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由於朋友的襄助,“山河地理”初步走訪了燕山最古老的隘口——喜峯口。與我以前想象的不同,喜峯口最大的特點可能不在於雄關之險,而是在於水勢之盛,人間煙火味之濃厚。

灤水賦靈 古道初探

喜峯口在《水經注》裏叫林蘭陘(喜峯口),陘比口更為準確,一是與盛名之下的“太行八陘”相類比,另外,陘的本意是指“山脈中斷的地方”,山脈中斷的地方, 就是人們穿行的孔道,林蘭陘指的是穿越燕山山脈一系列的豁口進入東北的一條山間孔道。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這條通道古已有之,這是華北平原通往東北地區最老的通道,亦稱商周古道,盧龍道,松亭道,無終道。

灤河從承德接納武烈河,老牛河,從寬城接瀑河,從興隆接柳河後,在遷西西北與寬城,興隆交界處形成的水勢很大的河流,在這裏灤河水流最低的地方就是喜峯口。也就是建設大大壩攔蓄水的地方。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我們知道山間的道路往往是水流沖刷出來的,去山區的時候往往發現盤山道傍着河流走,原來生產力水平低,沿着水流經過的地方建設道路是普遍的做法。在水勢平緩,地域開闊的地方往往形成碼頭和集市。在水流經過的山谷往往會形成村落,這些村落連起來就是一條或繁華或蕭條的道路。我從實地探訪發現,喜峯口是燕山通道最重要的一個關口,出了喜峯口灤河開始變得平緩馴服,繼續向東南流,進入灤州偏涼汀,古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碼頭。守住了喜峯口就守住了東北入侵華北的一個重要關口,丟失了喜峯口,華北平原幾乎等於無險可守,敵人可以長驅直入京津冀,丟失了喜峯口,華北危矣。

我們從唐山出發,向東走京哈高速,然後轉向遷西直線,到達遷西縣城,繼續往西走,經過了景忠山折向北,來到灑河橋鎮,就等於到了喜峯口區域。在這裏灑河、瀑河、柳河都匯聚成了灤河,受到南部山脈的阻擋,開始往東遷安方向流淌,然後流向灤州,終於流出大山,進入平原,經過昌黎和樂亭流入渤海。

也就是進入景忠山附近我們才與古道相連,根據以水定城的原則,灤河干支流流經的地方才是燕山南麓最早形成聚落和城市的地方。因此我推測,當年唐山屬於開平,開平屬於灤州,就是因為灤州的灤河水運最為發達。華北平原以及更遠南方的物產在灤州聚集,經過灤河上行,進入東北和內蒙古。元朝的時候為了營建如今錫盟正藍旗的元上都,就把南方的木材等經過灤河運抵了多倫。

看灤河流向地圖,盧龍、遷安、灤州三地正是山間開闊地,我甚至認為原來的商周古道,起始點就是這個地區,這也是為什麼也叫盧龍塞,盧龍道的原因。

沿着灤河上行經過遷安的開闊地,比如遷安縣城,原來屬於令支古國,再往上的建昌營都屬於重要的貿易節點,是商周古道上繁華的集市。

我們到了景忠山等於與古道開始匯合,繼續向北到了河流匯集處就是如今的潘家口水庫,原來的喜峯口已經淹沒在水中,形成了獨特的水下長城景觀。

人間煙火 古道味濃

喜峯口附近的燕山均產板栗,這裏的栗子富含鐵,是世界上最好的栗子,沒有之一。在中國幾千年文明中,發生在喜峯口、林蘭陘的大小戰爭不計其數,可是,更多的時間還是各民族間的友好往來,是南北物產的貿易要道。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當我們從灤州沿着灤河上溯,經過建昌營的時候,更堅定了我的判斷。建昌營是長城內外樞紐,一直是長城內外商貿的重要市場和貨物集散地。北面是從凌源、平泉、赤峯、乾溝、經棚、喇嘛廟以及內蒙、壩上等地運來的糧食、皮毛、牲畜、乾鮮果品、藥材、木料、柴草等土特產品,通過喜峯沿着灤河運到此地。南面則是京、津、唐運來的布匹、棉麻、紙張、染料、滷水、瓷器、煤油、火柴、麪粉、五金器具、玻璃製品等從灤縣碼頭運抵。這應該是繼灤州碼頭外,林蘭陘的第一個繁華節點。

