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酸湯,主要以鮮紅辣椒、番茄、生薑、野生木姜子等為原料,經過清洗、粉碎、加入食鹽、入壇、發酵等工序製作而成。在苗寨,紅酸湯不可或缺。
在苗寨,紅酸湯是不可或缺的,貴州大街小巷的各色餐館裏,紅酸湯也是常見佳餚,而用紅酸湯做成的酸湯魚就是“黔系”菜餚的代表作之一,深受食客的青睞。一年前,凱里紅酸湯正式被列入《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大典》,凱里苗族酸湯魚製作技藝也早已被列入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深冬時節的西江千户苗寨,是凱里最大的苗寨,水田和吊腳樓互相輝映,美不勝收,而聞名遐邇的酸湯魚所用的稻花魚就產自這些水田裏,是苗家人日常款待貴賓的美味佳餚。
家住桂丁苗寨的苗族婦女潘伯麗是凱里紅酸湯公認的傳承人。潘伯麗和女兒正在河邊梳頭,按照苗家習俗,家裏來客人女人們都要梳妝打扮,之後便給客人做酸湯魚吃。
潘伯麗介紹,他家的配方都是祖輩傳承下來的,主要採用鮮紅辣椒、番茄、生薑、野生木姜子等為原料,經過清洗、粉碎、加入食鹽、入壇、發酵等幾道工序製成。這些看似簡單,主要的秘訣還在於原料的添加比例和發酵工藝,一切靠的只是經驗,不可言傳。
發酵好的紅辣椒加水後置於鍋中,把灶火生旺,農家的酸湯魚烹飪正式開始。
把油炸至5分熟的的魚乾放入紅酸湯中,潘伯麗最後在鍋中加入野生木姜子。
趁着鍋裏燜魚的空擋,潘伯麗在剁用以製作酸湯的鮮紅辣椒。在潘伯麗的配方中,最大的秘密就在於發酵過的紅辣椒。在特製的木槽中,鮮紅的辣椒被剁碎,這是製作紅酸湯的靈魂。
潘伯麗將剁碎的辣椒盛入罐中,並加入花椒、生薑、西紅柿以及蒜苗、野生木姜子和新採摘的鮮辣椒。等到4個月後,美味可口的紅酸湯就大功告成了。當然,在持續4到6個月發酵過程中的工藝把控,是直接決定紅酸湯味道和品質的關鍵,也是潘伯麗家祖傳工藝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潘伯麗用他釀製的紅酸湯做的農家酸湯魚,色澤誘人。
好姐妹們在一起品嚐着潘伯麗為她們做的酸湯魚。潘伯麗家族的傳統工藝在當地幾乎家喻户曉,而今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紅酸湯也逐漸被外界所知。
在凱里最大的紅酸湯生產基地,全封閉式的發酵區擺滿了密密麻麻的酸缸,一名工人將調製好的紅酸湯引入酸缸中進行發酵。
經過4至6個月的發酵,成熟的紅酸湯將被直接引流到流水線上,通過機器流水灌裝。
除了機器灌裝,部分品質較好的紅酸湯還會用手工灌裝,以保證其品質不受影響。
工人加班加點生產裝紅酸湯的瓶蓋。這裏的紅酸湯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隨着產量的日益增大,他們的工作節奏會越來越快。
苗家人用特有的原始技藝釀製的紅酸湯在這些罈子裏靜靜地發酵,等待着綻放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