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寺:曾迎接過康熙的幽幽古寺,環境清美

靈谷寺在南京的鐘山景區內,因其地形被命名為“靈谷寺”,靈谷寺建造在明初,規模宏大,佛塔林立,後來大部分損毀,現在的靈谷寺是清朝在明朝靈谷寺原址基礎上選址建造而成,規模雖然不如從前,卻也有可觀之處。
靈谷寺倘若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六朝時,南朝梁武帝偏愛佛教,敬仰當時的寶誌和尚,寶誌和尚去世後,梁武帝將其葬於鐘山,並興建浮圖塔,後在塔前建了座開山寺,北宋時又更名為太平興國寺,慶曆年間改名為十方禪院,到明初改名為蔣山寺。後來朱元璋為了在南京建造孝陵,便將蔣山寺、竹園寺、悟真寺、寶公塔等廟宇建築,全都搬到鐘山東面,合為一體,朱元璋賜名為“靈谷禪寺”,其規模空前浩大,説是當年的第一寺也不為過。
靈谷寺:曾迎接過康熙的幽幽古寺,環境清美
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靈谷寺屢遭損毀,又屢次重建,如今只剩下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無量殿、寶公塔、靈谷塔等建築。山門入口處可見一花壇,四季常青。從山門步入大殿的這條路上,可見一景——“靈谷深松”。路的兩旁都是六朝古松,山門半途,可見一亭林立於台階之上,此為靈響亭,與周邊環境相映成趣。
紅山門南面有放生池,是當初朱元璋巡幸靈谷寺時,命人挖掘建造的,名為“萬工池”,是一萬名工人一日之功。後來在裏面種了荷花,養了魚,成了今天的放生池。紅門山乃是正門,外牆是紅色,因叫紅門山。
靈谷寺西邊有迎駕橋,迎駕,迎的是康熙,當年靈谷寺住持率眾僧就是從此橋迎接康熙帝的,此處橋下泉水淙淙,經年不覺,令人見而忘憂。大殿兩側有牡丹池,池中種植着名貴的牡丹,每年穀雨季節,前來觀賞牡丹的遊客便絡繹不絕,其堆霞疊錦之象令人流連忘返。
靈谷寺:曾迎接過康熙的幽幽古寺,環境清美
無量殿中供奉着無量壽佛,人們又叫它“無樑殿”,因為殿中沒有一根樑柱,也不用寸木寸釘,全用巨磚堆砌而成。當年一場大火,其他殿宇均被燒光,唯有無樑殿沒有損毀。無樑殿前以銀杏點綴,兩兩排開,稀鬆對稱,更襯得無樑殿大氣。
在無樑殿後方,是一處半圓形的花壇草坪,原來是明朝靈谷寺五方殿的舊址,民國時期成為陣亡將士的公墓,墓地有碑柱,東西兩端各有一個,是紀念碑。除了紀念碑外,還有紀念館,紀念館名為“松風閣”,位於公墓的正後方,建築前是高大的喬木,在松風閣台階兩旁是綠籬,兩側還種植了桂花。
靈谷寺:曾迎接過康熙的幽幽古寺,環境清美
寶公塔前曾有三絕碑,但這三絕碑只是清朝乾隆以後刻制的仿品,真跡已不知所蹤。三絕碑上曾有吳道子畫的像,李白的詩,顏真卿的字和趙孟的十二時歌,珠聯璧合,實屬精品,但今人已經看不到了。
寺內的靈谷塔外呈八角形,由九層鋼筋混泥土構成,登上高塔,滿目盡是羣山起伏之景,底下是無盡的松海,景象十分壯麗。寺內另一面的舍利塔共有七級,是供奉三藏法師玄奘的,其檐角勾勒出飛挑的角度,整個頂部都是由檀香木構成,非常精美。
總而言之,靈谷寺的整體環境是十分清幽的,康熙皇帝南巡時,賜給“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廓”的對聯,由此可見一斑,其幽靜使得整個寺院染上了一股禪意。寺院雖歷經滄桑,但風景不改,仍然是一處幽寂安逸的好去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9 字。

轉載請註明: 靈谷寺:曾迎接過康熙的幽幽古寺,環境清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