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不僅將“冰墩墩”“谷愛凌”送上頂流位置,也讓國產滑雪裝備站上“冬”風口。“三億人蔘與冰雪”給冰雪運動及滑雪度假產業帶來巨大機遇,有望成為未來消費增長亮點。“往年春節後天氣轉暖,滑雪經銷商的銷量就會出現腰斬式下跌,今年卻有所不同。”GOSIK OG品牌總經理徐尼克感慨。
《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顯示,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業內普遍認為,未來10年將成為國內滑雪產業突飛猛進的黃金髮展時期。記者也注意到,國產品牌正在嶄露頭角,爭取在這1萬億元的大賽道里實現“彎道”超車。
“國潮”雪具雪服借冬奧走俏
大都市購物中心是北京滑雪裝備店的聚集地,20多家店鋪基本以銷售國外成熟品牌的雪具和雪服為主。過去多年時間裏,它一直是專業滑雪愛好者選購裝備的目的地,單件雪服價格集中在三四千元,幾乎見不到國內品牌的身影。如今,一批“國潮”雪具雪服借冬奧會點燃的冰雪熱,進駐更多門店。
昨晚6時,記者來到“雪族雪具”磁器口店,各色李寧滑雪服佔據店鋪貨架的顯眼位置。“今年1月,李寧首推單板滑雪系列,經銷商搶着訂,我們足足等到2月份才拿到貨。”該店店主説,剛擺上店鋪不久,自己的小紅書賬號上就有10多人想買。“到貨量不多,我們暫時只在實體店銷售。”
在大都市購物中心3樓的冷山雪具店,一對情侶從貨架上的滑雪手套中選中一副國貨:“舒適度挺不錯的,還帶護腕。”正在選購配件的市民湛女士也説,越來越多的雪友傾向選擇國產品牌配件,“性價比高太多。”
雪上飛雪具店則將三款國產單板擺在店門口,每款單價在1000元左右。店主大龍告訴記者,之前店鋪以零售法國品牌為主,受到冬奧冰雪熱的影響,公司也開始生產自己品牌的單板,瞄準滑雪入門級愛好者。“配齊一套進口的單板、固定器和單板鞋大約5000元起,而一套國產品牌配齊只需2000多元,不少滑雪新手會把後者作為入門首選。”
“越來越多的國產冰雪裝備品牌因為款式、質量、高性價比,逐步引領社交網絡的潮流風向和流行趨勢,從而帶動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什麼值得買商業運營部負責人張宇昂表示,今年1月1日至2月20日,包括滑板、滑雪杖在內的滑雪工具,滑雪服,包括手套、頭盔、圍脖在內的滑雪配件等滑雪裝備銷量同比增長173%,其中國產品牌安踏的銷量同比增長134%。
國產滑雪單板有望彎道超車
雖然在滑雪服、滑雪配件方面,國產品牌嶄露頭角,但在硬核裝備的選擇上,國際品牌仍佔據相當強勢的地位——記者走訪發現,重度滑雪愛好者普遍認可國際一線品牌,放眼南山、懷北、軍都山、漁陽等雪場,更是Burton、Capita、Atomic等品牌的主秀場。
中國不是沒有滑雪裝備的生產能力,相反,中國的供應鏈支撐起了全球龐大的滑雪裝備產業羣。以Burton為例,這個創始於1977年的美國品牌在滑雪界知名度頗高,一塊滑雪單板售價在3000元至6000元不等,目前單板品類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是30%至40%。但品牌公開表示,早在2018年,公司大部分滑雪板就都是在中國製造。
“滑雪產業較小且技術壁壘較高,是制約國內專業滑雪裝備品牌發展的主要原因。”徐尼克表示,隨着更多初學者加入滑雪圈,亞洲人的審美與歐美主導的產品風格不匹配造成市場空缺越來越明顯,國產品牌有了更多“出山”的機會。
國產品牌在滑雪單板領域率先“撕開”一道口子。零夏這一品牌的平均客單價為1600元左右,王牌產品“小黑板”在天貓平台衝上了滑雪板品類銷冠。Nobaday則定位中高端玩家,平均客單價4000元左右。加拿大選手Max Parrot在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奪金,使用的滑雪板就是Nobaday。
資料圖片
雪鴞科技更是將旗下THE WHIP品牌的滑雪單板價格定為6.5萬元。“一體式的支架設計、碳纖維材料的升級,以及供應鏈的複雜程度,種種因素都決定了其他公司在兩三年內不太可能做出同樣的產品,這也是我們能賣這麼貴的原因。”企業負責人表示。此外,雪鴞科技還在打造自有品牌Overide,定價為2500元至4800元,融入國潮元素,開拓海外市場。
滑雪裝備製造期待民族自信
儘管中國滑雪愛好者越來越多,但多名雪店店主對記者表示,很多市民的滑雪消費多為一次性體驗型滑雪和戲雪型娛樂活動,普通體驗者變成愛好者的轉化率並不高。“普通體驗者以租賃為主,只有愛好者才可能不斷購買雪具雪板。”一位店主對記者表示。
該如何促成消費者從體驗者到發燒友的轉化?市滑雪協會主席李曉鳴表示,後奧運時代,整個冰雪運動仍需加快建立相關標準、制度和規範。“只有中國冰雪運動得到極大發展,冰雪裝備產業才能健康持續長久地發展,滑雪裝備製造企業才會有成長的土壤和拓展的動力。”李曉鳴説。
在徐尼克看來,國產滑雪裝備想要拓展市場,除了要豐富多種價格區間外,也離不開外部環境,比如雪場基礎環境建設和教學體系的完善:“租賃雪具的工作人員能否根據身高體重推薦合適的雪板,雪場的纜車運力能否滿足滑雪者的需求,雪場教練能否更新教學體系吸引新手快速入門,都會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多次前往雪場。”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也呼喚真正適合中國人的滑雪裝備。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隨着冰雪運動熱度攀升,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於購買國貨。
“歐洲人的骨骼構造、面部輪廓和亞洲人差別很大,很多人會發現買國外雪鏡會出現卡不住鼻子、漏氣起霧的現象。”滑雪愛好者胡先生對記者表示,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雪鞋上。“許多國外雪鞋穿上後內靴尺寸雖然合適,屈膝滑行也沒問題,但直立站姿大腳趾就會頂得厲害,沒辦法站很久。這也跟人種腳型差異有關。”
“冰雪裝備產業的發展不是對歐美亦步亦趨,一定要有民族自信,努力建立適合中國人特點的行業標準,進行自適應。”李曉鳴説。
來源:北京日報 | 記者 袁璐 楊天悦 實習生 胡晨曦 餘美霖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