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唐蕃古道,相比於川藏線,更有其悠遠和傳奇的歷史,記得曾有幸看過中央電視台的唐蕃古道,一直很嚮往,全長3000餘公里的唐蕃古道,因當年唐朝一位16歲的文成公主進藏嫁與松贊干布而聞名,1300多年前,大唐文成公主西出長安,沿“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至鄯城(西寧),翻過日月山,渡過通天河,經過金沙江、怒江上游,穿過茫茫的羌塘草原,用了近三年時間才由“唐蕃古道”抵達拉薩。拉薩大昭寺前的唐蕃會盟碑,就是當年文成公主入藏的終點。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它起自陝西西安(即長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千餘公里。整個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
二、我們的路線重慶出發,高速到康定,翻過入藏第一山—折多山,正式進入川西高原→→→甘孜 沿途風景如畫,龍燈草原多變,卡薩湖每次都不一樣→→→石渠 百里畫廊停了又停,扎溪卡草原的巴格瑪尼石經牆,牆裏牆外都是信仰。→→→走進川青藏三省彙集重鎮玉樹,尋跡文成公主蹤影。→→→玉樹結古寺,勒巴溝壁,文成公主廟,停留在人與動物和諧相處、自轉不息的尕爾寺 →→→丁青,唐番古道高山不止,腳步不停→→→看4800米山尖上的古老寺廟孜珠寺,天空之城。孜珠寺雲舒雲卷,撒平安龍達,聽梵音繞耳。→→→德格 藏東第一大寺—強巴林寺德格→→→雀兒山下的冰川湖-玉龍拉措,據説格薩爾王妃很是喜歡→→回重慶
三、新都橋塔公距康定縣城110公里,從康定沿川藏公路西行,翻越折多山,過新都橋後北行抵塔公寺,塔公寺為景區的中心。景區多數景點、景觀分佈於川藏公路兩側,河流、草原、森林、山體、寺廟 、藏房建築和濃郁的藏鄉風情構成該風景名勝區。塔公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著名寺廟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稱,是康巴地區藏民朝拜的聖地之一,也是最常路過的地方。
五、龍燈草原和然姑寺龍燈草原在甘孜州道孚縣龍燈鄉境內,分佈於川藏公路兩側,坦蕩寬闊,形如吉祥八寶圖。當年格薩爾王曾在龍燈大草原安營紮寨,因而這片草原在藏語叫作“格薩爾通”,意為“格薩爾王征戰過的草原”
一路上景色如畫
裏面有一座紅教寺廟然姑寺,寺內供奉着108座形為男女兩兩相抱的歡喜佛,規模為世界之最,可惜在裝修,我們不能進入。
一路的風景
六、卡薩湖卡薩湖是川西北路最大的水鳥棲息地,總面積1.92平方公里,曲型的高原淡水湖泊,她是當地有名的聖湖。湖本身並不大,但是位置很獨特,無需離開國道也能欣賞到。
倒映着羣山白雲的卡薩湖,把湖光、山色、天景融為晶瑩的一體。
在卡薩湖邊,還有一個寺廟,叫卡薩寺,是覺姆寺,藏區出家者男子稱扎巴而女子稱覺姆,是表現尊稱,因此與尼姑名稱的對象一樣但情感不同。
藏傳佛教尼姑寺中的尼姑,大都來自信奉藏傳佛教的藏、蒙等民族地區。來尼庵出家修行,必須帶着堅定的信念和正派的品德,至於年齡、地域和民族情況一般不受約束,個別已婚或生育過的婦女,本人如肯求出家,寺院也破例接受。受戒後的尼姑可以還俗,但還俗後不準再次入庵為尼。
在不影響佛事活動的前提下,尼姑們可以去寺外商業街散步、購物,但外出必須向主持請假。對於尼姑們來説,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當附近大寺院舉行法會時去觀看法舞表演了。觀看法舞表演,可以加深她們對教義的理解。
尼姑們在門閂緊閉的尼庵中學經、修行、生活着。日出日落、盛夏嚴冬……或許人們會他們的生活發出種種感嘆、評價,但她們卻義無反顧地為了自己的信仰認真地、虔誠地修行、生活着。她們中的大多數對自己的追求並不動搖。她們認為跳出由時空交織着的充滿悲歡離合的人生網絡,窺視人生真諦,從中領略到的是超越與脱俗的歡欣和喜悦。
關於卡薩湖要注意的是如果去湖邊玩耍,請勿捕魚,藏傳佛教信仰裏有放生之舉,有着深厚信仰的藏族人不捕殺、也不吃魚。他們認為魚兒是修煉未成佛的小仙,所以湖裏魚非常多。
七、甘孜縣甘孜縣位於甘孜州北部,康北地區腹心地帶隸屬於四川管轄。甘孜縣是一座多山的縣城,境內山環水繞。甘孜縣城海拔3390米,“甘孜”為寺廟名稱,意為潔白美麗的地方,擁有1300年建制史。
從卡薩湖一直到甘孜縣,趕上了最後一束光
甘孜縣城能看到卓達拉雪山
甘孜縣公路出來3公里左右路邊有一個出名的老藏民,聽聞幾十年幾乎每天都在這裏盤坐,可以合影,有二維碼隨喜。
