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式與接納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是歷史沿革的自然規律,歷代山水畫的藝術風格、流派、語言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借鑑前人藝術經驗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筆墨實踐後逐步形成的傳承發展。每一次變革,既與前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又給後人以影響,流衍不息,人們在回望中拓展,循環往復而温故知新,使中國山水畫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
今天,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教學也面臨着新的思考和挑戰。在新穎而有效的教學理念,科學而務實的教學實踐,以及教學模式的不斷改良、重構與推進之下,我們的文化傳統在不斷地放大,還是在逐漸地消減?傳統山水畫的筆墨師承和口口相傳的教學方式,是否完全可以被新觀念所取代?實踐證明,教學示範和課徒畫稿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已經成為當今山水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構成綜合教學思考中相輔相成而格局互補的重要手段。課徒教學的前提在於研習者的學習目標和學術宗旨,尤其在基礎階段,需要主觀上正本清源,認清傳統實質,紮實筆墨基礎,以求傳承與拓展。歷史為我們今天的山水畫教學提供了極為豐厚的學習資源,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可以説是文脈最為清晰、體系最為完備的一個畫種。從選擇臨本、行筆運墨、學理認知,到最後建立形神兼備的繪畫素養,都需要嚴謹的學風,靜心的體認,精神的領會,齊頭並進,學理並重。
我們如何在傳統中真正體認母體文化的博大精深,並探求傳統文化精神本源的深刻知性?如何拓寬學術視野,吸納和借鑑一切優秀文化,構建多元有效的山水畫教學平台?又以怎樣的學術姿態來維護民族文化立場,建立全球化格局下的“東方學”藝術精神?由此,培養有道德情操、學術品格、藝術精神、筆墨技能的藝術人才,打造有民族精神和獨立人格的自我價值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山水畫是以人文價值取向為依託的,當我們面對傳統經典之作而高山仰止的時候,感知到中國山水畫特有的表意寫心的創作思想,同時又包含了深刻的人文情愫,以借物達意、揮寫心象的筆墨語言使藝術的本體精神和創造才情得以馳騁,從而憑藉開放心靈的坦誠姿態與世人對話。筆墨是具有血肉和生命力的東西,作為自覺認知意識下使學習者的筆墨品格得到滋養和提升的那些“模山範水”就具備了特殊的文化含義。今天,如果我們面對經典藝術圖式只是單純地觀望、臨摹與維護,而不是入微地體認、交心與對話,就有可能消解傳統文化賦予山水畫教學的本意而背離了真正的民族精神。
既然山水畫教學無法繞開言傳身教的筆墨示範,而示範教學又無法脱離臨本、物像以及內心世界對創作的渴求,無論臨摹、寫生、創作,都包含了課徒示範教學的直觀感受下的接納意義,使山水畫教學變得更為直接、生動和鮮活,而非單一的語言表述,實踐與理論並舉。傳統意義上的課徒畫稿其本意是讓初學者從臨摹入手,那些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山水畫稿為後來學習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教材範本。“初學欲知筆墨,需臨摹古人,古人筆墨,規矩方圓之至也。”而在信息廣博的今天,大量的畫冊、文獻資料以及仿真複製品可以為研習者提供臨摹和借鑑之範本,但課徒畫稿的步驟解構、筆墨分析仍然有着它特殊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以傳統的價值命題來強調傳統,重視臨摹和師承,以求傳統筆墨語言的吸納和轉換是山水畫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傳統之所以稱之為傳統,是因為它既能“傳”,又能“統”,千百年而經久不衰,“統”是高度,也是標杆,即“傳而統之”。當然,傳統不可能是同一種面孔,傳統是歷經歲月而難以磨滅的精華,它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可續性。在傳統這片廣袤肥沃的土壤裏,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水畫精英,矗立起一座座藝術豐碑。