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女人,她與花木蘭同時代,但可能比花木蘭更偉大

自南北朝陷入分裂後,一些地方的少數民族據地自守,成為地方割據勢力爭相籠絡的對象。而南梁時嶺南的冼氏家族出了一位女中豪傑,她輔佐當地望族馮氏三代擁護中央政權,保境安民,歷經梁、陳、隋、唐四朝,對維護國家統一和地方穩定、嶺南尤其是海南島的開發與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蘇東坡晚年被貶到海南島時所寫的《和陶擬古九首》之《詠冼廟》,就是專門為冼夫人所作:

馮冼古烈婦,翁媪國於茲。

策勳梁武后,開府隋文時。

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

錦傘平積亂,犀渠破餘疑。

廟貌空復存,碑版漫無辭。

我欲作銘志,慰此父母思。

遺民不可問,僂句莫餘欺。

犦牲菌雞卜,我當一訪之。

銅鼓壺蘆笙,歌此迎送詩。

嶺南冼氏是高涼郡(今廣東陽江)的土著部落,史稱其“世為南越首領,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冼夫人雖然身為女兒,但“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每勸親族為善,由是信義結於本鄉”。南梁羅州刺史馮融為安撫地方,結好冼氏,替其子高涼太守馮寶聘冼夫人為妻。冼夫人嫁到馮家後,憑藉其在部落中的威望,自覺約束部落族人的行為,“首領有犯法者,雖是親族,無所舍縱。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違”。

南梁大寶元年(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起兵反叛,召馮寶前往,被冼夫人勸阻。不久,交州刺史陳霸先派大將周文育征討李遷仕,冼夫人帶兵化裝前往,趁李遷仕不備,發起突襲,大破李遷仕,協助陳霸先平定了嶺南。

陳霸先建立南陳後,繼續委派馮寶為高涼太守。南陳永定二年(558年),馮寶去世,嶺南沿海一帶發生騷亂。冼夫人安撫各州部落,穩定了地方,並派自己年僅9歲的兒子馮僕帶領各部落的酋長入朝參拜陳武帝陳霸先。陳霸先很高興,任命馮僕為陽春郡(原高涼郡陽春縣)太守。南陳太建元年(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紇起兵反叛,陳宣帝陳頊派車騎將軍章昭達率軍征討。歐陽紇將馮僕召到南海,引誘他一同起兵,並將他扣留。馮僕將消息告訴冼夫人,冼夫人對他説:“我為忠貞,經今兩世,不能惜汝負國家。”馮僕毅然發兵抵禦,並帶領諸部酋長迎接章昭達,協助陳軍平定了反叛。馮僕因此被封為信都侯,遷石龍太守;冼夫人被冊封為石龍太夫人,享受刺史的禮儀。

南陳末年,馮僕去世,嶺南數郡奉冼夫人為“聖母”,保境自守。隋開皇九年(589年)滅南陳後,隋文帝派柱國韋洸等安撫嶺南,但被南陳舊將徐璒所阻。晉王楊廣讓陳後主陳叔寶寫信給冼夫人,告訴她南陳已被隋所滅,要冼夫人也歸順隋朝,並以冼夫人當年所獻犀杖為憑證。冼夫人見信及犀杖後,確認南陳已亡,於是“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然後派其孫馮魂率部迎韋洸入廣州,嶺南地區再度迴歸中央政府管轄。隋任命馮魂為儀同三司,冼夫人被冊封為宋康郡夫人。

次年,番禺的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王仲宣舉兵反隋,嶺南很多部落首領起兵響應,包圍了廣州,韋洸中箭陣亡。在此緊急關頭,冼夫人派遣其孫馮暄率軍救援廣州。但馮暄因與王仲宣的部將陳佛智關係親密,逗留不進。冼夫人大怒,將馮暄投入大牢,另派孫子馮盎率軍征討,斬殺了陳佛智,然後與隋軍將領裴矩聯合擊敗了王仲宣。反叛平息後,冼夫人又“親被甲,乘介馬,張錦傘,領彀騎,衞詔使裴矩巡撫諸州”,穩定了嶺南的局勢。

隋文帝楊堅對冼夫人的行為極為讚賞,親自頒發詔書對冼夫人進行表彰,任命馮盎為高州刺史,追贈馮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並開設譙國夫人幕府,設置長史以下官屬,“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獨孤皇后也“以首飾及宴服一襲賜之”。冼夫人對梁、陳、隋三朝所贈禮品分別保管,每逢過年過節,都要取出展示,並告誡子孫:“我事三代主,惟用一忠順之心,今賜物盡存,此其報也。汝曹皆念之,盡赤心於天子。”

隋王朝依靠冼夫人和馮氏家族控制了嶺南和海南島地區,而冼夫人和馮氏家族也盡忠朝廷,維護了地方的平安。冼夫人以91歲高齡去世後,她的孫子馮盎繼承她的遺志,繼續效忠朝廷。隋仁壽元年(601年),潮州、成州等五州少數民族發動叛亂。馮盎趕到京師,請求朝廷發兵平叛。楊堅命左僕射楊素和馮盎討論平叛計劃。楊素同馮盎探討後,驚歎道:“不意蠻夷中有如是人!”派馮盎領江南和嶺南軍隊平定了反叛。馮盎也因功被授予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羣雄紛紛割據一方,嶺南也不例外。唐朝雖定鼎北方,但對嶺南一帶鞭長莫及。而馮盎秉持初心,平定叛亂,保境安民。當時有人勸馮盎説:“唐始定中原,未能及遠,公所領二十餘州地,已廣於趙佗,宜自稱南越王。”馮盎回答説:“吾家居此五世矣,為牧伯者不出吾門,富貴極矣。常懼不克負荷,為先人羞,敢效趙佗自王一方乎!”斷然拒絕。唐武德五年(622年),李靖領兵平定嶺南,馮盎率眾歸順,被任命為上柱國,高、羅總管,封為越國公。

貞觀二年(627年),馮盎被人控告據地謀反,李世民派將軍藺謩等率領江南和嶺南數十州的兵馬征討。魏徵勸諫:“中國初定,嶺南瘴癘險遠,不可以宿大兵。且盎反狀未成,未宜動眾。”李世民説:“告者道路不絕,何雲反狀未成?”魏徵説:“(馮)盎若反,必分兵據險,攻掠州縣。今告者已數年,而兵不出境,此不反明矣。若遣信臣示以至誠,彼喜於免禍,可不煩兵而服。”李世民於是派遣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掩持節慰諭之,馮盎派遣其子智戴隨使者入朝。貞觀五年(631年),馮盎入朝覲見,並受命為先鋒,領兵協助唐軍平定了嶺南部落的叛亂。馮盎“所居地方二千餘里”,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地方穩定。

馮盎的孫輩開始衰落,但他的曾孫輩中出了一個名人,他就是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笪曦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研究員。

來源:作者:殷嘯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67 字。

轉載請註明: 同為女人,她與花木蘭同時代,但可能比花木蘭更偉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