土的一句“老爺”,讓魯知道,自己救不了昔日少年
無論是在《故鄉》中,還是在魯迅的現實生活中,魯迅並沒有直接給予閏土,或者説章水什麼很直接的經濟幫助。
有人説,那個時候的魯迅小有名氣,不該這樣?但顏小二覺得,沒有給予什麼太直接的經濟幫助,反倒才是魯迅本人。
首先,文中就有提到魯迅並不闊綽,這次搬家還準備賣掉些傢俱。
其次,文中的閏土多年未見魯迅,再見卻稱呼魯迅為“老爺”,於此,便能看出他十分忠厚老實,不會接受魯迅太直接的經濟幫助,所以文中便給了他一些沒賣掉的傢俱,也算是符合他的性子。
最後,魯迅所給予的“救贖”,往往直達病根,他知道閏土的病根在“心”,心病不醫,做其他事情,無疑自欺欺人。畢竟,他的膝蓋,是自己彎下的。
而魯迅《故鄉》這篇文章所救助的,便是生活中無數“閏土”。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佈,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想持續瞭解更多藴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歷史、人物故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