傳統值得我們不斷地舉一反三地學習、借鑑和成長。中國山水畫的教學離不開師古人、師造化、師本心的過程,通過臨摹、寫生、創作以及書法篆刻、詩詞題跋、畫理畫論等綜合學養的提升,有步驟有系統地訓練、鑽研、參悟。了法、運技、明理、悟道等各個層面的修養循序漸進,並加以不斷地消化、鞏固和推進,直至道德修為、藝術品格的日臻完備。道由技生,主佐合德,兩者相輔相成。無知法度,難熟技巧,就會缺失筆墨的駕馭能力。所謂“落墨為格”包含了筆墨與精神的雙重性,即“技”與“道”的合一性,否則只能眼高手低,難達本意,或是炫技油滑,囿於窠臼而缺乏創造。怎麼畫?畫什麼?為何畫?實際就是中國山水畫教學從初級到高級的逐步推進過程,也是中國山水畫從筆墨境界,到人文境界,再到生命境界的藝術大化。認知傳統,開拓創新,古今中外,兼容幷蓄,建構山水畫的本體精神和獨立人格,紮實基礎,厚積薄發,充分激發研習者潛在的創造力是當下山水畫教學的首要。
歲月漫漫,滄海桑田。老一輩藝術家的言傳身教,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珍貴的教材,可以讓學習者在較短的時間裏瞭解和掌握傳統的要領,課徒稿往往系統周密,分解詳盡,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使山水畫初學者直入堂奧,為以後臨摹傳統山水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傳統課徒示範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中國山水畫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獨立和嚴謹的系統規範,課徒示範中的解讀、剖析、演示,對研習者的繼承、發揚、創造有着極為重要的實踐和理論的指導意義。課徒教學能夠一目瞭然地體會山水畫的物理、情理和筆墨技能的關係,自然界的風雪雨晴、朝暮冷暖、遠近高低的千變萬化,從而明白山巒之起伏、煙嵐之沉浮、林木之稠薄、屋宇之隱現、泉流之急緩、道路之曲折等與筆墨語言中的濃淡、輕重、徐疾、開合、疏密、蒼潤、聚散等學理知性的表達。從掌握技法入手,提高全面修養,從而充分激發自我本體意識下的創造才情。
縱觀山水畫課徒教學的發展歷程,傳統經典和老一輩藝術教育家們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課徒畫稿、技法畫譜、研究文獻、理論讀本,這些豐厚的學習資源,傾注了他們畢生的心血而成為今天文脈相承的山水畫教學的永久財富。古往今來,優秀課徒畫稿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山水畫家們共同努力,知行合一、推陳出新,開創了新時期山水畫發展的新範式。無論是借古開今的傳承,中西融匯的兼容,還是求新求異的創新,都是圍繞着中國山水畫大格局的探索實踐。獨到的藝術見解,新穎的形式語言,豐厚的筆墨積累,共同構築當代山水畫寬廣的學術視野、深刻的人文知性而成為多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張捷臨摹課徒稿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畫法
范寬《溪山行旅圖》畫法
李成《晴巒蕭寺圖》畫法
王詵《漁村小雪圖》畫法
郭熙《早春圖》畫法
郭熙《樹色平遠圖》畫法
李唐《萬壑松風圖》畫法
宋人小品、團扇畫法
上:夏圭《溪山清遠圖》畫法
下:馬遠畫法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畫法
王蒙《青卞隱居圖》畫法
王蒙《夏日山居圖》畫法
王蒙《具區林屋圖》《青卞隱居圖》畫法
林子奐《山水圖》畫法
吳鎮《洞庭漁隱圖》畫法
吳鎮《中山圖》畫法
宋元各家畫法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畫法
馬琬《春山清霽圖》畫法
上:盛茂燁畫法
下:周臣畫法
陸儼少畫法
上:揚無咎《四梅圖》畫法
下: 陳繼儒畫法
張捷擬古課徒稿
擬古樹法
擬古石法
石法
夾葉、點葉法
勾勒、沒骨法
擬古山水冊
張捷寫生課徒稿
張捷 許溪
張捷 藍家壠
張捷 大龍湫
張捷 瀟湘水雲
張捷 崔家河底
張捷 巖坳良田
張捷創作課徒稿
張捷 林泉高致
張捷 雲壑松泉
張捷 赤壁夜泊
藝術家——張捷
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中國古代書畫傳習研究所所長。
來 源 |中國美術報
編 輯|方舟 趙雨岑 陳樂瑩
審 核 |丁劍鋒
出品: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中國美術學院新聞中心
CAA全媒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