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泉邊風光好‖程兆強
白石泉邊風光好‖程兆強/圖文
我喜歡看泉,因為是濟南人,有着看泉的便利,濟南的七十二名泉,除了身處偏僻郊野和已經消失的,差不多都已看過。看了這麼多的泉,若有人問我喜歡哪些泉,我會説白石泉。這樣的回答,也許會讓人詫異,而我只能説,各有所愛吧。
我喜歡白石泉,雖説它的湧水量和知名度遠不及“水湧若輪”的趵突泉、“聲如虎嘯”的黑虎泉、潭水湛藍的五龍潭、“湧出珍珠萬顆圓”的珍珠泉,可它別有特色,是一處靜靜安身在護城河裏,名副其實的“河中泉”。
白石泉與黑虎泉隔河相望。由黑虎泉沿護城河向東行,走過一段柳蔭路,可看到河上橫架着一座紅色的鐵拱橋,橋因白石泉而名,叫白石橋。過了白石橋,順着老城牆根(解放閣)往西走,踩着錯落不平的細窄石頭小路,慢慢順坡而下,即到了白石泉身旁。白石泉不大,幾米見方,一池清水被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石頭圍着,泉水不聲不響地由石圍罅隙,緩緩地淌進了護城河。若是豐水期,那護城河水陡漲,白石泉則會隱身河裏,不露其“芳容”。
説來,白石泉是一個“年輕”的泉。濟南的泉若要論資排輩,白石泉在七十二名泉中,只能算個小字輩。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春夏之交,原本到了下雨的時節,可濟南卻出現了少見的乾旱。這時,時任山東布政使的江蘭,利用這一時機,對護城河道進行疏浚,人們清理河道時,偶然發現了河底的這處湧泉,因泉周遭散落着灰白色的石頭,於是為它取名“白石泉”。
現在的白石泉,在它周遭形狀各異的石頭裏,有一塊“山”字形石頭,上面刻着“白石泉”三個字,向初來濟南的遊人自報着姓名。在早些時候,泉邊也曾立過一通碑刻,碑文由桂馥撰寫。清嘉慶二年(1797年)秋,時任雲南永平知縣的桂馥,受山東布政使江蘭邀請,為白石泉撰寫碑文。桂馥(1736-1805年),山東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清代書法家、訓詁學家、篆刻家,在收到江蘭的請託後,他欣然為白石泉作書,並“屬其友陳秉焯為之立石”。碑文是:“乾隆甲寅春夏之交,偶值小阜。方伯江公捐廉募夫,疏浚泉源,以祈渥澤,旬日之內,甘露應禱於時,巽地有泉湧出。白石粼粼,味甘如醴。既滋灌溉,又便汲飲。居人樂之,因刻石紀事。方伯名蘭,字畹香,安徽歙縣優貢生。前任豫、滇兩省撫藩,俱有惠愛。二東善政,尤不勝記。此特恆河一沙耳。曲阜桂馥記並書。”非常遺憾,這通碑刻後來遺失了,何時遺失的,沒有史料記載。
在白石泉邊看泉,最好是靜下心看——當然,一池清澈的泉水,温柔沉靜,也會讓你心無旁騖,靜心觀賞。你看那泉,泉水清澈碧透,水草隨波輕搖,一串串銀亮的水珠緩緩地由水底浮起,一尾尾紅色的、金色的小魚悠閒地在墨綠的水草間,游來游去-------
人們説,看水還是船上看。坐在畫舫上看白石泉,則又是一番別樣景色。那畫舫迎着柔和的河風,駛過白石橋,來到白石泉邊,清明柔婉的水面上,倒映着藍天白雲,倒映着樓閣亭台,倒映着青碧的楊柳,還有,那金頂紅身的畫舫------
我喜歡在白石泉靜坐。這裏有巍峨的解放閣,古老的護城河,清清的泉水,形如半月(或滿月的橋)的拱形橋,古色古香的牌坊,悠久的金山寺遺蹟-------在這裏,處處可入畫,景景可入詩;在這裏,花明,水清,草碧,柳綠;在這裏,人在畫中游,人是畫中景。古老的、現代的,自然風景、人文景觀,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交融在一起。
白石泉邊風光好。白石泉邊,讓人留戀,讓人沉醉。還有,在賞景時,人們莫忘了那時任山東布政使的江蘭,這位山東地方大員可不是尸位素餐,他在濟南雖任職時間不長,可做過許多好事善事,像保護泉水、建設園林、疏浚河道,尤其是白石泉的噴湧而出,他立下頭功!
壹點號 花開春天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