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惠州市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查詢瞭解得知,仲愷高新區現有已審定古樹105株,古樹羣3個。其中,一級古樹一株,已有600多年樹齡;二級古樹兩株,都有三四百年;還有102棵三級古樹。
位於瀝林鎮埔心村定村村民小組水塘邊的古樟樹已有600多年樹齡。
定村古樟樹
有600餘年樹齡
位於瀝林鎮埔心村定村村民小組水塘邊的古樟樹,可以説是仲愷高新區最老的古樹了。據考證,該樹大約植於明朝永樂年間,至今有600餘年樹齡。
定村原名鄧村,全村老少幾乎都姓鄧,是一個古老的村莊。相傳,該樹為鄧姓祖先鄧友梅等從河南遷徙定居瀝林定村(約600年前)並建村時所栽。記者看到,該樟樹分出4條叉枝,每條叉枝都粗得一兩個人都抱不過來。
據年老的村民介紹,鄧友梅生下了4個兒子,其中有兩個兒子在定村,繁衍出2000多名後代。離古樟樹不遠,還有為紀念鄧友梅而修建的友梅公祠。村民認為,枝繁葉茂的古樟樹,象徵着村裏人丁興旺,因此對其格外愛護。
數百年來,古樟樹巍然屹立,與定村一同穿越歷史風雲,歷經世事滄桑。定村村民代代細心守護着古樟樹。“這裏是我們的遊樂場,小時候,我們都在樹下納涼玩耍,尤其是夏夜,老人在這裏話家常、給我們講各種傳説、神怪故事。”望着眼前依舊繁茂的古樟樹,村民鄧其昌陷入童年的回憶。
鄧其昌告訴記者,半個世紀前,古樟樹根部上方出現了一個大樹洞,洞身寬闊可藏人,隨之古樟樹的枝葉開始枯萎。村民趕緊設法救護,圍墩築土,修剪殘枝,支撐主根,使古樟樹重煥生機,洞口最終癒合,至今青葱葳蕤。“10幾年前,我們又增培了泥土,古樹更加生機勃發了。”鄧其昌説。
記者看到,一條村道將池塘一分為二,古樟樹立於路旁,有4條木盆大的分叉,樹冠巨大,佔地約300平方米。樹的一邊,民居里的三角梅開得正盛,另一邊池塘裏殘留着一些殘荷,樹後是一排排舊民居,偶有村民駕着電動車經過,靜謐祥和,時光似乎都放慢了腳步。
仲愷高新區現有已審定古樹105株,古樹羣3個。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攝
東樓村古榕
雷劈不倒枝繁葉茂
與定村600多年的古樟樹相比,陳江街道東江村東樓村民小組袁氏祖屋門前的那棵古榕樹,就顯得“年輕”多了。據村中老人介紹,這棵古榕樹距今有300多年曆史了。
記者看到,這棵古榕樹姿態優美,挺拔強壯,歷經朝代更迭與雷擊電劈仍枝繁葉茂。更令人稱奇的是,東樓村四周遍植榕樹,不少已近百年,濃郁的綠蔭與村前河流、村後古屋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麗恬靜的田園畫。
東樓村民小組組長洪彪松介紹,村民都很愛護這些古榕樹,老一輩村民相信榕樹可以守護村民平安,會在樹下設壇拜祭。“這都是以前的事了,現在的年輕人都講科學,自然不會迷信。不過,這些古樹,是我們村的象徵,我們一定會守護好它”。洪彪松説。
埔仔村古樟樹
蘭草附生幽雅美麗
位於瀝林鎮埔仔村西北面的古樟樹,則更年輕,是三級古樹。據該村村民介紹,這棵樟樹植於清朝甲午戰爭年間,至今有120餘年歷史。
清朝時期的瀝林,已是人口密集之地,人們房前屋後種瓜植樹已成習慣。村中老人認為,西北為乾,西北有大樹可護男丁為吉,因此,對這棵大樹多有愛護。
抗戰時期,侵華日軍轟炸村莊,古樟樹倖免遇難,巋然不倒,至今仍然鬱鬱葱葱。
在村民的守護下,古樟樹茁壯成長,整棵樹覆蓋面積達500多平方米,有四層樓高,樹幹嶙峋挺拔,粗大強壯,要三四個人才能合抱過來。令人稱奇的是,古樟的枝丫上還附生着叢叢蘭草,幽雅美麗。
“以前,這棵樹可以説是村裏最高的地方了,村裏的喇叭就掛在這棵樹上。”村民古老伯説,他從記事起,這棵樹下就是村民納涼的好去處。以前沒有空調,夏日屋內悶熱難耐,村裏幹部開會都喜歡到樹下去。
“現在,這裏依然是老人們話家常、孩子玩耍的好去處。”埔仔村委會文書黃樹輝説。
【來源:惠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