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中國建造一直都是人們的驕傲,創造了各種世界級建築,讓人很是欽佩。但是在此之前,美國建造才是世界公認的最高水平,在上世紀美國的高樓幾乎壟斷了全球,還有各種大橋也都是美國創造的紀錄,那麼美方難道就沒有“翻車”的經歷嗎?其實還是有的,比如塔科馬海峽大橋就是這樣一座大橋,建成時一度驚豔世界但是卻沒過多久生命就遭到了終結。
這座橋在1938年開始建造,其實在建造橋面的時候,這座大橋就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上下起伏或是橫向移動,工人一度給這座橋取了很多戲稱。但是即便如此這座大橋依舊是採取了很多在我們現在看來並不算先進完善的減震措施後完工了。最終建成時間是1940年7月1日,因為總長度1810.2米,最長跨度853.4米,一度成為全球第三大懸索橋。
當年建造這座大橋時成本也非常的高,根據wiki收錄的資料顯示,這座橋雖然跨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建造卻只花了19個月,對比其他同等級別的世界級大橋可以説是很快的一個速度了。並且耗資640萬美元,也就是相當於如今的1.162億美元,大約是8.1億人民幣的水平。是不是覺得成本還挺低的呢?實際上這座橋最早就只設計2個車道,並且也只有12米寬,最早設計的時候就是給小車流量設計的。
看似好像很用心,但實際上這樣獨特的設計,也算給這座大橋後來遇到的災難埋下了伏筆。就是因為採用了大跨度和較大的寬度比,其寬度比超過了1:70,這樣的情況也就使得橋樑很容易受到影響。但因為那時候的工程師對於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所以這座橋在1940年11月7日遇到一場不是很大的風時,就發生了極為嚴重的失穩狀態。
要知道那一天的風其實並不是很大,比起大橋本身設計能夠抗住的極限風速來説還差得遠呢,但大橋就是因為設計的問題,不斷扭動。最終橋樑超過了疲勞極限最終倒塌,倒塌的過程中橋樑受到了極大的共振,但其實現在看來那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這座橋如今被很多人都認為是美國造過的最失敗的一座橋,畢竟明明建成時還是風光無限的世界第三大懸索橋,結果只是在4個月後就因為風而倒塌,着實是尷尬。
可能有人想問,既然在施工時就發現這座大橋會出現上下起伏,那麼為什麼在橋樑建成之前,或者説建成之後的那幾個月裏沒有人站出來改善這座大橋的情況呢?其實當時美國的工程師也不是沒有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大橋的問題。在11月2日,也就是橋樑倒塌的前5天其實就有華盛頓大學的教授找到了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在測樑上鑽孔,以便空氣流通。另一種是在甲板上增加整流罩和導流片,使得可以減少浮動。
原本都打算選擇第二種方案了,但最終也沒有實行,因為5天后大橋就倒了,其實還是蠻可惜的。這座橋倒塌後,人們將這座橋倒塌的部分塔架和電纜拆掉當成非金屬出售,部分被送到了博物館當成館藏。有趣的是美國人並沒有放棄在原址建造大橋,雖然後來遇到二戰所以替代橋在1950年才正式建成,但建好的新橋還是非常穩固的,並且解決了之前老橋遇到的問題,如今經常會有遊客來到這座橋打卡,畢竟以前這座橋的故事實在是太有趣了。
更有趣的是,這座1950年的新橋建成後,還是全球第三大的懸索橋,並且跨度幾乎也沒什麼變化,當地政府還在2007年又造了一座雙子橋,自此兩座橋都變成單行道,一座向西一座向東。之所以建造雙子橋就是因為1950年建造的塔科馬海峽大橋已經承擔不了日益增加的車流量,而且這座雙子橋的數據也和之前的橋樑一模一樣,可以看出美國人對於這座橋那份深深的執念了。
如今想通過這座橋觀光一下,向西方向的老橋已經不用收費了,向東方向開的新橋仍然需要收6美元的費用,整體來説還是挺便宜的,只不過如果你看過這座橋最初的前身倒塌的視頻再去這座橋上開車,還真有點瘮得慌,不知道你們敢不敢去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