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莒國之春

馮愛霞

當季節輪迴的步履,輕輕推動春的門扉,漸響的雷聲,叫醒了酣睡的大地,彷彿一夜之間,山河明媚,在悄無聲息中,塗抹了人間的容顏。生命的力量,就在這長久蟄伏後,在春光中萌發。

漫步在家鄉遼闊的山野,踩着有温度的土地,感受着人與自然的合一。星星點點的小花圍繞身旁,伸手摘串榆錢,低首挖個薺菜,感受着童年般樂趣。無論是破土而出的種子,還是含苞待放的花蕾;無論是悄然舒展的綠葉,還是緩緩流淌的溪流;也無論是勞作的腳步,還是鶯歌燕舞的飛鳥,都感悟到,萬物生命的勃發和邀請。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行走在阡陌的田間地頭,有農人戴笠荷鋤,躬耕隴畝,湧動着勞作的律動。有自動化機器的轟鳴,有牛兒在田間穿梭,犁鏵過處,泥土如書頁翻開,散發着清香,所有祝福,就像儲藏了一季的種子,落入軟軟的土壤,開始萌發跳動。於是,在農人心靈的曠野,就描繪出了五穀豐登的景象,搖曳在黝黑的面龐,那燦爛的笑容,演繹着沉甸甸的期望和夢想。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登上浮來山定林寺,那裏曾是南北朝劉勰的故居,一棵四千年的“天下第一銀杏樹”,傲然屹立,無論是遠方虔誠的訪客,還是偶然邂逅的遊人,站在樹下佇立,敬仰、敬畏、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樹圍有“七摟八紮一媳婦”的動人故事,代代相傳。樹高如丘,樹皮粗糙黝黑,虯枝盤根錯節,已被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中國最美古樹”榜首,大樹在櫛風沐雨中見證着滄海桑田,在晨昏交替中記錄着人生百味。在春光沐浴,春雨滋養下,古樹正吐着嫩芽,發着新枝。遙想當年,我背起行囊離開家鄉,古樹的生命精神給我力量,古樹的寬厚博愛給我撫慰,而今我從遠方歸來,又回到你的身旁,你對我不棄,我對你不離。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從浮來山沿着銀杏大道,步入沭河濕地公園。沭河是一條母親河,孕育着燦爛的文明,生生不息,潤澤田疇五穀,茂密着林木,映照着炊煙,靈動着鄉村。橋上行車過人,腹下渡船游魚,在流金歲月中,雕刻着冷暖,真實地將山川,雲天,奮鬥者的身影,復刻倒映在水面,像是一幅清晰的水彩畫。“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在“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長的廊橋”莒安大橋上漫步,撫摸着古色古香的雕鏤,讀着行如流水的詩句楹聯,憑欄遠眺,微風徐徐,白鷺與落霞起飛,如夢中的仙境。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沭河公園內,道路即綵帶,旅途即旅遊一樣愜意。沭水拖藍、古今夕照、世紀飛虹、文化聖域、大河之舞、長波望月等景點,如一個個珍珠串聯在沭河的脖頸上,從屋樓春曉,到霓虹閃爍,這幅油畫,因着時間的不同而神奇變換着色彩。一幅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迷人圖景,處處可見。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徜徉在祥和的文心廣場,日雲山“旦”字象形文字的建築標誌,像一顆寶珠鑲嵌在中央,彰顯着古城獨特的魅力。東方日照時,中老年人跳着歡快的廣場舞,洋溢着青春的朝氣。一隅的城市書屋,成了孩子們讀書學習的天地書房內,一棵仿古銀杏樹,傳遞着莒文化的源遠流長。孩子們三五成羣,圍坐在樹下靜靜閲讀,書房的温度和靈動,散發着濃濃書香,飄出窗欞。小燕子也歷經千辛萬苦,不忘巢牀,從南方歸來,盛裝趕赴一場春天的相約,當掠過校園,傳來孩子們清脆的歌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我問燕子為啥來?這裏的春天最美麗。”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護城河折射出太陽的光芒,閃爍着片片鱗光,一條條小魚也簇擁着覓食。堤岸上,柳絲盪漾,搖曳在春風裏。那棵久違的老柳樹還守望在路口,已經長得高大粗壯,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不言不語,默默堅守着這一方故土,為行人遮風擋雨,見證着家鄉日新月異的變遷。我仰望着,撫摸着,如同重逢了故人。年少時,同窗們常在樹下談天説地,暢談人生,我們還時常爬上老樹對面的古城牆,體驗着居高臨下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豪邁,像古人一樣,引吭高歌。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藍天白雲下,一對喜鵲銜着樹枝,橫在嘴角,幾次近乎親吻大地,但又倔強地飛翔,用力閃動着翅膀,不知疲倦地銜枝搭建愛巢。我跟隨喜鵲飛行的方向,極目遠眺,在歷史風骨遺留的城牆內,堅守故土的人們,也正在建設着自己的家園,憶夢追夢的故事,徐徐鋪陳。

