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故宮博物院舉辦了首屆宮廷金魚文化展
最近有一位愛好養魚的男人很火,你們都知道我説的是誰吧。
愛養魚的人一直很多。只不過在中國,從古至今最最常見的,是金魚。
今天我們看到的金魚,都是近千年來在人工條件下選育出的“玩物”,已經喪失了很多本來的特徵。所以很多都長得“奇形怪狀”——大眼泡、大奔頭、長尾巴,遊起來還歪歪扭扭、慢慢吞吞的。
人們難免會問:為何它們會長成這樣?失去原本特徵的金魚,在野外能活下去嗎?
別急,今天咱們就來説説金魚的前世今生。
01
引人注意的紅色鯽魚
金魚的祖先最早被人們注意到,可能是在晉朝。
當時人們發現了江河中的紅色鯽魚,也就是金魚的祖先,並給它們取名赤鱗魚,還會把它們撈上岸給予特別的“關照”——基本就是高價賣給有錢人吃掉,或者養起來。
野生紅色鯽魚
暫時倖存下來的赤鱗魚雖然和生活在河湖中的鯽魚兄弟暫時説了拜拜,但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多麼優異——基本就是大水缸或者寺廟的放生池等相對狹小的環境。
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對金魚的飼養都處於比較簡單的水平,並沒有玩出什麼太大的花樣來。
這裏插播一個知識點啊——我們常説的錦鯉,並不是由鯽魚馴化來的金魚,而是由鯉魚馴化而來的。
人們也是很早就對顏色異常的鯉魚十分感冒了,例如《西遊記》中,唐僧的父親就曾放生了一條金紅色鯉魚。
轉發這條錦鯉!
野生鯉魚從黑乎乎變得紅彤彤,這種單純的顏色上的改變還是很好理解的——是基因突變的結果。但是紅色的鯽魚,不光變成了五彩斑斕的金魚,怎麼連形態都跟着變了呢?
這跟三位皇帝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頭上開紅花的金魚,你認識嗎?
圖片來自:pinterest
02
金魚“雜交”,像拆盲盒
讓金鯽第一次“躍龍門”的皇帝,是宋高宗趙構。趙構不但精於書法,對金魚也是喜愛有加。他命人從全國各地蒐羅紅色和金色的鯽魚,還在皇宮中劃分出專門的區域進行集中飼養。
集中飼養選育對金魚的發展有啥用呢?
你還記得中學課本中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吧!同樣的道理,金魚的體色也具有遺傳性,如果偶然出現的紅色鯽魚(aa)和野生的黑灰色鯽魚(AA)“雜交”,後代則均為黑色(Aa);而如果將這樣的黑色個體“自交”,後代中黑色和紅色的比例則為3:1。不過如果想繁殖出穩定的紅色鯽魚,肯定就不能讓少見的紅色鯽魚和常見的黑色鯽魚繁殖了,而是讓集中飼養選育的紅色鯽魚與紅色鯽魚交配,這樣繁殖出的後代,就都是紅色鯽魚。
到了明朝,金魚的品種變得更加多樣。這其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人物,當屬萬曆皇帝朱翊鈞。
當時的蘇州人張謙德所著的《硃砂魚譜》中有這樣的記述:“蓄類貴廣,而選擇貴精,須每年夏間市取數千頭,分數缸飼養,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並作兩三缸蓄之,加意培養,自然奇品悉備。”
可以看出,彼時民間的金魚飼養已有不小的規模可供皇家挑選,並處於定向選擇的階段了;反過來,皇家對金魚的喜愛,也推動了官宦羣體和百姓對金魚的喜愛,推動了金魚的飼養規模。
明代青花浮雕金魚盤
中秋佳節,萬曆皇帝還會在皇宮內舉辦賽金魚的活動,這倒不是比賽哪條金魚跑得快或者跳得高,而是比它們誰長得更奇特。
在這些金魚中,很多都已經不再擁有祖先那樣流線型的身體、不能像野生鯽魚那樣敏捷地活動了。
事實上,這是因為近親繁殖導致了金魚畸形率的提高,而人工選育又特地把那些基因突變、形狀奇特、花紋異樣的個體挑出來專門飼養。於是,就出現了長着大眼泡、大奔頭和長尾巴的個體。
很適合做表情包
利用同樣的原理,讓某種金魚跟與其具有相同特徵的個體交配,產出的後代再不斷進行自交和回交,就能得到具有某種特徵且穩定遺傳的品種了。而若將兩種品質不同的金魚相“雜交”,那它們的後代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這可能就像盲盒一樣,只有拆開了才知道。
五花蘭壽
03
小小金魚,美好寓意
可是,人們為什麼如此熱愛飼養金魚呢?
首先,人們羨慕金魚那緩慢、無爭、雍容的氣質,悠閒得就像宮裏的娘娘;其次,金魚被人們賦予了美好的寓意——金魚與“金玉”諧音,富有“金玉滿堂”“金口玉言”的寓意,因此不少文人墨客都願意以金魚為題材進行創作;而若將金魚與荷花飼養與同一魚盆內,則具有“金玉同賀”的吉祥寓意。
北宋 劉寀 《落花游魚圖》 局部
清朝時,金魚再次成功“躍上龍門”。
雍正時起,北京金魚池開始“上供”,會挑選品質優良、品種獨特的金魚進入宮中。順便説一句,北京金魚池地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金代,而到了民國時期,由於缺乏管理,金魚池變成了臭水溝,就是老舍筆下的《龍鬚溝》。
話劇《金魚池》
後來乾隆皇帝下江南,這位“十全老人”發現:南方的金魚似乎比北方的更好看??
乾隆帝心想:這可不行啊,皇宮裏怎麼能沒有好看的金魚呢?於是,飼養金魚行的發展,再一次得到了官方“流量扶持”,不少飼養金魚的好手和培育金魚品種的專家都被招至京城。
故宮金魚文化展時展出的瑾妃觀魚老照片
道光年間,出版了一本介紹金魚的專著《金魚圖譜》,書中囊括了飼養培育金魚方方面面的內容,最後還配上了56幅彩色的金魚圖畫。
實際上,清朝時金魚最多曾達到兩百餘個品種。
《金魚圖譜》中的金魚
04
好看是好看,但嬌貴得很
人工選育的金魚,體現出了人類的審美喜好。
然而,這些形態各異的金魚,是不適合野外生存的,它們短圓的身型、各種花哨的尾型,決定了它們只能在人工條件下存活,相當嬌氣。
蘭壽擁有較大的頭瘤,但失去了背鰭,所以它們容易失去平衡,遊得太快可能會栽跟頭。
寓意如此美好的金魚,居然不好養活!
【來源:科學的歷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