八、太陽部落~石渠石渠,藏語名“扎曲卡瓦”,意即雅礱江源頭。石渠系藏語“色須”譯音,以境內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黃教寺廟“色須貢巴”而得名,石渠還有一個美麗的藏語別稱: “扎溪卡”, 意為“雅礱江邊”。 太陽與火是扎溪卡人的圖騰, 因此這個嚮往太陽的民族有了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太陽部落,位置是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青、藏三省區結合部,是四川省最偏遠、交通最不方便的縣之一。北起巴顏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魯裏山脈的莫拉山段,全縣平均海拔逾4000米。氣温低,日照長,晝夜温差大,石渠縣境內有馬石公路南接川藏公路北線(國道317線);石(石渠)歇(青海歇武)公路,是出川石渠縣 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在石渠,只有從馬尼干戈到石渠的公路與石渠至玉樹歇武鎮的公路相連,貫穿南北,接通了川西去玉樹,西寧的方便之道。
石渠縣太陽湖
石渠~扎溪卡草原是四川最大的草原,“扎溪卡”是石渠的藏語別稱,意為“雅礱江邊”。
九、世界上最長的石經牆~用信仰壘築的牆~巴格瑪尼石經牆藏族壘築石堆,尊為”瑪尼堆“,又叫“神堆”。乞求“給藏族人民帶來吉祥如意”。
“瑪尼”來自梵文佛經《六字真言經》“唵嘛呢叭咪哞”的簡稱,因在石頭上刻有“瑪尼”而稱“瑪尼堆”。瑪尼堆最初稱曼扎,意為曼陀羅,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語為“多本”;
還有一種是在石塊或卵石上刻寫文字、圖像,以藏傳佛教的色彩和內容為其最大特徵,有佛尊、動物保護神和永遠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後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牆垣,這種瑪尼牆藏語稱“綿當”。
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傑作。
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添加石子,並神聖地用額頭碰它,口中默誦祈禱詞,然後丟向石堆。天長地久,一座座瑪尼堆拔地而起,愈壘愈高。
每顆石子都凝結信徒們發自內心的祈願。瑪尼石的產生,使這些自然的石頭開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湧現出了浩如煙海的瑪尼石刻品,凡人跡所至,隨處可見,它是藏族刻在石頭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這些大小不同、厚薄不一的瑪尼石被一片片精心放好。如果仔細查看這些瑪尼石,你會發現每一塊石片上都刻滿了六字箴言和藏傳佛教的經文。
“瑪尼”是梵文佛經《六字真言經》的簡稱,
六字代表解度六道眾生、破除六種煩惱、修六般若行、獲得六種佛身、生出六種智慧等殊勝功德。
藏傳佛教把這六字真言看作了佛教經典的根源,六字真言又稱“六字大明”。就是有名的“啊嘛呢叭咪哞”。
巴格瑪尼石經牆,牆身最高處有三米左右,厚度二到三米,長約1.7公里。牆體全用嘛呢石片壘砌而成,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幾座佛塔相連。牆體兩面,每隔約三米的距離就有一個神龕,裏面擺放一個或幾個石刻彩繪的佛像。虔誠的人們把字符一錘一鑿刻在石板上,再一塊一片壘上去,直到成牆,據説,從巴格活佛一世受蓮花生大師託夢,在巴格瑪尼石經牆的位置放下第一塊嘛呢石算起,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瑪尼石牆。牆體內有石刻佛像3000多尊,刻有藏文《甘珠爾》、《丹珠爾》各兩部,《賢劫經》1000部,《解脱經》5000餘部,還有數以億計的大大小小瑪尼石。
虔誠的藏人們認為,念一遍六字真言就相當於唸了一卷經,反覆不斷,便能消除今世罪孽,來世將會美好。
帶衣物食品去看望了養老院的人們
臨走我們去看望了本地做刻滿了六字箴言和藏傳佛教的經文的老師傅,圖示是86歲的老師傅刻的
我們的朋友老胡帶這他心愛的四輪帶我們在大草原看落日
早上的石渠長沙貢瑪鄉
一千多年前,亙古不變美麗的草原,遠方是故鄉長安的喧囂繁華,眼前是陌生的雪山和蒼茫的大地.美麗的十六歲女子在想什麼?如同千年後,我們站在這裏,佛經裏常闡述時間是非線性的,過去、現在、未來,那麼現在這一瞬間,是否這一刻人們千年的生活相互補充,我們似乎經歷了過去、現在和未來,重新思索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