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主體建築 王閩九 攝
□ 王閩九
赴鄂爾多斯市訪名勝,最不容錯過的,定然是“一代天驕”的衣冠冢。僅“鄂爾多斯”市名,就令我無限嚮往。這個蒙古語市名,意為“眾多宮殿”。
當成吉思汗陵霸氣躍入眼簾時,我驚歎不已。其實,這是個元太祖衣冠冢。其所在地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草原名也是蒙古語,“聖主陵園”之意。蒙古族自古盛行“密葬”,我無從得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僅見其衣冠冢盛況,已十分震撼了。這個衣冠冢歷來遷徙頻繁。如今我之所見,為1954年由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的陵園。陵園主幹道成吉思汗聖道,中間有塊保護的遺址,即是成吉思汗陵舊址“大伊金霍洛”,供奉成吉思汗宮帳長達307年。
我有幸一遊現在已成為5A級景區的成吉思汗陵,至今難忘。
陵園規模宏大。除陵園主體外,還以伊金霍洛風情小鎮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為兩翼。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輔相成。
作為成吉思汗陵的主體建築,三座偉岸蒙古包一字排開,氣勢非凡。金燦燦的琉璃瓦熠熠生輝。這些蒙古包圓頂上部都鋪藍色琉璃瓦,作雲頭花狀。那可是蒙古族崇尚的顏色和圖案。建築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6個部分。洋溢着蒙古族豪放、壯美之風。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橫空出世的雄鷹,展翅欲飛。
行走成吉思汗聖道,眼前忽然展開一片“鐵馬金帳”羣雕,震撼人心。這可是世界上唯一完整展示成吉思汗軍陣行宮的大型實景雕塑羣。
在休閒廣場上,我居然步入亞歐版圖。據説,它是中外歷史上最大的以版圖形式重現蒙元帝國疆域的景點。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所建立的元代蒙古大帝國,改寫了世界版圖,深刻地影響着歐洲歷史的進程。世界因他實現了“最廣大而開放的一次握手”。
遺憾,我無法俯瞰景區內的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也沒有無人機俯拍它。據説,它的造型猶如蒙古文“汗”字,可汗,帝王之意。這片博物館建築,堪稱當代蒙古族典型建築之一。我在館內一睹了珍貴的蒙古歷史文物,鑑賞了精美的蒙古族民族器物。這是國內外唯一專題收藏、研究、展示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成吉思汗陵史稱“八白宮”,或“八白室”,即用於祭祀的八座白色氈帳。這種便於隨時遷移、隨地祭祀的傳統,源於蒙古族源遠流長的遊牧文化。而世代相傳的“宮帳”(氈帳的尊稱),狀若蒙古包,而又有別於一般的蒙古包。七百多年來世代相傳的宮帳,隱現着大蒙古國宮廷的造型。
如有機會遇見“八白宮”的祭奠,就能一睹蒙古民族古老的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觀賞其間眾多珍貴的祭器,也能感受遊牧民族的傳統思想及藝術審美觀。據歷史文獻記載,忽必烈在元朝大都(北京)建立“八室”的同時,還確立了“四時大典”的祭祀制度,影響深遠。如今陵園的成吉思汗祭祀,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成吉思汗陵的傳統守陵方式,令人驚歎。蒙古大帝國生存着獨特的守陵部落達爾扈特,世代守護、祭祀成吉思汗陵,已延續了近800年。他們傳承了13世紀蒙古王朝的祭祀文化和宮廷文化,成為成吉思汗陵十分獨特的記憶。
假如有機會再次觀瞻成吉思汗陵,我希望是7月18日。因為每年的這一日,陵園定期舉辦盛大的成吉思汗旅遊文化周節慶活動。不消説,激動人心。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