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清明小長假,不論多忙,人們都會抽出時間為祭奠親人先祖而奔波,緬懷祖先,表達對親人、逝者的哀思。
説到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在西方的珠寶首飾中,也有這樣一種特別的存在,它們為佩戴者紀念逝去的故人而存在。
它們是珠寶首飾中的“死亡產業”——Mourning Jewelry 哀悼珠寶,也稱喪禮珠寶。
哀悼珠寶
小課堂:Mourning Jewelry 哀悼珠寶最初是由16世紀的“死亡象徵珠寶”演變而來的,在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執政後期進入全盛時期。
17世紀——生冷、直觀
17世紀的歐洲戰爭頻發,到處充斥着疾病、瘟疫。
大環境所驅,嬰兒死亡率居高不下,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人過中年的壽命在那個時代都顯得罕見。
佩戴有紀念意義的逝去先人的飾品開始成為那時的習俗,哀悼珠寶開始了它的發展歷程。
17世紀中期,琺琅、鑽石骷髏戒指 | 倫敦博物館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時,當時的保王黨支持者為了紀念他,製作了許多飾有查理一世肖像的珠寶佩戴。
查理一世肖像紀念首飾,約1650年
除了紀念名人死亡的首飾外,17世紀還流行紀念親友亡人的首飾。
這種飾品可以是佩戴在黑色天鵝絨上的手鍊滑扣,也可以是一枚戒指。
黃金、水晶哀悼珠寶手鍊滑扣
它們有時由頭髮做成底襯,上面裝飾一口微型棺材或者一具裝飾黑白色琺琅的骷髏,旁邊有時還會裝飾象徵性的紀念物品(如沙漏或者掘墓人的鏟子)。
約1720年死亡提示珠寶 | 倫敦博物館
那時開始,哀悼首飾的背後就開始經常銘刻着對親人悼念的短句或者逝者的死亡日期。
十七世紀,除了祭奠去世的人會佩戴哀悼珠寶,活着的人辦喜事也會為自己佩戴“死亡”含義的珠寶。在西方古代的訂婚戒指中,有一種Memento mori的題材曾經盛行。
小課堂:
Memento mori,譯為“人終有一死”。
在中世紀時,哀悼珠寶盛行,其中,一種裝飾有骷髏頭和交叉骨圖案的首飾,被視為死亡的有形提醒,告訴人們死亡並不可怕,鼓勵人們積極的面對生活,無畏生死,這種珠寶便稱為“Memento mori”。
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貴族,對於死亡這個話題十分的痴迷,常常會在手上佩戴骷髏頭等暗黑元素圖案的戒指,即使是結婚這種喜慶的場合也不例外。
這種特殊的戒指,雖然外表看似華麗,與其他的戒指無異,但裏面卻包裹着骷髏頭等暗黑元素。
比如下面這枚盒型鑲嵌的Gimmal琺琅戒指:
勿忘命運終將盡戒 | 大都會博物館藏
當戒指打開時,可以看到戒指的內側有2個小室,一側為新生的嬰兒造型,另一側為骷髏造型,象徵着人生開始與結束這兩個階段。
勿忘命運終將盡戒 | 大都會博物館藏
除了戒指中暗藏玄關外,在戒指的內圈上,還刻有“神使之結合,無人能將其分離”的拉丁字樣。
而這似乎是在提醒佩戴者,死亡並不可怕,只要保持虔誠之心,珍惜眼前的美好,便可做到真正的死生契闊,永不分離。
18世紀——優雅、浪漫
18世紀的哀悼珠寶少了幾分17世紀的生冷和恐懼感,變得多愁善感,也更加美觀且浪漫。
18世紀晚期,象徵愛情的髮絲哀悼珠寶
特別是18世紀末的哀悼珠寶,帶有強烈的新古典主義氣息,首飾鑲嵌結構都非常簡潔平整,造型大多為橢圓形、魚雷形(橄欖型)、八角形等。
雖然也會有用逝者頭髮作為底襯的珠寶,但畫風和17世紀的卻大不相同。
18世紀通常在覆蓋的玻璃或水晶封蓋下裝有一張小圖畫,圖畫上通常會繪有逝者骨灰翁、垂柳、悲痛的婦人,同時會裝飾代表眼淚的細小玻璃珠、琺琅、鑽石等。
18世紀晚期,“情感”悼念首飾
這一時期的哀悼珠寶悲傷卻又浪漫,思念的寄託更加優雅,不那麼生冷殘酷。
下面這枚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哀悼珠寶正面為象牙基底的水彩畫,繪有一位女性肖像;背面為女子與天使守護於墓園的場景,點綴小顆珍珠,外圈環繞有逝者的髮辮。
18世紀末-19世紀初哀悼珠寶
19世紀——花樣百出
到19世紀,哀悼珠寶席捲英國,這不得不提到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
19世紀中葉,阿爾博爾特親王去世,悲傷的維多利亞女王要求舉國上下在20年間只能佩戴哀悼用的首飾。
珍珠和黑瑪瑙製成的維多利亞式哀悼珠寶胸針
這一時期哀悼珠寶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
在繼承和發揚了17、18世紀哀悼珠寶的基礎上,各種新式的哀悼珠寶也萌生出來,變得不再刻板,充斥着浪漫情懷和精巧的心思。
“髮絲珠寶”在19世紀的哀悼珠寶中顯然被玩出“花”來。
維多利亞時代鑲有逝者頭髮的哀悼珠寶
維多利亞時期哀悼珠寶髮絲腕錶
維多利亞時期,人們相信髮絲具有神聖的特性,它能留住人的靈魂,也象徵着永生。
維多利亞時期哀悼珠寶髮絲胸針
19世紀的四五十年代,出現並流行一種時尚飾品:將頭髮分為多股精心編制,製作成空心球等各種造型,與黃金或其它金屬材料結合,製作成耳墜、胸針等珠寶。
維多利亞時期哀悼珠寶髮絲耳墜
提到維多利亞時期的哀悼珠寶,不得不提的還有“煤玉(煤精)”。
(相關閲讀:煤堆裏挖出的寶石!深受維多利亞女王喜愛,曾是最牛老丈人的印章)
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逝世後,北約克郡海岸的惠比特生產了大批量的煤精首飾。
煤精體色烏黑凝重,非常適合被用來製成哀悼珠寶,一時間非常盛行。
古董珠寶收藏中,許多精美的煤精浮雕卡梅奧大多也來自維多利亞時期。
J先生説:
在今天看來,將逝者的髮絲或者象徵逝者的骷髏、骨灰翁佩戴在身上或許非常古怪難以理解。
但是瞭解佩戴它們的時期可以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
在那些特殊的時代,哀悼首飾確實是人們表達虔誠及深刻情感的重要寄託。
時過境遷的今天,當我們再看到這些古董哀悼首飾,
彷彿從它們身上能看到千百年前,一對對愛人間的死生契闊、親人之間的生死別離,
和充滿智慧的珠寶匠人們與時俱進的精工巧思。
(注:本文部分圖源網絡源自網絡,侵刪或聯繫備註出處)
參考文獻:[英]約翰.本傑明 《歐洲古董首飾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