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精神之光!寧鄉傳承紅色文化精神之旅令人回味!
寧鄉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近年來更加重視對紅色文化的挖掘
紅色旅遊景區將傳統教育
與休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
寓教於遊、寓教於樂
遊客們看到的不僅是景區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
感悟初心、洗禮心靈的精神之旅
更是令人回味
在寧鄉夏鐸鋪鎮石侖關景區,學生們合唱紅歌。
今年的“五一”假期,寧鄉的紅色旅遊持續升温,花明樓劉少奇同志故里景區持續火爆,沙田鄉的何叔衡、謝覺哉故里遊人如織;越來越多的遊客重走青年毛澤東遊學之路,夏鐸鋪鎮的石侖關、橫市鎮的雲山書院成為必經之地;新近開放的“紅色印記——寧鄉陳列館”,成為炭河裏青銅博物館的大熱門……
走偉人遊學路,重温百年黨史
“驟雨東風對遠灣,滂然遙接石龍關。”1917年夏天,青年毛澤東攜友蕭子升從寧鄉夏鐸鋪鎮石侖關出發,開始了對中國農村的遊學調研之路,播撒下革命的火種。
如今,這顆火種依然傳承不息。不久前,在石侖關夢想廣場,夏鐸鋪鎮“唱響主旋律,永遠跟黨走”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舉行,退休老黨員們用一段輕鬆的快板,把黨的好政策、新農村新變化“説唱”給羣眾聽,也吸引了遊客們的目光。
由夏鐸鋪鎮黨委打造,展示毛澤東與寧鄉故事的黨史專題陳列室揭牌開館。陳列室設有“楚溈之旅”和“君子之交”兩個部分,分別展陳了青年毛澤東遊學的歷史,記錄着毛澤東與寧鄉人的深厚情誼,特別是他與何叔衡、謝覺哉等23名寧鄉友人的點滴細節,讓人穿越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當年青年毛澤東徒步遊學,深入人民羣眾進行實踐調研,才能找到自己的志向,找到中國革命的道路。”一位遊客滿懷深情地説,作為一名黨員要幹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品讀雲山書院,聆聽紅色故事
在橫市鎮水雲山下、溈水河畔,坐落着一處規模龐大的古式建築,幽深的廊亭縱橫連接着158間大小不一的房屋,它就是雲山書院。
這裏被譽為“寧鄉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寧鄉革命的搖籃”,何叔衡、姜夢周、王凌波、謝覺哉(人稱“寧鄉四髯”)曾在此讀書任教,從事革命活動,青年毛澤東曾來此進行社會調查。這裏培養了50多位黃埔軍校將領,以及甘泗淇、鄧履平、劉雪初等一大批為新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立下功勳的優秀學子。
在雲山書院,毛澤東曾與姜夢周、謝覺哉、王凌波徹夜長談新文化運動與中國革命,更加促成書院在“五四運動”前後成為了寧鄉反對封建禮教、傳播新文化的中心。1921年,何叔衡參加中共“一大”回湘後,在雲山書院進行革命講演。隨後,這裏正式成立了黨的組織,姜夢周、王凌波、謝覺哉、梅冶成等成為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
而今,諸多老書院已成歷史遺蹟,雲山書院卻依然書聲琅琅,由謝覺哉題寫校名的雲山完小薪火相傳。遊客們走進書院,聆聽講解員娓娓道來,不經意間就上了一堂“紅色文化課”。
參觀紅色印記,點亮精神之光
“紅色印記——寧鄉陳列館”位於黃材鎮炭河裏青銅博物館二樓,這裏全面展示寧鄉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在“五一”節假期間,這裏正舉行主題為“寧鄉革命歷史”的展覽,包括思想覺醒、艱難歷程、光輝歲月、英雄輩出、逐夢前行等五個篇章,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故事、一位位奮不顧身的英雄烈士、一場場革命戰爭的歷史重現眼前。
“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革命的偉大曆程和感人事蹟,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相關負責人表示,“紅色印記——寧鄉陳列館”的陳展理念和目的,就是讓更多國人點亮精神之光。
據介紹,寧鄉是革命文物大市,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責任重大,意義深遠。“紅色印記——寧鄉陳列館”陳展面積約700平方米,目前展出革命文物500餘件,包括何叔衡的木屐、黃唐起義的手槍等。
(值班領導:賀小平 審核:蘇健 唐芳 統籌:劉石江 校對:文藝芳 來源:掌上長沙 編輯:向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