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婚後買下220㎡公寓獨居,釋放中年人的壓力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休閒

2018年,38歲的以右,

把父母、剛懷孕的太太留在郊區的房子裏,

突然在寧波市中心買下一套

四室、兩廳、四衞的房子,

改造後一個人獨居。

公寓沒有一堵牆、一扇門,

只擺了一張牀,貼滿粉色瓷磚。

為了能在家就感受到北極光,

他在屋頂安裝了可以變化7種顏色的燈管系統,

根據心情隨時變換。

現在,他每週都會在這裏獨居2、3天,

壓力大的時候,

他在家會一絲不掛,

“就像躲進了男人的樹洞,

在安靜中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以右今年39歲,是一位設計師,獨居在寧波一套原本四室兩廳四衞的房子裏。

找到這個房子純屬偶然,當時他陪一個業主到這裏看房,周邊的環境非常好,河流很多,算是寧波比較宜居的一個區域。最後,客户買了一套,他也給自己買了一套。

前幾年,以右拿出工作的積蓄,給父母、妻子、女兒在寧波郊區買了房。市中心這套房,他至今沒有讓任何一位家人住過。偶爾,太太白天會帶着才半歲的女兒過來玩,但從不在這裏留宿。

以右説:“人到中年,更希望可以有一個安靜的空間。”

220平米的公寓,只有一張牀

房子的建築面積有220平米,設計、改造花了兩年的時間。改造後的房子,沒有任何風格,是隻有一張牀的超級公寓。

原來是毛坯房,三面是落地窗。除了保留朝南的一個卧室,擺了一張牀,他把所有的隔牆全部敲掉,做成了全開敞式的,可以説是沒有任何隱私。

改造後平面圖

隔牆全部用白色的紗幔代替。南、北跨度有20米,來回一趟近50米,相當於短跑了一趟,這種平層空間是非常少見的。

根據使用頻率,以右將房子的左邊劃分為起居空間,包括廚房、餐廳、客廳和開放式的衞生間。

右邊是睡眠區,只有一張牀、一個書桌和一盞落地燈。“我沒有信用卡、沒有存款。裝修大概花了200萬,這也是聽太太説的。”

吊頂上做了一個非常夢幻的燈光系統,可以變換出7種顏色,所以取名叫魔幻公寓。

整個家被紗幔包裹着。常規的窗簾是窗簾布在裏面,白色的紗幔在外側,以右刻意全部反裝了。“我希望把美好的東西留給自己。”

他不希望家裏的物件都是智能化、超現代的,所以窗簾沒有選擇電動的。以右超喜歡用手觸碰窗簾調整它的開合程度,光透過紗幔照進來,感覺很安靜。

因為擔心冬天家裏温度比較低,他還特別做了一個測試,把卧室的空調打開後,把紗幔全部拉起來,客廳和卧室的温度相差了近10度,紗幔的保温效果完全可以取代牆體。

洗澡不拉窗簾,在家就喜歡裸着

一進門的左手邊掛了一幅黑色的畫,取名《黎明》,是他親手塗鴉的作品。

北側的兩個房間,現在改造成了餐廳和廚房,中間有一箇中島台。“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我可能都不會穿衣服,會很隨意地遊走。我就是很想表現自己,算是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

《黎明》,以右繪

廚房的四周圍合了一層紗幔,以右平時做飯會把他們拉起來,有一種在美術館做飯的感覺。

傳統中國人做飯油煙都很大。為此,他專門研究了日本料理,又結合沿海地區的做菜方法,總結出了一套菜品,不需要過多的佐料,簡單烹飪就行。

浴缸擺在了沙發的後面,沒有任何遮擋。洗澡的時候,窗簾也不會拉起來。“淋浴、泡澡的時候,我覺得整棟樓都是我的大型淋浴間,特別另類。”

