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麗密雲 | 帶你感受密雲濕地的生命脈搏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休閒

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  曹俊

世界濕地日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今年濕地日主題是“濕地與水”,濕地與水同生命,互相依。在第25個世界濕地日來臨之際,密雲區園林綠化局編撰濕地小知識,帶你走進身邊的濕地,感受水的靈動,感嘆大自然的生命力量。

什麼是濕地?其實我們身邊滾滾江河、潺潺小溪、灌水插秧的稻田,這些都是濕地。在我國古代,濕地被稱為“藪”、“澤”或“海”,專指那些水草茂密的湖澤。而“濕地”的概念是1956年由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提出的:“濕地是指被淺水和有時被暫時性或間歇性積水所覆蓋的低地,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濱河氾濫地等。”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薩爾簽訂的《濕地公約》中,學者們進一步確定了濕地的外延,提出:“濕地是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
如今,這一概念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根據這個定義, 湖泊、河流、沼澤、灘地、鹽湖、鹽沼和海岸帶區域的珊瑚礁、海草區、紅樹林、河口以及水庫、魚塘等都屬於濕地,其中,水庫、魚塘屬於人工濕地,其餘屬於天然濕地。

密雲水庫拍攝:張海軍

小知識:

——《濕地公約》又名《拉姆薩爾公約》,是為了保護濕地而簽署的全球性政府間條約。

——《濕地公約》於19712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簽署,當時有18個發起締約國。為紀念公約的簽署,將每年的2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北京濕地保護條例》規定,自2013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北京濕地日”。

——202122日,是第25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濕地與水---同生命,互相依。

北京的濕地

據史料記載,200多年以前,北京曾經遍佈湖泊、坑塘和沼澤。在清朝年間,北京南部仍舊保留着大面積的濕地。北京的濕地資源一直非常豐富,這從很多地名就可見一斑。海淀就曾是一大片濕地,“海”表示大,“澱”就是淺水湖;還有積水潭、亮馬橋、窪裏、清河等名字中有“潭”、“橋”、“窪”、“河”,以及地名中包括“園”、“海”、“澱”、“泉”等字樣的在歷史上都可能曾經是濕地。昔日的“燕京八景”中有六處是源於濕地的美麗景觀。

大天鵝拍攝者:宋會強

而如今北京濕地肩負着首都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藴藏着北京城輝煌發展的能量和潛力。2018年北京市濕地資源調查顯示,全市400平米以上的濕地總面積58682.86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6%。其中河流、湖泊、沼澤等天然濕地2.79萬公頃,佔濕地面積的47.5%;庫塘等人工濕地3.08萬公頃,佔濕地面積的52.5%。

嘴豆雁拍攝:賀建華

截止到2019年底,建立了野鴨湖、漢石橋等6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1萬公頃。共建立了國家和市級濕地公園11個,包括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野鴨湖和長溝泉水國家濕地公園以及懷柔區琉璃廟、大興區長子營等8個市級濕地公園,總面積2400餘公頃。組織開展了延慶曹官營、密雲清水河、房山拒馬河黑鸛、房山佛子莊等10個濕地保護小區示範建設,總面積1300餘公頃。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濕地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小區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

密雲的濕地

密雲地處北京市東北部,境內河道縱橫,庫塘眾多,濕地比例相對較大,全區共有濕地16378.086hm2(水稻田除外),佔全區國土面積7.35%,詳見圖1。

圖1 雲區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比例圖

密雲的濕地主要為河流濕地和庫塘濕地兩種,生態區位極其重要,其中北京市最大的飲用水源地密雲水庫,已經列入國家重點濕地名錄;另一方面潮白河是北京市域三大河流之一,境內流長約10公里,在全市濕地生態系統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豐富的濕地資源還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目前全區記錄有哺乳動物5目18科38種,鳥類21目69科386種,爬行動物1目5科21種,兩棲動物2目3科5種。

翠鳥拍攝:會強

䴉嘴鷸拍攝:董柏

黑斑蛙拍攝鮑偉東

赤峯錦蛇拍攝:賀建華

自然濕地(河流濕地)2591.768 hm2,佔濕地總面積15.82%,佔全區國土面積1.17%,包括永久性河流和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濕地2個濕地類型。河流濕地主要有:

(1)潮河水系:潮河、清水河、安達木河、洪門川河、等河流及其支流;

(2)白河水系:白河、牤牛河、蛇魚川河、對家河、四合堂河、白馬關河等河流及其支流。

黑翅長腳鷸拍攝:宋會強

人工濕地13786.3 hm2,佔濕地總面積的 84.18 %,佔全區國土面積 6.18 %。

(1)庫塘:密雲水庫、沙廠水庫、半城子水庫、遙橋峪水庫、小水峪水庫、轉山子水庫、司馬台水庫等。

(2)輸水河渠:密雲水庫調節池、京密引水渠、潮河總乾渠、白河(密雲水庫南至密雲區經濟開發區段)、沙廠水庫南乾渠等。

保護好北京獨特的濕地資源,恢復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建設豐富多彩的濕地景觀,弘揚悠久的濕地文化,發揮濕地的生態功能,是改善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內容。

編輯:北京科技報  陳麗君

【來源:密雲科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