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經濟觀察|有户外帳篷廠家一個月營收超百萬,露營會是國內旅遊業新風口嗎?
200萬,20畝地,方瑞開始了他的首次露營營地創業,吸引他投身的,是與自然為伴的生活,和國內露營市場正在展示出的成長潛力。
今年“五一”假期,紅星新聞記者隨機聯繫了北京、深圳等地多家户外露營基地,多數營地的門票、帳篷均已售罄。深圳梧桐山一家户外露營地的工作人員甚至建議,當下預訂週五到週日或者假期時段的門票,儘量提前一週。
根據文旅部數據中心統計,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6億人次,同比減少近三成;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6.8億元,同比減少42.9%。主要客源地城市居民休閒空間由城市向周邊轉移,踏青賞花、民宿度假、非遺體驗、郊野露營成為市場主流。
而露營產業上游廠家在市場變化中迎來機遇。五一假期,江蘇崑山一户外產品廠家告訴記者,僅4月一個月,該廠營地帳篷的銷售額就達到一百多萬元。
但是,快進式發展的露營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魚龍混雜。“現有現象可能更多是打卡和拍照的美好,真實到露營的層面就不美好了。”日光域集團董事長孫建東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連營地老闆自己都是白天玩露營,晚上住酒店,那這一產業必然不可持續。
户外生活方式平台“一帳Camplus”品牌總監夏保輝注意到,“創新”還未在露營行業內引起重視。“面對一個新行業的誕生,第一反應是搶佔市場,這很關鍵也沒有錯,但作為核心競爭力之一的創新,現在變成了在搶佔市場中第三、第四考慮的因素了,這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放假前5天營地已被訂滿
“五一”露營旅行訂單比清明假期增長5倍
4月25日,儘管距離五一小長假還有5天,但北京市密雲區一家露營基地的負責人範女士告訴記者,營地內30頂帳篷已被全部預訂。據介紹,這家露營地每頂帳篷可住兩名成年人,租賃單價從200元/頂到1588元/頂不等,營地內洗浴、空調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提供一些娛樂項目,吸引的大多是家庭團體。範女士顯著感受到,最近一兩年,在國內旅遊業遭受影響之際,“户外露營”異軍突起,一直保持較高熱度。
從多個機構2022年發佈的數據報告來看,今年以來,“露營”熱度仍在攀升。馬蜂窩平台發佈的《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顯示,3月以來,該平台露營搜索熱度同比漲幅高達75%。4月清明假期期間,小紅書平台“露營”搜索量同比大漲427%,同期,“同程旅行”平台上,全國“露營”搜索量環比上漲98%。
五一假期前夕,紅星新聞記者在小紅書平台搜索發現,與“露營”相關的筆記多達272萬多條,內容包括露營地選擇攻略、裝備清單、營地實拍等。
5月1日,正值假期第二天,記者隨機聯繫了北京、廣東等地多個户外露營基地,多數營地門票、帳篷都已售罄,不再接受新的預約。
深圳梧桐山一家户外露營地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只能預約假期後的門票,同時她還建議,想要預訂工作日時段的門票,最好提前三天,若要預訂週五到週日或者假期時段,儘量提前一週。
4月下旬,北京出現又一輪疫情。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一些户外露營社羣中,部分玩家擔心能否如期外出露營,上述位於密雲區的露營地也出現退訂的情況。不過範女士告訴記者,五一假期仍然是正常開放狀態。
在國內旅遊受疫情防控影響的情況下,以户外露營為代表的本地周邊短途遊正迅速升温。據攜程發佈的“五一”假期出遊趨勢預測報告,在多地收緊疫情防控政策的情況下,“省內遊” 成為2022年五一假期的主流出行方式。截至4月25日,在攜程平台上預訂五一出行的訂單中有52%為省內遊。其中,露營旅行訂單較清明假期增長5倍,而且85%傾向選擇在本地和周邊露營。另據馬蜂窩平台統計,在露營圈中,90後、00後遊客與重視孩子體驗式教育的80後是兩大“主力軍”。
