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3月12日電 題:武陵山區荒坡變“聚寶盆” 石上“生花”開啓旅遊致富路
作者 高呂豔杏
時令三月,記者驅車沿着G65(包茂高速)前行,在板溪下道後車行3分鐘,就到達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疊石花谷景區疊石藝術大門前。
寒武紀疊層石砌石成景,土苗小樓綠樹掩映,色彩斑斕的鮮花點綴其間……正是一年好景時,疊石花谷景區裏,來來往往遊客遊興盎然,興致勃勃地讀“地球日記”,看石上“生花”。
這樣的場景,在酉陽縣紮營村村民肖紅看來,是以前做夢也不敢想的事。
紮營村位於兩山夾一溝的槽谷地帶,昔日地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植被覆蓋率和土壤覆蓋率不足30%,岩石裸露率超過70%,屬重度石漠化區域。
肖紅説:“石頭縫縫不經幹,天旱年景不產糧,地表水貴如油,地下水滾滾流。我們這裏的老人小娃都曉得這句話。”
“要想這裏能致富,除非石頭生花馬長角。”肖紅一語道出了當年村民們的心酸和無奈。
變化從2017年開始。
那年,重慶酉陽旅投集團進駐該村,在一次資源普查中發現,當地有一種石頭,自帶花紋,十分奇特,被村民稱為“金線石”。
經專家現場檢測,這種石頭是疊層石,形成於寒武紀時期,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極具景觀價值。
後經論證、市場調查,酉陽旅投集團以石漠化根治為抓手,進行文旅融合試點,巧妙地結合當地獨特的疊層石,植入酉陽非遺文化與鄉村藝術文化,並打造了網紅景區疊石花谷。
“我們流轉了該區域內的3000畝土地,並從其它區域轉運土壤進行部分填充,增加區域內的覆土面積,又播種了根系發達、能夠忍受乾旱炎熱和貧瘠土壤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粉黛亂子草進行水土涵養。”酉陽縣桃花源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唐萬剛介紹,成片的粉黛亂子草如今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該景區集結了四川美術學院專家參與,就地取材,巧妙地將文化植入景點,用石頭壘出圖騰柱、篝火台等疊石文化景觀,讓遊人不僅能親手觸摸到有5億年曆史的疊層石化石,還能體驗到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
記者置身景區,原本孤寂單調的石頭和飽經滄桑的儺文化在陽光照耀下相得益彰;這裏石頭不再冰冷枯燥,趣味石門、石來運轉,石頭堆疊出來的儺文化作品,在花海的包圍下顯得生動有趣。隨手一拍,每一幀定格,都是滿屏的INS風。
時下,正是春耕時節,景區一旁的農户們正在辛勤勞作,為即將到來的旅遊旺季壯觀的粉黛亂子草施肥除草。
“2020年疊石花谷上榜中國旅遊扶貧典型案例,成為變廢為寶、點石成金的典範。”唐萬剛告訴記者,通過土地流轉、就地就業務工、發展旅遊配套服務產業,惠及周邊居民200户700餘人。
旅遊實實在在帶動了村民的增收,全村每年通過土地流轉實現收入150萬元、就近務工穩定實現收入370萬元。景區還引導村民及周邊商户發展配套服務業、採摘、鄉村特色餐飲和住宿等,一年穩定實現收入1000萬元。
田地裏,作為疊石花谷“勞務經理人”肖紅喜笑顏開,她説,在自己土地裏挖挖地,愉快的一天轉眼就過去了,最重要的是離家近,不出遠門就有錢掙……
新變化還體現在村容村貌上。“以前村裏都是木頭房子和土坯房,不是又黑又舊就是破爛不堪。”景區工作人員説,疊石花谷景區打造後,帶動了周邊農户搭上了旅遊的“快車”,傳統村落里美麗鄉村建設遍地開花。
景區周邊也吸引了眾多外來經商者到這裏投資興業,景區旁的花海小築民宿就是其中之一。
記者拾階而上,在青山稻田環繞的村莊裏,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點綴在道路邊、老屋裏、樹林中……與美麗鄉村融為一體。遊客來到這裏,遊景區、嘗美食、住民宿,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盡情地享受着鄉村生活的閒適。
據瞭解,酉陽地處武陵山區腹地,轄區面積5173平方公里,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喻。近年來,酉陽立足稟賦的旅遊資源,注重提升文化內涵,提高服務水平,發揮酉陽渝鄂湘黔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的節點作用,建設烏江畫廊和武陵山區民俗風情旅遊目的地、康養度假基地、生態特色農業基地、文旅創新融合示範區,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全域桃花源畫卷正在酉州大地徐徐展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