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敦煌的玉門關的變遷

歷史上敦煌的玉門關的變遷

敦煌玉門關址的歷史變遷,玉門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它最早建於漢武帝時期,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玉門關,經歷了多次損壞,就連關址也發生了許多變化,講起漢代的玉門關,首先要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一段歷史,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日漸繁榮,為確保絲綢之路安全與暢通。

歷史上敦煌的玉門關的變遷

公元前121年至107年間,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及陽關和玉門關,關於漢代玉門關的情況,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的玉門關與另一重要的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內,皆為都尉所管轄。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玉門關與陽關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原與西域交通必須取道兩關,王莽末年,中原與西域斷絕往來,玉門關也隨之關閉。整個漢代期間,玉門關關址都沒有改變,在隋唐時,玉門關關址由敦煌西北遷至敦煌以東的瓜州晉昌縣境內,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當年玄奘法師西行求經,於貞觀三年秋天抵達瓜州晉昌城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安西縣鎖陽城,玄奘渡過葫蘆河,通過了河上的玉門關。

歷史上敦煌的玉門關的變遷

隋唐時期的玉門關位於鎖陽城北30公里處及安西縣城東50公里處的疏勒河岸雙塔堡附近,這個位置已移至翰玉門關東240公里之處,這裏正處交通的樞紐地位,東通敦煌南接瓜洲西北與宜州相鄰,且傍山帶河地勢險要,其四周有山頂,路口,河口,要塞。古代宋初,玉門關址又做了的新的變動,據敦煌遺書西天路徑記錄。林州西行20天至甘州,又西行五天至宿州,又西行一天至玉門關,西天路徑是北宋乾德四年大宋派遣邢卿等人赴西域球閥使團中一位僧人的行記,邢卿等人由宿州即今甘肅酒泉市出發,一天可到達玉門關,一日行程一般在50公里以內,這表明此時的玉門關以東移至今酒泉城西不出50公里的地方,當時與嘉峪關,安溪縣雙塔堡東200公里處五代宋初的玉門關以一致唐玉門關之東200公里左右的地方。

古代宋初,嘉峪關市石關峽設置玉門關後,在雙塔堡隋唐時期的玉門關被廢被,其功能被新關所取代,古代在乾旱戈壁地區行進,沿途水源補給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古代宋初玉門關的關址附近還有一股名為紅柳溝的泉水,由西向東流去,泉水自南北兩山崖間滲出,外圍水流,為穿越過玉門關的沿途行旅提供了良好的補給水源,北宋仁宗景時期,自西夏佔領整個河西走廊後,玉門關就此從歷史上銷聲匿跡,玉門關自西漢設置以來,伴隨着中西交通的發展,歷史1140餘年。玉門關的地址也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遷,在漫長的1000多年間,玉門關是防禦外族的軍事要塞,是絲綢之路的關口,也是中原與西域的封建,這些功能使玉門關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3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上敦煌的玉門關的變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