▲河北張家口市崇禮區一帳露營會活動現場。夏保輝供圖
產業上下游迎來新機遇:
帳篷廠家4月營收超百萬元 露營地假期客流量創歷史新高
“露營熱”已蔓延至整條產業鏈,營地、户外產品品牌方、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第三方平台等,無一不想抓住這段紅利期。
方瑞曾是浙江湖州一景區的餐飲部經理,2021年底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與家鄉的城山溝景區合作創建露營營地,內設帳篷酒店,可以拎包入住。今年6月份,方瑞將迎來首波客人。目前他在營地建設上投入了160萬左右。“人工費和建設原材料方面投入較大,裝備(價格)的話其實還好。”
前述北京密雲區某户外露營基地的範女士表示,該營地目前正在擴張規模。“到了6月份,園區將有幾十畝地都是露營地,容量能達到幾百人。”
孫建東在清明假期時已經感受過市場的温度。“今年清明節假期我們的客流量創歷史新高,比疫情前還要多,整體營收比疫情前翻了兩到三倍。”
孫建東透露,整個露營產業中,營地樂園項目目前更吸引資本。“因為它是體量相對較大的項目,我們在做的這種流水都在3000萬左右,連鎖化以後會有規模效應。”
從露營行業融資情況來看,2022年3月,精緻露營品牌嗨King野奢營地獲百萬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知名輕奢帳篷廠商“博庭旅遊”。更早之前,2021年11月初,户外露營生活方式品牌“大熱荒野”獲得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當月底,“大熱荒野”再獲超千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而最新一筆披露的融資,是中國户外裝備品牌挪客Naturehike。2022年4月6日,這家位於浙江寧波的户外品牌公司宣佈獲得鐘鼎資本近億元融資支持。
天眼查平台顯示,2022年以來,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全國已新增7000多家露營地相關企業(露營地相關:名稱或經營範圍含有“露營地”)。在2020和2021年,全國分別新增超8000家和超15000家露營地企業。
艾媒諮詢報告顯示,從2014年到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299.0億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
▲圖源艾媒諮詢
露營營地市場規模擴大給户外產品相關廠家也帶來了機遇。江蘇崑山某户外用品公司王佑(化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僅4月一個月,該公司生產的營地帳篷總營收就多達一百多萬。該公司報價單顯示,價格最高的一款帳篷單價在3000元左右,直徑3米、價格最低的一款帳篷單價是1450元。
“我們訂單主要來自北京、杭州、廣州、成都等地,也包括部分國外客户。遇到大的單子,一單就有十幾萬左右。”
中研普華髮布的《2022中國野外露營帳篷市場規模與行業發展前景》報告顯示,國內某電商平台自2022年1月份以來,户外帳篷成交額同比增長119%,户外長椅成交額同比增長239%。其中,大型帳篷、天幕、摺疊桌椅等露營裝備都有2倍以上的增長。
户外生活方式平台“一帳Camplus”通過鏈接商家、消費者,幫助一些户外品牌設計露營場景和內容產品,也在產業鏈中找到了自身座標。
“現階段盈利渠道主要通過品牌贊助、品牌合作為主,並同步在研發各類聯名產品。”一帳Camplus品牌總監夏保輝介紹,目前,該平台已經聯合了全國500家合作營地、20餘家合作旅遊綜合體、100餘家地產開發商等優質資源,且在消費者端還擁有25萬核心用户。
▲成都麓湖一帳露營會活動現場。夏保輝供圖
為何能火?
