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央視聯合全國博物館推出

文博科普產品《文博日曆》

今天一起來認識

唐鐵卧牛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三隱三現鏽跡斑斑

震懾洪水守城千年

一頭牛“治癒”了一座城

三隱三現的奇特經歷

這頭鐵牛從唐朝走來

見證着臨汾更迭變遷的歲月

人們親切地稱它“卧牛”

或許是與這座城有着不解之緣

它經歷三次出土才收穫“自由”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唐鐵卧牛複製品

第一次

臨汾自古是一座易守難攻的英武城池

公元908年

梁、晉兩軍交兵

梁軍守城刺史徐懷玉

組織修補被毀城牆時挖到鐵牛

他認為是退敵之祥兆

便將其原封不動地妥善埋藏

第二次

明洪武六年(1373年)

平陽指揮使胡淵修築臨汾城時

鐵牛二次面世

胡淵不僅將其視作神物

還操辦了隆重的埋藏儀式

第三次

直到1977年

一位叫郭德金的人

在城牆邊挖土時發現後將其上交

這尊“無價之寶”才得以珍藏在

臨汾市博物館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專職的“鎮水神物”

高脊樑、大圓眼、脖頸肥厚

這般老實長相

很難讓人想到它竟是“鎮水降怪”之牛

蜷伏的四肢

像時刻準備一躍而起

兩隻如同匕首的細長大角

彷彿下一秒就插進洪水猛獸的胸膛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在戰備時期

鐵牛是保衞城池牢不可破的天賜之物

事實上

它還有一個隱形大招:抑制水患

以牛治水的傳説始自大禹

大禹率眾“平洪水,定九州”時

遇夔[kuí]門高山阻擋

八年不成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於是天上的土星化身黃牛

破夔門、犁峽道

將洪水成功導出

以後每消除一處水患

大禹就鑄鐵牛沉入水中

按照“五行相剋法”

牛為土性,土能克水

可見,鎮水神位是非牛不可了

明清後,鐵牛被國家冊封為

專職的“鎮水神物”

臨汾為啥叫“卧牛城”

古老的汾河水患嚴重

唐代開始重新修建臨汾時

在臨汾城四個城牆角

分別埋有鐵鑄的卧牛

用來永鎮水怪

再加上臨汾古城

猶如一頭卧牛雄踞於汾河東岸

因此被稱為“卧牛城”

牛也成了臨汾的文化象徵

記憶着這座城池的史脈與傳衍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隨着時間的推移

大江大河以及湖塘岸邊

隨處可見鑄牛歷史遺存

明代曾任山西巡撫的于謙

在《鎮河鐵犀銘》説道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千百年來

這頭飽經滄桑的卧牛

庇護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現如今

臨汾城中眾多卧牛造型都是它的化身

那份精神尊崇和情感寄託

已深深鐫刻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3 字。

轉載請註明: 出土三次才收穫“自由”,這頭鐵牛不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