仿建莒國古城,城樓巍峨,規模龐大,氣勢恢宏,水系環繞,花木掩映。一行行燈籠搖曳,一處處斗拱飛檐,一排排青磚灰瓦鱗次櫛比。庭院長廊,亭台樓閣,雕樑畫棟,古色古香。酒坊、茶社、咖啡館、莒國印象、文創小店、國學館,讓你流連忘返。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莒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叫虎、布老虎、彩葫蘆、過門箋、剪紙、宮廷風箏琳琅滿目,非遺市集人頭攢動,捏麪人、畫糖畫、手工軟糖等,攤位上的手工藝人展示着絕技,令遊客們拍手叫絕;莒文化元素的工藝品更是目不暇接,有質地細膩的莒地石硯台,有古銀杏造型的儲蓄罐,還有象形文字“日雲山”項鍊,不一而足;各種特色小吃,令人垂涎三尺,燒烤、貼包、全羊館湯,一串串糖葫蘆與一串串燈籠交相呼應,映紅了一對新人的臉,他們將一顆糖葫蘆彼此送到對方的口中,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蕩着幸福與包容,執指之手,與之偕老。除口福外,更有耳福、眼福,各種文化節目精彩紛呈,“莒魯會盟”舞台劇、鄉村周姑戲、古裝戲、太極拳、歌舞大聯歡。節日裏,你還會觀賞到劃旱船,扭秧歌,龍獅表演......古城內鑼鼓喧天,遊人如織,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如春天的暖陽,紅紅火火。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恰逢有小學生們在此遊學,一位學者正給孩子們講解:莒縣是千年古縣,有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銀杏樹,五千年文字。莒國最早屬於東夷古國,地域十分遼闊,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部落在此繁衍生息。陵陽河遺址出土的古陶器中,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質牛角號,把華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旦”字是迄今全國發現最早的象形文字,比甲骨文還早1500餘年,還誕生了中國第一部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國都莒城從周代起,已有3000餘年歷史了......

他陶醉其中,滔滔不絕地講着,我也驕傲地接過話茬説:“春秋時期,公子小白的故事家喻户曉,毋忘在莒的典故激勵後人。戰國時期,樂毅率五國軍隊伐齊,連下70餘城,唯獨莒與即墨久攻不下,留下了攻打莒城遺址——樂毅壘。”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一位工程師也如數家珍地介紹:“除了商業街外,古城內還建有莒王宮、城陽王府、劉勰紀念館、文昌閣、雕龍苑、太公島等十多個文化景觀,每個景點都有生動的歷史傳奇典故,這些人文景觀與現代技術銜接,光影交匯,再現了古代的宮廷文化、軍事文化、科舉文化、市井文化,涵蓋了春秋、漢、唐、明、清多種建築風格,濃縮了古代建築藝術的精髓,吸取了傳統文化元素,每一處的精雕細琢,都體現了設計師的智慧和工匠精神......”説者動情,聽者動容,如一股春風拂面,送來了滿眼的秋波,閃爍着希冀。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穿過壯觀的解元坊,進士坊,狀元坊,仰望到高大的文昌閣,每座牌坊都是一部歷史,都有一個流芳的傳奇,能工巧匠們雕刻出的精美圖案,美妙絕倫,深厚的文化賦予它們靈魂體魄,彰顯着莒國悠久的歷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我打江南來,我是故人歸。這時春雨不知何時下了起來,商業街小橋流水旁,彷彿是江南的雨巷,有妙齡女子,一襲淡雅旗袍,嫋嫋婷婷,雲鬢高挽,手撐油紙傘,碎步點點,敲打青石板,雨絲朦朧,輕輕回眸,留下驚鴻一瞥。我心絃一顫,這不正如北方的江南嗎?這裏既是故鄉的歸宿,又是安放心靈的城堡,有詩,有夢,有遠方。

撫摸着朝代更迭的古城牆,似乎穿越歷史的雲煙,聽到了城外戰馬嘶鳴,看到了城內市井的繁榮,古城牆飽含滄桑,歷經了多少古往今來,刀光劍影,見證了今天百姓的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我不禁感慨萬千,春面不寒楊柳風,那“夢迴春秋,莒國古城”的故事與鄉愁,正穿越千年,演繹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時空長廊。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目光所及,仍有吊塔林立,如火如荼的建設快馬加鞭,這種藍圖走進現實的歷史再現,正如春雷炸響,耕種着故土,也繪就着城鄉振興,美麗家園的新畫卷。

莒國之春,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卷,正以勞動者一樣奮鬥的姿勢,以犁鏵一樣開墾的耕耘。萬物生長以掌聲雷動,致意每一位前行者,懷揣夢想,經山歷海,一起走向未來,彈奏着家鄉春之交響......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馮愛霞,筆名小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日照市作協會員、桐鄉市作協會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等。徵文朗誦演講攝影數十次獲省市及全國獎項。作品在《青年文學家》《西部散文選刊》《浙江工人日報》《山東工人報》《中國紡織報》《農村大眾》《黃海晨刊》《北京日報》《人民日報》數字、當代散文、齊魯壹點、新浪、騰訊等國家、省市紙刊、網站發表,徵文獲第一屆青未了散文獎、青未了金融散文二等獎、全國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二等獎、香山杯美麗新時代中國獎、山東金融文學慶祝建黨百年徵文二等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原創優質長文獎、莒縣慶祝建黨百年徵文一等獎等,有系列散文、詩歌作品收編《中國當代優秀作家散文選》《膠東散文十二家》等及多家文選、詩集。

壹點號天街小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71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和我的家鄉|馮愛霞:莒國之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