疫情催生,但更多出於迴歸自然的旅遊需求
如何理解當下的“露營熱”?夏保輝認為,這與疫情下人們出遊受限有關。“在政策和安全允許的情況下,露營或許是最優解——既能提供户外體驗,又保證了人身安全。”
日光域集團董事長孫建東則認為,除了疫情影響之外,“露營熱”還與新媒體平台的宣傳推廣有直接關聯。“它們讓‘露營’變成一種時尚”,使其不再獨屬於小眾羣體,能被更多人知曉。
“當然,‘露營熱’並不能簡單歸結為‘網紅效應’的結果。”孫建東認為,當社會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在工作之外會產生迴歸自然、去往户外的需求,而“露營”則是承載這類需求的一個場景,“露營是一種生活方式。”
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殷平表示,露營能在國內迅速起步,原因在於市場條件已經具備。“從經濟發展水平與旅遊需求的對應關係來看,我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這意味傳統意義上的觀光、度假類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旅遊者的需要,大家開始青睞個性化的專項產品,多元化的度假需求會湧現。”
▲小紅書中的露營筆記
問題顯現,前景在哪?
業內人士:露營產品還需更多自主創新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個社交媒體上均有遊客反映,實際的露營並沒有宣傳照上那般美好,他們遇到的問題包括環境嘈雜、安全隱患、廁所淋浴設施不健全、營地活動項目同質化等。
從“露營元年”2020年開始,一路猛進的露營行業就面臨運營管理跟不上、復購率低的問題。“現有現象可能更多是打卡和拍照的美好,真實到露營的層面它就不美好了。”從業16年的孫建東表示,這是因為很多營地現在並不重視用户體驗。
在這一點上,孫建東很是自豪,他的營地項目一直強調用户體驗。“來得最多的客户一年會來35次。”孫建東介紹,“日光山谷”營地有四個露營服務中心,淋浴房、衞生間、洗衣房、公共廚房全部配套到位。在孫建東看來,既能搭個帳篷,又能擁有像家裏一樣的所有配套設施,才是客户需要的。
除了營地管理粗放之外,户外產品抄襲、營地內容同質化等問題也已初見端倪。
夏保輝發現,對一些品牌來説,“創新”已經讓位於“搶佔市場”。“這是一件遺憾的事情。”他認為,在行業發展初期搶佔市場無可厚非,因為企業需要生存。但隨着行業發展,品牌應該把重心轉移到創新上,尤其是要創造出符合國內市場審美、價值觀和實際需求的產品,這樣才能推動文化進步。“一帳現在更多是幫助品牌創新場景和內容,但產品本身的創新還是要靠品牌方自己迭代。”
孫建東透露,為避免同質化市場競爭,“日光山谷”每年會強制迭代30%的內容,客户評價較低的內容也會及時撤下,以保證客户每次來都會有新鮮體驗。
越來越多的“營地+”表明,露營營地正朝着多樣化、創新化方向發展。據艾媒諮詢報告,目前已經出現了“營地+景區”“營地+田園”“營地+研學”“營地+體育”、“營地+玩樂”、“營地+演藝”等發展模式。
方瑞選擇的正是“營地+景區”,他認為,未來更多的營地會成為風景區的競爭對手或合作伙伴,營地的盈利模式與景區類似,也是依靠門票費和園區內遊客消費。
在孫建東看來,露營可開拓的產業空間遠不止此。他認為,未來“景區”或將慢慢消失,而“營地”會更多地出現。“營地是什麼?營地本身是人到大自然裏的一個臨時居所,人在自然裏的‘第二個家’。當更多營地出現後,它其實就是自駕遊的落腳點和集散地,那麼整個中國現在有3億多的自駕用户,所以你可以想象這個產業空間會有多大。”
作為露營行業的初創者,方瑞清醒地認識到,行業不久後將面臨一次洗牌。“有特色的營地會留下來,但是圈錢的、沒有文化氣息的營地將被淘汰。”
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殷平表示,從市場需求的多樣性來看,露營行業還會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她同時指出,營地的規範性管理方面需要加強監督引導。“目前户外露營管理方面既涉及行政主管部門,又有行業協會,因此,需要協同部門職能,加強協調機制的建立,引導行業發展。”
“露營產業正在向規範化過渡,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孫建東相信,先往前走,當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之後,國家標準也會逐步跟進,當下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也將得到優化。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實習生 何宇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