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人為啥要寫詩”?孩子背詩的苦,這回終於有人分擔了!
【向中國古人提問】系列
專家解答終於上線了!
第1期我們就來和孩子們聊一聊
關於古詩那些事兒!
至於為什麼?
因為我們徵集到了好多小朋友們對古詩的
“無情吐槽”!!!
先隨便放幾條留言感受下:
弱小無奈款:
小朋友表示背詩背得好辛苦!
無情質問款:
挺能寫哈,自己會背嗎?
星星眼迷妹款:
古人作詩真那麼厲害啊?
(想知道這些問題來自於哪些小種子嗎?
文末我們會公佈第1期入選的小種子!)
為了幫助廣大小朋友啃下古詩這塊硬骨頭,解答心中無盡的疑惑。
今天,我們邀請了朱暢思老師來為小朋友們答疑解惑!
北京市教育學會吟誦教育研究分會會長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
中國教學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理事
首都師範大學國學教育學院研究生實踐導師
關於古詩,專家有話説!
問題1:古人為什麼要寫古詩?
古詩,對古人來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
小朋友們,你有沒有特別開心的時候?有沒有特別難過特別委屈的時候呢?
比如,今天考了100分,你特別想跟爸爸媽媽分享你的喜悦;
又比如,今天和小夥伴鬧矛盾了,你特別委屈、生氣。
但無論開心還是難過,這時你都有一種不吐不快、必須要找人傾訴你的委屈或轉述你的開心的感覺。
這種感覺,便是古人作詩的感覺。
古人會把自己的情緒寄託於古詩,開心了來一首、難過了來一首、送別友人來一首、友人做客再來一首……
如果不讓古人作詩,那他們可太難受啦!
問題2:寫古詩為什麼要叫“作詩”?
因為在古代,古詩是像歌曲一樣被“創作”出來而不是被寫出來的!
小朋友們已經知道古詩是古人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當古人看到好的景色,擁有了一種想要抒發的心情時,這種感覺該如何表達出來呢?
你想想看,他們會隨身攜帶着筆和紙,當想要表達的時候就從袖子裏拽出一張紙,從領子裏掏出一支毛筆,再寫下來嗎?
當然不會啦!當他們要表達的時候,他們張嘴就會把要表達的語句“哼唱”出來。
當然,他們受過訓練,知道哪些語句應該是什麼樣⼦的,比如用什麼詞,前後怎麼設計,如何押韻,聲調調試成什麼樣才更好聽等等。
所以,他們⼀張嘴就可以 把自⼰想創作的句⼦,用吟誦的辦法“哼唱”出來。
這⼀番過程,就是創作的過程。小朋友們,你們説 “作詩”是不是更準確呢?
問題3:古人會把自己寫出來的詩詞背下來嗎?李白寫了那麼多詩自己能背得過來嗎?
首先,古詩其實是被吟誦出來的。
如果有一天小朋友們穿越回到古代的學堂,聽到古代的小朋友也在背:“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那他一定不是像現在一樣大聲朗讀出來的,而是像唱歌一樣拉着長聲、變着調唱出來的。古詩最開始就是這樣被“哼唱”出來的。
那古人會背自己“哼唱”出來的詩嗎? 那就要看看這首詩到底好不好啦!
古人創作完詩歌、抒發了心情、達到不吐不快的目的,其實也就完事兒了。
只有當他們突然回過神兒來,發覺自己這一番“創作”真是太好的時候,便會把這首詩抄錄下來,這叫做“先吟後錄”—— 先吟誦,後抄錄。
所以某種程度上,古人是會背自己寫的詩的,只不過被記住被留下來的詩歌,都是最好的創作!
李白自然也一樣。
如果覺得剛才自己唱的不錯,便會把詩記錄下來,記錄下來的自然也就記住啦!
而且晚年李白還出過一本詩集,把他一生作過的詩都整理了一遍,所以即使到晚年,大多數詩李白也都能想起來。
問題4:為什麼古人寫的詩我看不懂呢?他們的説話方式和我們不一樣嗎?
古人説話與寫作用的語言是完全不一樣的。
説話的時候,用的是 “白話”,今天還有種説法叫“大白話”,就是這個意思了。 而寫作的時候就要用文縐縐的語言,這就是“文言”。
所以 ,“詩”也叫“文言詩”;“文”也叫“文言文”。
當然,古代的“白話”與我們今天説的話也不一樣,“白話”就是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可是,“文言”的詩歌,“文言”的文章,想要傳達的精神,有可能是值得千古流傳的精華。
於是,文人們就用“文言”這個穩定的表達習慣來寫,無論經過多久的歲月, 大家都用同樣的“文言”寫作,後來的人就可以看懂以前的人寫的東西了。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永遠不斷絕的巧妙原因啊!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一定要跟隨老師學習“文言詩”和“文言文”了吧!
問題5:古人看到有感觸的事物真的就能出口成章、“七步”作詩嗎?
今天你會覺得作詩還是挺難的,好像有好多的規矩,其實古人啊從小就練習。
我們總聽説什麼小小的駱賓王就能作詩,年紀很輕的王維也作了很漂亮的詩歌,那是因為從小就鍛鍊,所以他們 七步作出詩來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像曹植,七步能作出詩歌來,並不是因為他作得快所以才會傳頌他的故事,而是因為他作得好。
也就是説每個人都能七步作詩,好不好就單説了,真正的好詩才會被流傳下來。
不好的詩歌可能作詩的人自己都覺得不怎麼樣,也就不把他寫下來了,能夠寫下來或者被別人一直傳頌留到今天的應該是好詩。
問題6:有的古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中國的歷史那麼那麼長,首都也變換過很多回,既然“雅言”是根據首都語言來制定的,那麼首都變了,“雅言”也就換了唄。
我們母語的語音在這幾千年來可是改了很多遍呢!
作詩的人,用的是他那個時候的“雅言”,他一定會找到那些韻母相同的字作為他創作的詩歌的韻腳。
但是,後來“雅言”變了,很多字音讀起來的聲音也變了,有些字讀起來就會覺得不押韻了。
那如果讀起來不押韻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呢?以後有機會,朱老師再來和小朋友們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