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掌上春城訊七月的昆明驟雨初歇,花濕木香沁人心脾,四季花語的畫室裏,剛經歷一場手術的熊華君伏在畫案上,開始了一天創作,回望四十八載的職業畫家之路,他的山水《江山晨暉》更被人民大會堂收藏,畫作被兩岸四地所青睞,熊華君感嘆——能“畫出點名堂”,真不容易!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人生如畫 從“仕女圖”説起

出生於50年代的熊華君沒趕上“好時候”,用他的話説,一沒有畫冊、二沒有紙張,這讓對美術有着天賦和一腔熱血的他幾乎與藝術“絕緣”。直到1976年,南充地區工藝美術公司向社會招考畫工,才讓熊華君看到了藝術之光。

“當時有不少人去報考,考試的題目在今天看來很簡單,畫了一幅工筆畫《牛郎織女圖》,成為了美術公司第一批畫工。“去美術公司的工作就是作畫,畫的產品就是仕女圖。”在當時暢銷日本及東南亞市場,畫有山水,花鳥,仕女圖案的竹絲簾,可謂一件難求,而熊華君的工作便是直接上手在竹簾上作畫。與此前沒有畫冊、沒有紙張不同,在畫室裏,熊華君得到了正規化訓練,美院的老師還會來進行專業指導。

四十八載的光陰逝去,熊華君依然記得第一次拿到宣紙時的場景——“那時候都是不知道宣紙這個東西,更不知道宣紙是用來畫畫的。我們當時根本買不起、也買不到宣紙,是工作之後託大城市的朋友,好不容易弄到了幾張來開開眼。”第一次用宣紙的熊華君提筆一運,墨色便在紙上暈開,“第一張就給用廢了,誰知道這紙怎麼那麼吃墨!”

種種的第一次、不斷地試錯與嘗試,讓二十多歲的熊華君得到了充足的藝術訓練。在美術廠七八年的時間裏,熊華君除了完成本職工作的仕女圖,還在山水與花鳥上得到老師的指點。到了1984年,不滿足於自我重複的熊華君做了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自立門户,以畫為生。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不落窠臼 融匯中西畫技

“那時候一起出來‘以畫為生’的人有很多,但最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沒堅持到最後,一是技法沒能‘畫出來’,二是市場沒人接受。”對於“好畫”的定義,熊華君有着自己的標準——那就是能雅俗共賞。太雅了,老百姓接受不了,就如交響樂是世界之聲,但普通老百姓有誰會去專門欣賞,換句話説,不夠通俗也就沒有藝術的傳播,更別提誰為藝術來買單。

先後受教於蘇葆楨,白雪石、馮大中等諸位先生的熊華君,在四十八載的磨鍊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風格,用他的話説,便是“畫出來了”,因為很多人一輩子都在“重複”,活在大師的陰影中,沒有了創作,成了一支畫筆。

熊華君的創作理念便是“不落窠臼、融會貫通”,打開熊華君最新的畫作《山水四季圖》,一幅包羅泰山、崑崙、天山等神山聖湖的四季長卷映入眼簾。“單幅的畫作很多,但整體氣勢不夠,我從東畫到西,從春畫到冬,在創作中將羣山相接,大好河山的氣勢就能首尾貫通。”在技法上,熊華君同樣將傳統技法與結合西畫,“傳統山水畫的雲是用線條勾勒,顯得比較死板,這就需要用西畫的方式來處理,而畫中水的倒影,也是從西畫技法中借鑑而來。”

四十八載的創作中,熊華君的書畫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大展,也備受港、澳、台的藝術館和藏家青睞並收藏,2017年山水《江山晨暉》更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同年,在雲南昆明,熊華君還順利舉辦了《翰墨頌中華,彩筆繪江山》個人書畫展。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畫如人生 醉心雲南山水

2003年,因為兒子到昆明上大學,熊華君便作為“陪讀”來到了春城,“四季如春的氣候實在太舒服了,來了便不想走,過年也會回老家待一待,但都待不住,還是要回昆明才巴適。”對昆明“上癮”的熊華君沒過很長時間,便舉家從四川南充遷到了昆明。

除了鍾愛昆明的氣候,這片土地孕育的山水也成了熊華君筆下繞不開的墨色,“之前身居四川,多畫的是巴蜀的山水,那裏裸露的山石比較多,而云南的區域特色更為明顯,這裏的山水樹木植被較多,花鳥物種也較多,出的作品更為靈動。”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現在的精力可能創作巨幅長卷會比較吃力,但書法、寫意小品都必須每日練習,不然放久了一定會生疏。”定居在四季花語小區的熊華君將家改成了畫室,客廳的牆壁都掛滿他的畫作,陽台上支起了長桌,常備文房四寶,十年如一日,他每日就在桌前進行他的創作,閒暇時拿出竹笛、二胡玩耍解悶。對於昆明這座城市,熊華君飽含冀望——“當好春城美畫師,明日昆明會更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9 字。

轉載請註明: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