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依涵
編輯 | 吳先之
“這是一場資本收割資本的遊戲,稍不注意你就成了韭菜。”一位數字藏品玩家段鵬如此感慨。
今年五月,段鵬接觸了一家藏品平台,只需十幾個藏品就可以合成一塊平台的土地,而且這塊土地可以永久賦能、永久提前購。據段鵬透露,一塊虛擬土地能賣到了三、四萬。
瘋漲令一些玩家徹底迷失心智,有些人甚至在漲到快2000的時候還在加倉。由於段鵬接觸這個平台較晚,他沒有賦能,且只買了一個藏品。漲到2000時,他認為還會再長就沒有賣出,後來價格回落至500,因為浮虧,到現在段鵬的藏品依然沒有賣出去。
沒想到兩個月後,該藏品就直接跌到了60,那些高價買入還未脱手的玩家欲哭無淚。而一些玩家花幾萬在平台買來的土地,就這麼砸手裏了。
有人賺錢就有人虧錢。“平台發行藏品,只要有人買,那就會賺。而市場漲跌,影響最大的只有玩家,虧錢的也只會是玩家。”正如段鵬前面提到的那樣,當藏品漲到2000元的時候,那些接盤的人,便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前不久騰訊關閉的數字藏品平台“幻核”,從始至終都未開通交易市場與轉贈。這令不少藏品玩家深感絕望。一些其他平台的玩家也在擔心,這是否會影響自己所持藏品的價值。
由於國內監管原因,一些大平台如百度、京東、螞蟻等也和騰訊一樣,不敢貿然開市場做藏品交易。
相較而言,小平台因為數量大,監管難,所以短期並未受到嚴重衝擊,因為這個原因,聚集了不少想要快速變現的玩家。不過,前有大平台為其擋風,一些小平台為了牟利趁機打起了擦邊球。
藏品,本是一個有藝術價值可收藏的東西。但實際上,人們看中的卻是藏品交易背後的金錢與利益。
有得可圖才是入局者的初衷
今年四月,王欣才開始瞭解“元宇宙”與“數字藏品”這些概念。他在一些兼職平台做任務,發現很多人在有償拉人去數藏平台註冊。
最初,王欣並不明白這些人為什麼要花錢拉人註冊,後來瞭解到花錢的都是數藏玩家,他們拉新是為了開平台盲盒。一些平台會給邀請者一些盲盒,而被邀請者趨之若鶩,是為了開出稀有或超稀有藏品。
有些平台的註冊獎賞在十元左右,王欣為了能夠多賺些賞金註冊了幾十個平台。最初他也沒打算玩,單純為了薅羊毛。在註冊過程中會下載一些平台,直到他發現有些藏品很好看,便從羊毛黨變成了玩家。
作為玩家,王欣查閲了不少資料,想弄明白數字藏品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這麼多人廢寢忘食。
今年五一期間,許多數藏平台都開始火熱起來。王欣聽説有平台藏品的起價都好幾百,恰好之前自己註冊過,於是便重新下載App。“我發現平台送了一款藏品,也就是一個普通圖片,毫無藝術感。”他將信將疑地掛了一個400元的低價,沒想到的是,半分鐘不到,藏品就被人買走了。
此後,王欣就開始在這個領域努力收集和瀏覽信息。他逐一登錄曾經註冊過的平台,發現自己竟然攢下了不少藏品。幾個月時間,他這個“羊毛黨”也小賺了一筆。
從今年六月底直至現在,行業步入低迷期,王欣的熱情也漸漸冷卻了。不過他還是會偶爾關注一下行情,畢竟自己手中還有一些藏品,等着平台開轉贈。
像王欣這種不往裏投錢的玩家是永遠不會虧錢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有貪念的,在嚐到一點甜頭之後就想要更多。他們信奉高投入就會有高回報的道理,朝平台砸錢,搶售藏品,靜待升值。
玩家與平台間的博弈
客流是資金流的前提,為此數藏平台一直在拉新。事實上,註冊這些平台的用户大多是資深玩家,他們當中一些人通常會註冊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平台。
一些平台為了吸引用户,完成裂變,還設置了某些拉人頭的獎勵。平台會根據玩家邀請新人註冊的人數劃分檔次,給出不同的獎勵。玩家為了搶到不錯的藏品,便展開了一場搶人拉力賽,衝着拉新排名和最高獎勵,玩家們便自掏腰包拉新註冊。
只要獎勵的價值高於拉新成本,永遠有人孜孜不倦。
不得不説,平台這些策劃高明,以藏品和排位競爭,誘導玩家主動為其花錢拉新。王欣便是這樣被人給拉進了這個領域,最後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玩家。
大部分玩家如王欣一樣,是衝着賺錢去的。我們瞭解到,許多人都是花點錢買個便宜產品,坐等漲價。為了獲取第一手信息,不錯過絕佳賣點,這些玩家也會加入各種藏品羣,隨時關注各平台動向。
現在市場上大大小小的平台眾多,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平台在註冊環節就經常出現系統故障,導致用户遲遲無法完成註冊。平台能否做局成功,核心在於其策劃能力以及自身背景,這決定了吸引多少客流與資金流。
