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過分懷念羅大佑,總不大對勁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休閒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猛哥 (ID:wm221x),作者:猛哥,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我第一次聽羅大佑的歌是在青島。


那年,學校組織畢業社會實踐,去了青島,先後參觀海爾、海信、及澳柯瑪,都是中國家電企業的名片,代表現代化的製造水準,儘管有些走馬觀花,但還是開了眼界。


那是我第一次去青島,城市漂亮,大海漂亮,姑娘漂亮,但最勾人的卻是滿街兜售的生啤,色如琥珀,入口甘醇,裝在透明的塑料袋裏,市民提溜着回家,極有生活趣味。


離開青島的前夜,師生聚餐,位於靠海的一家酒店,餐廳是典型的上世紀90年代風格,頂部中央還有一個在舞廳常見的旋轉大球。


果不其然,當氣氛烘托到位後,帶隊老師老李手持麥克風,款款走到大廳中央。音響開啓,頭頂的大球轉呀轉。


老李説,要送首歌給在座的一個學長,他當時是澳柯瑪的中層,本次社會實踐,全仗他幫忙張羅,有情有義。


我素來不唱歌,但記住了幾句反覆詠歎的歌詞。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

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一曲完畢,全場雷鳴。學長站起,自稱愧不敢當,回了一首歌給老李,關於青春。


憂鬱的青春

等待的青春

流淚的青春

回憶的青春


我後來才知道,這兩首歌都是羅大佑的代表作。


歌詞挺好,很動人。這是我初聽羅大佑的印象。



為準備這次社會實踐,我提前在圖書館借一批書,熟悉幾家企業的背景知識。


其中就有《海信史》,文筆優美,跟一般的商業史寫作完全不同,有西方小説的味道,我特意去看了作者的名字,遲宇宙。


幾年後,我又看了他很多作品,他在南方週末當記者時的報道。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居然自稱內向,不善於採訪。


17年後,遲宇宙重寫了《海信史》,並給了一句斷言:關於時間、金錢和未來的16年。


那時,遲宇宙已經離開報社好多年,在做自媒體,與聯想打筆仗。


遲宇宙曾應承柳傳志,要給聯想寫一本書,在《海信史》找到感覺後,他煞費心力推出《聯想局》,卻不被柳傳志和聯想接納,雙方交惡。


遲宇宙批判聯想及楊元慶,但他的批判止於商業,不涉人身攻擊及道德綁架,與司馬南完全不是一個路數。


你看不慣我,但我繼續高歌猛進。可以説,從2000年到2020年,中國的商業史和商業寫作都是馬不停蹄,但各行其道。



我原本想做一個傑出的商業記者。離開學校前,我把凌志軍、吳曉波、秦朔等人的作品都翻了遍,自覺信心滿滿,幻想與大佬們談笑風生的樣子。


哪曾想命運弄人,我入行之初做了突發新聞記者,整日裏灰頭土臉,一點都不高大上,半個大佬沒見,倒是天天跟三教九流打交道。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漂洋過海,珠三角大批工廠倒閉,民工們想盡辦法討薪。那時候,報紙還是有品格的,值得信任,熱線電話多是求助。


我有大半年周旋在失業民工、廠老闆和勞動局之間,幫助一個又一個民工討薪,他們大都來自四川、湖南和江西。那些日子,我真正見識到了何謂最廣大底層人民的真正生活面目。


但是2009年,中國到底扛過來了。《時代》週刊把年度人物頒給了七個中國工人。評語寫道:“中國帶領世界走向復甦,首先要歸功於千千萬萬個勤勞而堅韌的中國工人。”


説是中國工人,其實就是一羣老實本分的農民工。


誰應該值得讚譽?是背井離鄉的數千萬工人,他們告別家人來到中國迅速發展的沿海城市的工廠中……在工廠周圍我們發現了一些正帶領這個世界走向經濟復甦的人:中國男人和女人,他們過去的努力,對現在的思考和對將來的審視……


登上《時代》週刊後,包括湖南衞視在內的主流媒體驟然關注起農民工羣體。


但那也是農民工發光發熱的頂點,然後他們處於失語狀態,他們的遭遇伴隨市場化媒體的衰敗而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只不過中國商業史和商業寫作的神話還在繼續。



2022年,似乎所有人都在發愁工作,尤以互聯網大廠裁員最為矚目。


其實互聯網大廠員工的遭遇並非最慘,只是因為他們身居漩渦之中的行業,關注度高,且有一定的話語權。


繼而,各種打着XX財經或XX科技旗號的自媒體從知乎、脈脈及微博上扒料、寫稿,真真假假,製造一波又一波話題。


遲宇宙、吳曉波、秦朔等老一輩財經作家們還在竭力為民營企業和互聯網大廠正名,卻換來一個個404和一次次羣嘲。


商業的邏輯已經被強力扭曲,商業史被從底子裏解構,嚴肅的商業寫作也就無從談起。


當社會上瀰漫着對資本和經營的仇視,破壞效應就不會只加諸於互聯網大廠,越過臨界點後,經濟是會傳遞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繼去年網傳海爾和海信大裁員,今年美的也被曝出大裁員。就連中國製造的名片們也要節衣縮食應付過冬,那可真不太妙。


於是,人們在足難出户的日子裏分外懷念過去,美化過去。過去有共同記憶的一切,老藝人、老電影和老歌曲,就是最好的記憶承載體。


羅大佑線上演唱會刷屏也就不足為奇。那天晚上,我點進四次,又退出四次,沒有爺青回的感覺,只是想起那年去青島的畢業社會實踐。


當年帶隊的老李現在已經成了李副校長。這三年,學生們幾乎都在上網課,畢業社會實踐自然成了泡影。不過,相比實習,他更操心的是學生就業吧。


已經有許多大學給校友們發出倡議書,請求提供就業幫扶。其中既有雙非學校,也有985,煞是傷感。


倡議書中,學校提訴求之前,都在憶當年的美好,把情緒張力醖釀滿滿,試圖喚起校友們的惻隱之心。


今天總比昨天好,明天總比今天好,這是常識。可是,今天我們卻分外懷念昨天,這顯然不對勁,肯定是什麼地方出問題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猛哥 (ID:wm221x),作者: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