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三亞·全家登島”2021三亞親子研學旅行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三亞6月24日電 (記者 王曉斌)中國大力規範校外輔導培訓,面向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市場壓力與風口並存。
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傳統的研學旅行通常是由學校出面組織的,帶着一幫孩子出遊,組織方面臨很大的安全壓力,所以積極性本來就不高。”在24日舉辦的“童趣三亞·全家登島”2021三亞親子研學旅行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科學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巴德説,當前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集體的研學活動驟減,主打研學產品的旅行商掙扎在生存線上。
在這個背景下,家庭旅行因為多樣性、靈活性、簡易性,接過研學旅行的旗幟,形成了一股“親子研學”熱潮。
“親子研學旅行市場的風口剛剛開啓,而且這股風將越來越強。”青島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張言慶認為,以家庭為單位出遊在中國已成主流,而且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親子關係、親子教育的重要性,在集體研學受到限制時,親子研學將成為大趨勢。
校外輔導培訓受到強力監管,也客觀助推親子研學市場的發展。在義務教育階段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口號下,校外培訓高熱被強制降温。“孩子們不去補課了,那去哪裏?去勞動實踐、去研學旅行。”魏巴德説,中國中小學輔導機構的市場規模早已超過幾千億元人民幣,若分流部分到研學市場,後者將是呈倍數擴張。
魏巴德注意到,一些教育輔導機構正在轉向研學領域。這意味着研學產業雖已發展數年,但競爭才剛剛開始,“過去偏向旅行的研學業界必須增強教育屬性,否則很快就會被淘汰”。
“焦慮的媽媽就算帶孩子出來研學旅行,她會讓孩子的身體和心靈至少有一個在路上的同時,還要再加一條:學業也在路上。”北京師範大學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滔滔以一個14歲孩子的母親身份説,即使取締所有教輔機構,家長的焦慮也不會輕易消失。在這樣的情況下,她認為親子研學產品的課程設置需逐步體系化課程化,能夠支持和豐富已有的中小學教育體系,“這樣媽媽應該不焦慮了,因為她的孩子真的會走在學習的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