最初大多數平台都會出一些賦能和空投的活動,但在平台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的當下,顯然已經陷入同質化。現在平台扎堆搞活動,當行情不景氣的情況下,僅憑這些手段,平台根本活不下去。所以平台能策劃出別出心裁的活動與玩法,將有很大可能抬高平台藏品價格。
其次,是關於平台的背景。有經驗的玩家一般會在新平台誕生之際去調研企業信息,看其否有充足的資金及雄厚的背景。
玩家大概率是不會將精力放在新入局的小平台,他們只會去註冊,然後領個免費的空投,保持觀望。這導致了新平台吸引的客流和資金流少,缺乏賺錢機遇。如果這個平台背景一般,策劃也跟不上,基本上無路可走,甚至發售的一些數量並不多的藏品也會淪為滯銷品。
玩家劉小藝表示,一些有點潛力但是藏品價值遲遲漲不起來的平台,或者資金充裕的平台,他們會找一些機構,或者平台自己去抬價。經過一番操作後,所有的物品突然大幅度漲價。這時候,一些敏感的玩家立馬察覺到,蜂擁抄底,直到一個關鍵節點,再高價拋出。把握住時機的少數玩家能夠在這個節點大賺一筆,但更多的玩家卻被套了進去。
就這樣,一些平台會在市場上火熱幾天,最後無一例外被莊家完成收割。
在某一段時間即便所有藏品大降價,但還是有一些玩家相信未來價格還會回升,他們會趁機抄底留倉,做一個低買高賣的價差。只是一旦判斷失誤,在高點時買入,就會賠一大筆錢進去。
就算玩家在低點的時候買入,理性成分少,更多是帶着賭運氣,因為誰也不能確定價格真的見底了。
段鵬表示,“我就遇到一個平台,不到三天的時間,某藏品價格從800左右閃崩到70塊錢,後來一路下跌,乃至跌穿30元的破發價,直到十幾塊錢才剎住車。”他認為,責任在平台一方,只顧自己割韭菜,不在乎名聲。
本質上,這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多數玩家往往最後都成了韭菜,而只有平台在背後操縱着這一切,悄無聲息地完成了收割。
交易市場的紅與黑
現在許多數藏平台並未開通交易,玩家若要進行交易便會投奔第三方交易平台。
最初,第三方平台因制度不完善,在交易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比如,藏品所屬平台突然關了轉贈,而藏品如果超出預售時間一天,寄售方就得賠100元的保證金。
一些人便抓住了這個漏洞到各平台蹲點,擼別人的保證金。一旦他們發現有平台關閉轉贈,就立馬去買這個平台的藏品,專挑那些沒有預售期的。後來平台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作出了相應調整。
第三方平台給那些藏品平台帶來了很大的“收割”壓力。
如果平台自己開了市場,關閉轉贈,玩家只能在平台裏面上架出售。但是關了轉贈就正好顯示平台不是為了藏品的收藏和贈予,純粹就是為了炒作和割韭菜。所以,也有一些平台不會關轉贈。
而第三方平台能夠活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許多的藏品平台開了轉贈以後遲遲不開交易市場,並且這些藏品平台都有提現門檻。如果玩家將價值十幾二十塊的藏品拿到第三方平台賣出後就可以直接提現,但在藏品平台內部交易,玩家就無法提現。
對於註冊多個藏品平台的普通玩家而言,他們通過註冊得到的藏品價格都不會太高,一般也就在十塊左右。如果玩家將各平台的藏品一併拿到第三方平台出售,可以積少成多,抽身離場。但如果玩家在各藏品平台內部交易,每個平台能賺到的錢相當有限,結果就是一個平台也提不出來。
人在趨利炒作下,勢必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有市儈之人為了賺一些蠅頭小利,爭得不可開交,經常一言不合就相互對罵。也有一些騙子會在交易過程中趁機撈錢。有些玩家嫌麻煩既不通過平台內部,也不走第三方平台,而是直接私下進行交易,還有賣家將東西轉出去之後被買方拉黑,兩種情況都將面臨財貨兩失的境地。當然,這些一般只存在於一些低價位的藏品交易中,損失也不會太大。
段鵬在某平台看到一藏品寄售記錄,一玩家將某合成藏品以9千元的價格賣出,五天時間轉手了4次,價格下滑到6千元,幾乎所有後來者都是接盤俠,人均虧損上千。
“對於普通玩家而言,與其説這是投資,不如説是一場賭博,輸贏都靠運氣。”
當下數藏市場正處於一個低迷時期,未來趨勢如何,誰也沒有確切的把握。這與此前的虛擬幣何其相似,都是基於網絡空間形成的虛擬市場,不斷地引玩家入局購買、交易、炒作,以尋求暴利。
只要是有利可圖的東西,就有市場,這種擊鼓傳花的遊戲,在未來也許會以各種形式出現,變着花樣去收割韭菜。
但監管的大錘隨時都有可能落下,到那時,大家都會淪為一地雞毛。
注:文中所涉人物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