後面的粉色瓷磚,是以右偶然逛到一家瓷磚店發現的。他對粉色有一種特別的喜歡,來過的很多朋友經常開玩笑地説,這個粉色特別騷氣。他卻不在乎,覺得這是一種腔調。

卧室和書房是互通的,在最南側。書房正中間擺了一把至今已經近百年的椅子,它的椅背是特別設計的,可以掛西裝。為了配合家裏的色調,以右委託朋友把原本的木色加工成了純黑色,十分和諧。

因為房子的層高比普通的住宅矮了近10公分。所以在傢俱的設計上,也同比例調整了尺度。

客廳的沙發,是二分之一的圓形,他通過斜切的手法切了兩個扇形的圓。一個人的時候,會把它當作一張牀,或倚靠地坐在地上看看電影,很空曠的感覺。

左手邊擺了一把金色的黃銅製作的三角椅,設計靈感來自薩爾瓦多.達利的一幅畫作。椅腳是女人高跟鞋的形狀,一根椅腿是凌空的,椅面也是傾斜的。它有70斤,是以右花了180天和一位雕塑師共同完成的。

他從神話故事中提取了大象和麒麟兩種元素,創作了一張特別的餐桌。桌腿是他親自跑到義烏,買了50公分的老樟木,請隱居深山的老師傅雕刻完成的。

因為是設計師,以右對材料十分挑剔。廚房的牆磚和地磚,全部選擇了大尺寸的瓷磚,兩片就能到頂。光找材料就花了一個月,它的純度在85%以上,細緻程度就像人的皮膚。

房子裏沒有一扇門。以右覺得,家裏沒有任何人存在攻擊性,於是把之前定製好的門直接丟在了工廠。

“很多人想來我家打卡”

家裏用了一些比較昂貴的物件:比如粉色的瓷磚每平方1000塊;一個水龍頭將近1萬塊;屋頂的射燈,也是扎哈用在廣州歌劇院的同款……

以右説:“可以買到最喜歡的東西已經非常不易,我現在的經濟能力也能承擔起高品質的生活。”

他已經快入住近1年了,每週大概會在這裏住三天,時間和頻率完全根據自己的心情決定,其餘的時間回郊區與家人團聚。

除了必要的工作,以右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裏,很少出去社交。關係特別好的朋友,他會邀請大家到家裏一起喝喝酒。

他用“矛盾”來形容自己的個性:“我的行為沒有定式”。

正常的燈光

魔幻的燈光

為了找到看極光的感覺,他把整個房間的燈光設置了兩種模式,一種是正常的白光,是非常安靜的狀態。一種是魔幻的七彩光,速度是可調節的,絢爛的、漸變的,任何想要的氛圍都能營造出來。

睡覺也不一定在牀上。書房靠窗的位置,有一把巴塞羅那椅,他常常把椅子搬到客廳的窗户旁睡覺。

“很多來過這裏的朋友都説,這裏不像一個純粹的住宅,太適合擺拍了,他們覺得未來這裏會成為很多人想打卡的地方。”

家是男人的樹洞,在安靜中獲得快樂

以右38歲才有了女兒,他覺得女兒年齡還小,應該生活在一個傳統的房子裏,但為了讓女兒看到一些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提早培養審美,以右偶爾讓太太白天帶着她過來。

工作上遇到難題,以右會在家裏大掃除或者做一些美食,他覺得這個房子,就像自己的衣服一樣,可以徹底地享受自由。

“天氣熱的時候我不會穿衣服,在家裏來回地小跑,就像裸奔。在這裏我只屬於我自己,不是誰的先生、誰的父親、誰的兒子,就像躲進了男人的樹洞,在安靜中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曾經因為要把家裏裝成全白的,父母的內心是不太贊同的,但中國的父母不會把不滿表達出來。房子裝修好之後父母來看他,父親説白色的磚還蠻漂亮的,甚至會和鄰居分享這個新房。

通過努力工作,他已經為家人提供了不錯的物質條件,現在,以右對房子的使用具有絕對的話語權。“通過給自己造一棟房,改變了父母甚至下一代的審美,對我也是一種意外的收穫。”

部分資料由以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