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郭天民:獨行之樂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休閒

深秋時節,草木搖落,各種植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完成最後的謝幕,它們展示出不同的顏色和形態,把遠處的山巒裝點得五彩斑斕,讓人不禁產生要身臨其境的衝動。於是利用休年假的機會,避開週末,獨自一人乘公交車向山裏進發,去完成一次從此山到彼山的穿越。

之所以選擇獨行,一來沒有合適的同伴,或者合適的同伴沒時間;二來我也喜歡獨行,獨行對我來説是一種享受。

車到目的地,我從塞滿乘客的公交車裏鑽出來,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穿過村莊的大路,向一條通往山頂的小路走去。山裏寂靜無聲,除了偶爾有蟲鳥的叫聲,就是自己沙沙的腳步聲。我邁着舒緩的碎步,信馬由繮,走走停停,恣意享受山裏的清新空氣和透徹陽光。獨行之樂,莫過如此。

(走出村莊,再也看不到人)

以前我曾隨驢友的大部隊爬過山,都是遠距離的,節奏快,強度大,一行人只顧埋頭匆匆行進,從一個山頭翻到另一個山頭,像軍隊急行軍要去完成一個使命,既無暇交流,也無暇欣賞風景。最終收穫除了一身臭汗,就是向人炫耀的一堆數字,什麼幾個小時走了幾十公里。

後來我選擇小團隊出行,約上三五知己同行,相對比較輕鬆自由,遇事商量着來,還可以相互照應。但即使人少,也有不和諧的時候。在出行方向上,有的人喜歡往東,有的人喜歡往西;在具體的行進路線上,有的人選擇往左,有的人選擇往右。而且每個人的體能不一樣,有的人中途打退堂鼓,其他人即使興致正濃,也只好半途而廢。

最後,我發現還是一個人獨行更有樂趣。

一個人出行最為自由,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不用等別人,也不用擔心被別人等;想去哪裏就去哪裏,興致高的時候就走得遠一點,興致低就在近處走走;身體狀態好就走得快一點,狀態不好就慢點。出行過程中既可以隨意改變路線,也可以像子猷訪戴那樣乘興而去,興盡而返。

一個人出行能更好地欣賞風景,除了看好腳下的路,不用和別人聊天分散精力,所以能專心欣賞美景。遇到心儀的景色,可以停下來多欣賞一會,不用擔心被同伴催促,也不用等待沒有集體觀念的同伴。有時為了用相機捕捉一個美好瞬間,還可以一直等下去。

(空山不見人,更無人語響)

一個人出行有助於活躍大腦,置身廣闊的山野,人的思維比獨處斗室更為活躍,也更為深刻。在永恆的大山面前,人是那麼渺小,又是那麼短暫,在你之前,有多少人曾經來過這裏,在你之後,又有多人會來這裏,你會不由自主地生髮出一種“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生命意識。盧梭在獨行中思考,寫下了著名的《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我沒有那麼深刻,只能對自己短暫的人生路進行一些患得患失地反思,有時想到年輕時因為幼稚做過的一些糗事,不禁啞然失笑。有時幻想如果人生能夠重來,一定要重新規劃一下,不能再這麼庸庸碌碌。經過一番胡思亂想,往往能拋開一些生活中的煩惱,理清思路,理性地規劃下一步的生活。

(視角有高度,視野才有廣度)

其實一個人出行最大的好處是能充分利用時間。每次出行,我都要帶一個播放器,事先下載大量的有聲書或網絡公開課,一邊走路一邊聽,既省去了看書的勞倦,又避免了行程的單調乏味。聽書聽膩了,就改聽音樂。我常常毫無顧忌地把音量開到最大,任聲音在山谷中迴盪,自己則完全沉浸在所聽的內容當中,時而跟着大聲誦讀,時而引吭高歌,時而心潮澎湃,時而潸然淚下,心靈和身體在大自然中得到徹底放飛。孟子説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可是如果多人同行,豈能有如此之樂?

大約在2004年剛接觸網絡論壇的時候,我註冊了一個網名“荒野遊俠”,是一部美國西部電影的片名,當時只是隨意借用一下,不想卻一直沿用了下來。現在想來,這個網名還是很符合自己的個性的,所以才會在潛意識中率先冒出來。

其實一個人出行也有顧慮,如果遇到困難和危險,不僅給自己和家人帶來麻煩,也會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所以我每次獨行都十分謹慎,不作無謂的冒險,畢竟安全才是長久之路。

【作者簡介】 郭天民,工商銀行職員,業餘愛好文學,中國金融作協會員,在各類報刊和網絡媒體發表散文、小説作品若干。

壹點號 文學博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