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天府新區秦皇湖,有天府新區小“瀘沽湖”之稱,在湖畔對面,就是新建成開放的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號稱“天府之檐”,放眼眺望,天藍、水綠、瓦檐灰三個色調和諧統一,山水融城,如詩如畫,成為不少市民的首選打卡勝地。
5月29日,2021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投資推介會暨項目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眾多中外知名企業家在共同探討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一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及其周邊片區的大美盛景。
以中國古建築為原型 為亞洲最大單體木結構建築
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由國際知名設計大師湯樺領銜設計,以“天府之檐”為主題。“天府之檐”作為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的前廳木結構檐廊,是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的最大亮點,與CBD中心高層大廈,形成“橫縱”的鮮明對比。
“天府之檐”沿秦皇湖東側展開以中國古建築“佛光寺大殿”抬梁式木結構為原型,建構了一條長達430米、高32米、跨度16米的超尺度木結構空間,為亞洲最大單體木結構建築,而430米也是全國最長連續瓦屋面建築,猶如成都平原延綿伸展的地平線。
“天府之檐”的天府,有兩層意思:一層指天府新區,一層指天府之國。
景觀檐廊、臨湖架空、出檐深遠,為成都獻上一段極致安靜的水平線美景。
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的前廳木結構檐廊以唐代斗拱型製為藍本,借鑑抬梁式木結構、明堂、制式等設計理念和元素,端頭出挑,展露木結構榫卯構件,再現中國傳統建築精髓。
據介紹,天府之檐完全遵循傳統建築大木作做法,通過瓜柱抬梁(栿)而形成殿堂式的傳統形制,稍有區別的是屋脊的構成,天府之檐採用了唐代的叉手體系來承託屋脊,建築邏輯更加簡練直接。
建築主入口以中國傳統園林“雨霽飛虹”為意向塑造,呈現祥和唯美的東方意境,傳達出一種古今交融的建築尺度。
這條鋼木混合結構長廊高32米,柱跨寬16米,膠合木用量超過4300立方米,為將設計師理念完全實現輾轉全國10餘個膠合木工廠,考察100餘種膠合木,最終遠赴黑龍江漠河,在零下25度的天氣下,尋找到最為合適的膠合木材料。
彰顯川蜀特色 內藏川西民居“世外桃源”
走進天府國際會議中心中庭大堂,一處古色古香的世外桃源——川西庭院映入了眼簾,其間高山流水、春意滿園。
天府新區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李路表示,中庭園林以“還原一副川西林盤傳承千年的優美畫卷”為設計理念,借鑑川西林盤的造景手法,將典型的傳統川西民居掩映其中,運用院壩、房舍、菜地、林木、田地等生態藝術,讓來賓感受最傳統最野趣的川西林盤景觀韻味。
與此同時,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迎賓廣場也值得深度觀賞。
廣場整體以規則方正的中國傳統形制為佈局基礎,鋪裝樣式提取成都市博物館館藏唐宋時期出土的鋪裝紋樣,軸線兩側輔以伴月三星、金沙光芒、馬家風尚圖樣,展現川蜀文化最重要的三個階段。
燈具選用與天府大道玉蘭燈同高的13.88米特色路燈,整體造型來源四川傳統民居的抬梁式構架與木結構榫卯結構元素,同時從金沙文化中提取太陽神鳥紋及捲雲紋應用於定製燈具及城市傢俱上,詮釋古蜀文化風範。
建築前廣場景牆以成都市內的可見雪山為源,選取其中最具特色的九座,以平台基座為底,望山、見水,與建築“旭日東昇”概念彼此呼應。
依人工湖而建 香樟、烏桕、小葉榕等疏密有度
天府新區秦皇湖總面積約2.3平方公里,是園區內最大的一個人工湖。視野開闊,湖面與草地並存,依湖拍照可以輕鬆get海邊同款,微風過處,陽光細碎,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據瞭解,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建築前區濱湖空間及秦皇湖西岸整體為疏林草地風格,草坪須四季常綠且兼備可進入性。由此,13萬平米草坪與硬景遙相呼應,提高了硬景活性,確保了片區整體效果。
據侯瀟介紹,該街區的一草一木都是精心選取,行道樹選擇叢生香樟及點景烏桕,在種植前編制專項評估報告及技術方案,對烏桕的運輸、栽植、養護等過程進行追蹤把控,並邀請專家到場指導。
環秦皇湖栽植水杉、小葉榕等喬木2000餘株,苗木綠化遠近景合理佈置,一樹一景、疏密有度,色彩、樹形、層次全方位結合。“這樣就打破了傳統行道樹正列式排序方法,整體佈局與天際線、街區相映成趣。”
城市自然有序地生長,是鑄城聚人之根,也是美好生活之本。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周邊生態景觀以人為本、優化細節、精細設計,追求美學表達,還原設計美感,滿足着羣眾親水訴求,有機佈局生活消費場景,打造成為羣眾喜愛的公共空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