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哥裁縫鋪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眾所周知,我國有着漫長的歷史以及璀璨的文化。
這其中,看得見、摸得着的那部分,叫做物質文化遺產,比如故宮、長城,顯然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的無上價值。而還有一部分,是無形存在的,叫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那些寶藏,更是代表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價值、想象力和文化意識。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有形文化遺產還能讓人們着力去保護、去修繕,但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以人為本,更多的是不依賴於物質形態而存在的物事。
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慶幸,還有那麼一羣人在堅守。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早先就聽人説,綦江的農民版畫很出名。
作為重慶的城市文化名片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綦江農民版畫不僅是綦江人心目中深深的鄉土烙印,也是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的原生態藝術。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想象中,農民整日裏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何能懂得藝術、懂得欣賞?又怎麼會用一雙巧手來製作出精美絕倫的版畫?
聽我慢慢説來。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重慶自然不用多介紹,熱辣、吵鬧卻舒服、愜意,沒有人會不喜歡重慶。而綦江,是重慶的一個區。
地處“渝南門户”的綦江,古稱南州。這裏山川秀美,景觀眾多,歷史文化積澱尤為豐厚。漢族、苗族、土家族等16個民族聚居在這裏,相互交融之下,使得這裏的民風、民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大約在兩千多年前,綦江地區古代先民中的匠師們,已經會在堅硬的石壁上用工具創作,形成了兼具寫實與誇張的石刻文化藝術。
而隨着歷史的發展,這種石刻藝術,慢慢從岩石逐步轉移到木板上。別看石刻和版畫的工藝手法不同,但無論是構圖還是雕刻上,都有異曲同工之處,從而形成了綦江農民版畫的雛形。
一直到明清年間,真正意義上的綦江農民版畫誕生了。
正是由於出自民間,有着漫長的歷史。所以綦江農民版畫充滿了地方特色與濃郁的鄉土氣息。在農民們看來,他們是傳統的,要耕種也要收穫;但他們更是開放的,村落溪流、村頭故事,每一點都是他們靈感的來源。
農民不懂藝術,但他們最懂生活,所以他們的作品不是藝術,而是打動人的生活本身。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20世紀80年代,隨着經濟、文化的發展,綦江農民版畫崛起。
新時期的農民版畫以民間美術的畫面構成、色彩運用為基礎,注入了新的繪畫元素。在不斷的創新中,達到了鼎盛時期。
你不得不驚訝於這門古老藝術背後的深刻內涵,一張版畫即是一段故事、一種生活。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今天,帶你們走一趟綦江農民版畫院,感受純正的民間藝術。
位於綦江區文龍街道九龍廣場北側的綦江農民版畫院,於2006年8月落成使用,外觀低調而樸素。然而當你真正走入內部,原先的單調轉瞬成為欲揚先抑的鋪墊。版畫院內展出的作品,無一不是顏色鮮活跳躍,彷彿走入了一個魔幻的世界。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綦江農民版畫院一共分為四層,一層為藝術展廳,主要用於舉辦藝術展覽。
暗紅色的牆壁上,展出的一幅幅畫作精彩紛呈。停駐腳步,慢慢欣賞,你能感受到充滿生命力的版畫作品,風格抽象、手法大膽,一不小心就看入了迷。
二層為精品展廳,主要展示了綦江農民版畫代表作,及收藏的世界各地的展品。相比一層,這裏更加讓人流連忘返。
一幅《古劍山》,真正把它的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表達得淋漓盡致。
畫面中,就連古劍山頂的淨音寺也作了還原。現實中的寺廟四面是數十丈、上百丈的懸崖峭壁,只有一條巨石上鑿出的石階小道和整個山體相連,這個細節刻畫得十分到位。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還有這幅作品,名為《悄悄話》。穿着少數民族服飾的奶奶正對着爺爺耳語,爺爺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這一瞬間的表達,傳神生動,你幾乎可以想象到他們平時的相處,應該也是這般合宜融洽。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這些則是之前的農民保留下來的版畫原版。那個年代的生活條件不好,他們為了創作,會用各種不同的木料,比如切菜板等。即使原料簡陋,但他們的作品依然讓人感動。
曾有人想高價收購這些原版,版畫院拒絕了。因為這是鮮活的印記,也是版畫藝術一路走來的象徵。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版畫院內還特意隔出了一塊,專門展出綦江的兒童版畫。比起大人的作品,小朋友們的更加天馬行空。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看看這幅《永城吹打》,四個男人正賣力吹着嗩吶,腮幫子都鼓起來,可愛極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永城吹打是重慶最普及、最活躍、歷史最悠久的傳統音樂形式之一,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在小朋友的演繹下,永城吹打剝離了嚴肅,反而顯得更加活潑。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至於國內其他地區的版畫作品,版畫院內也有展出。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對比來看,很明顯能發現綦江農民版畫,大量吸收了當地的民間美術技法,還融入了木雕、布貼、剪紙、藍印花布等表現手法,色彩構成更加自然大方。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繼續走入三層的藝術家工作室,在這裏你可以瞭解一幅綦江農民版畫誕生的全過程。
幸運的話,院長會親自示範。
綦江農民版畫的創作工序較多,第一步要先要用鉛筆在白紙上創作出草稿,這一步是基礎,很重要。草稿做好了,要用塗料上色,然後再根據草稿在木板上雕刻出圖案。
刻刀種類繁多,而且非常小巧,這樣才能雕刻出精緻的細節。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看一下木板上的雕刻,就連人物衣服上的褶皺都做到了絕對的真實還原。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其實這時木板上,已然出現了一幅作品的雛形,但這只是個開始。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木板的一邊固定好一張白紙,在木板上的一小塊塗上顏料,再把白紙放下,在剛剛塗好顏料的地方壓實。因為顏料是水性的,一次不用刷太大面積,一小塊的填充。趁着顏料還沒幹,把顏色拓印到白紙上,就這樣一點一點地完成整幅作品。
等顏色幹了,再去調整、提亮,與周邊的顏色作一個銜接,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往往一幅作品,光拓印這一步就需要兩個星期才能完成。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第一版,一般是試驗性質的,可能不是那麼完美。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到第二版,會根據想要的效果對局部進行加強或修改。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在三層瞭解了版畫製作手法之後,你可以去四層的培訓室“大顯身手”。按照你的想法、設計,創造一幅自己的作品。
有趣的綦江農民版畫,不僅在國內久負盛名,還曾先後應邀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20多個國家展出作品1000多件,是名副其實的“文化使者”。
版畫院內,很多人都在參觀後留下了書法作品。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俗話説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正是在這片土地上,歷經了漫長的歷史與故事,綦江農民版畫自然而然地誕生了。它是農民的智慧結晶,也是綦江的光陰見證。
我是琰稜
帶着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賬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優質旅遊領域創作者、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1 字。

轉載請註明: 這裏的農民用切菜板作畫,竟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加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