繼續向西在景忠山附近,喜峯口南面有很多叫峪的村子,比如宋家峪、秦家峪、謝家峪、朱家峪、張家峪等,這些村落都處於山間谷底——小盆地,在灤河兩岸最為密集。林蘭陘因為這些村莊的存在而能讓行人和牲畜不愁補給。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如今這裏好保留着淳樸好客的傳統。我們中間先去了一趟朋友家,宋家峪,秦媽媽得知我們要來,提前炒好了栗子。我們剝開栗子的時候,裏面還有熱乎乎的,放到嘴裏又綿又糯,香甜讓人陶醉。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栗子。秦媽媽説,栗子打下來後,放到現在回糖完成,甜度上來了,比剛打下來的時候好吃。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秦媽媽炒栗子不放糖也不放蜂蜜,雖然家裏養蜂,這裏的蜂蜜是慄花蜜,純天然,秦媽媽拿來一些蜂王漿,我嚐了一點,有一股芥末的味道,不甜。先是用松針當引柴生火,等火燒起來,再加入栗子樹枝,這樣讓火硬起來,等把上面的6沿鍋燒熱,略微泛紅的時候,加入栗子,因為火太硬,栗子表面會焦黑一部分,這時候,就要減火,讓底火幹?着栗子。等兩三個小時,再出鍋,就是我吃到的好吃的栗子了,為什麼先要燒黑一部分呢,是因為吃的時候好剝殼。

岩心説,北面喜峯口的栗子因為地下有鐵礦,一斤栗子比這裏要多買一塊到兩塊錢,我説,能吃出來嗎,她説,吃不出來。

吃完栗子享用了豐盛午餐,我們繼續北行,路過村頭的栗子樹,後來秦榮特意介紹説它有500年曆史了。據説最長的栗子樹有800年的歷史,他們才是真正的林蘭陘——喜峯口古道的見證者。

喜峯古渡 五道並出

從宋家峪向北,路北很有靈性的古老的山——景忠山,我們沿着灤河向喜峯口進發。我們經過了長城下的李家谷關所在的李家峪村,再上面就是“喜峯口大刀園''和喜峯口長城自然峽谷風景區。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和我想象的一樣,喜峯口也是一個渡口,因為灤河水沿着山勢緩緩流下,在喜峯口和潘家口這個地方變得平緩,河中間可以走船,河兩岸也要靠渡船通行。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喜峯口四面高山封鎖,旁邊灤河流過,這個谷地其實是一個五道並出的地方,第一道大致向東北方向,沿着灤河支流瀑河進入寬城,然後進入平泉,從平泉沿着老哈河往北進入赤峯可進入內蒙古高原,我曾經想過這可能是漢武帝進軍匈奴的路線。從平原沿着大淩河往東北,可以進入朝陽,在十六國時期叫龍城,漢代叫柳城,這是曹操征伐烏桓的路線,在寬城與喜峯口中間有一個景點叫天門山,這個地點很可能就是松亭關,喜峯口和松亭關我認為不是一個地方,二者均是林蘭陘上的兩個關口。第二條道路大致西北方向,沿着灤河干流上溯到承德縣下板城的路,下板城原來也是一個繁華的碼頭。第三條路是向西通往興隆的路,那裏有燕山主峯霧靈山。第四條路是往西南通往遵化,然後進入薊州的路。最後一條第五條是灤河的主路,就是向東進入遷安然後到灤州盧龍的道路。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林蘭陘自古為燕山重要通道,甚至是張庫大道的前身,在張庫大道貫穿之前,我估計,俄羅斯過來的商人進入北京就是從齊齊哈爾過來沿着大興安嶺東麓進入到達赤峯,再到達平泉,經寬城、喜峯口、遵化進入北京的。這裏從秦漢到明朝,一直是關內關外戰爭的見證者。需要指出的是,經過喜峯口的和這個長城是在北齊文宣帝高洋防範契丹等少數民族的人修建的,並不是秦漢時的長城,秦漢的長城更加靠北,東起今天的平壤,大致沿着瀋陽赤峯一線在陰山相接。那時候,松亭關可能是穿山道路的南部重要節點,喜峯口當時可能是重要的補給地。

燕山其實有四個孔道,著名的有三條,分別為,一、經過山海關的傍海道,如今是華北與東北交通最主要的路。二、經過古北口抵達灤平然後是承德市再經過平泉抵達朝陽然後瀋陽的道路,這是即將開通的京沈高鐵所走的路。三是我們説的經過喜峯口的商周古道,為什麼叫商周古道,是因為殷商南下打敗夏建立商走的就是個條路。第四個是沿着灤河支流青龍河上行進入東北的路。

為什麼説商周古道最早最主要的呢,我覺得主要是因為,除了傍海道,這幾條穿越燕山的道理中,都有河流穿過,古北口的是發源豐寧的潮河,所有的水中,只有灤河的水最盛大,周邊村落最多,煙火氣最濃。

喜峯口位於林蘭陘出燕山最重要的關口。這裏有很多村莊,有非常古老的栗子樹。

長城從西北蜿蜒而來向東南而去,宛若游龍,其中一部分已經沉沒於潘家口庫區水底。灤河在這裏積攢了浩大的水面,為南來北往的行旅提供了飲用水。這裏充滿了人間美妙的煙火氣息,如今依然吸引着喜歡地理歷史的人們。

感謝河北潤衡集團、唐山仁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徐總,秦總為該項目提供贊助。歡迎喜歡歷史地理文化的朋友加入《山河地理》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13 字。

轉載請註明: 山河地理——初探喜峯口,瀰漫人間煙火的燕山古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