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小長城”白崖寨遐思

觀古今看世界
文/段佩明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遐思
白崖寨是一座古城堡,有人譽稱為“南國小長城”,自肇建七百年來,風雨滄桑。
而今,行走在寬闊平整的涼趾公路上,仰望白崖寨,層巒疊嶂,城牆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温濕的山嵐,摻和着山衝村莊裏裊裊炊煙,一派祥和。
沿着文字的方向,在歲月輪迴中找尋着她的過去。曾經,白崖寨風雲急,戰鼓疾,馬嘶鳴,烽火狼煙,歷經無數次戰爭洗禮。
公元1330年,蒙古人南下中原,戰禍頻發。“元末義民吳仕傑依託白崖山,率眾壘寨禦寇。依東峯、西峯、北嶺各以為營,間列市肆。唯西營峯懸一線,峭壁摩天,窄徑凌空,飄崖百仞。”《宿松縣志》裏如是記載。城牆周長十里,高約一丈,寬三尺有餘。險要地段建雙層,全部用大片石砌壘,順山脈走向或沿山腰而築。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遐思
在那物力維艱的年代,沒有開山炸石的火藥,靠的是一釺一錘,一槓一繩,一挑兩箕,極為簡陋的工具和人力,那怕是一塊小片石都來之不易,何況如此數不清的大石片,如此巨大工程,僅靠周邊幾個村子裏的男女老幼砌築,足以讓人肅然起敬。要知道,萬里長城還是舉全國之力,歷時數個王朝才得以完工。
吳仕傑和他所率領的村民們,本想築寨禦寇,使城寨成為他們和他們後代安身立命的庇護所,在裏面開設市肆,耕讀獵樵,過着“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愜意、平靜,與亂世無染的世外桃源生活。未曾想,“據險而築,易守難攻”的險峻和要塞,反倒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城頭頻換大王旗,兵燹戰亂接踵而至,反而使他們的後代飽經戰火蹂躪,生靈塗炭,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遐思
如果歷史是一條長河,那麼白崖寨發生的戰事,則是這條河上湧起的波濤。每一起戰事,老百姓都要在洶湧波濤中苦苦掙扎。
在一個層林盡染的日子,我迎着蕭瑟的秋風,孑然一人赴白崖寨那神奇秀麗的山川中游蕩,在那些歷史的煙雲中穿行……
佇立城牆上,彷彿看到了明太祖朱元璋駐寨屯兵,旌旗獵獵,將士們氣蕩山谷,聲震雲霄,刻苦操練的場景;聽到了從陣陣松濤聲中,裹夾着明末兵部尚書史可法:“聽澗底泉聲,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階前月色,問英雄還死還生?”被困城寨,英雄末路,悲愴吟哦而淒涼的聲音;看到了強悍的太平天國西路大軍直取天京途中,也曾在此與清軍展開激烈的殊死爭奪戰,清軍踞高死守,太平軍久攻不下,只有望寨興嘆, 敗退而去的狼狽背影;看到了日漸式微的太平軍,即便是驍勇善戰的英王陳玉成,也拿駐紮在寨中的兩江總督曾國藩無可奈何,鏖戰兩月,久攻不破,只好避其鋒芒,調兵遣將往花涼亭、二郎河,另闢戰場而疲憊不堪的隊伍。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遐思
漫步色彩斑斕的森林中,踩着地面上厚厚的落葉,聽着嚶鳴鳥語,在迷人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互相輝映、相得益彰的城寨中,流連忘返地來到“紅二十七軍紀念廣場”。八十多年前,有一支由工農子弟組建的隊伍,以白崖寨為主據點,奮戰圍追堵截的敵軍,終於大獲全勝。這些英勇的將士,集聚在當時這個叫跑馬場的坪地上歡呼雀躍,併成立了紅二十七軍。嗣後,他們與其他子弟兵隊伍一起,轉戰大江南北,驅逐日寇,謀求民族獨立,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從此,白崖寨硝煙已湮,春風和煦。吳仕傑的後裔們,才真正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而白崖寨作為軍事屏障的功能已然消逝,但是,其見證了中國數個朝代興衰更替和歷史風雲演繹,折射出不畏強暴、堅韌不拔、勇於抗爭的民族精神,將如同城寨一樣永存!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遐思
新世紀,白崖寨大搞旅遊開發。所在地的趾風鄉,以白崖寨提升景區品牌影響力為契機,堅持脱貧攻堅與旅遊開發緊密結合,大力實施生態立鄉、旅遊興鄉戰略,着力提升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挖掘古寨堡文化資源,全力打造全域旅遊。通過不懈努力,白崖寨已成為皖西南一顆璀璨的旅遊明珠。
當有一天,慕名而來的你,登上逶迤起伏的城牆,攀上巍峨挺拔的山巔,倚欄遠望,“滿眼是城廊田園,匡廬露面,泊湖浮光,九重作屏,嚴恭為幛,烽火山不驚烽火,鷓鴣寨唯有鷓鴣,八方景物拱一門,不須點染丹青,現出天然圖畫”的美景。徜徉在城寨內,看野菊流香,看溪流無言,看怪石嶙峋,心緒隨落葉一齊飛逸;可聽風,可聽雨,可聽禪,可用清泉滌淨煩惱,可用花雨洗卻愁緒。
不信?那你就快來!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遐思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7 字。

轉載請註明: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遐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