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突襲,對全球大批旅遊業從業者來説,2020年還只是個“零”。
作為旅遊業老牌“優等生”,歐洲包攬了全球出境遊的約四成遊客。然而,隨着歐洲一度淪為全球新冠疫情“震中”,上半年這個旅遊業傳統旺季算是徹底泡湯了。隨着當地疫情形勢見好,政府和從業者正把希望投向暑期。
近期,歐盟國家逐步放鬆相互之間的入境限制措施。自7月1日起,歐盟又向10餘個國家的公民開放外部邊境。
從鬥獸場、埃菲爾鐵塔到聖托里尼島,他們做好準備了嗎?遊客們又回得來嗎?
歐洲旅遊業“危”了
旅遊業是歐洲國家支柱產業之一,佔歐盟國內生產總值約10%,解決12%的就業崗位。比如,西班牙每年吸引約8000萬遊客,旅遊業佔國民生產總值12%以上。在希臘,旅遊業佔比甚至超過20%。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歐洲大部分國家陸續採取種種嚴格措施,關閉邊境和一切非必需公共場所。受疫情本身和“封城”措施影響,當地旅遊業過去數十天內基本沒什麼收入。
“形勢嚴峻,”歐盟內部市場委員蒂埃裏·布雷頓説,“更嚴重的是,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還將持續多久。”他估計,整個歐洲今年酒店餐飲業收入將減少50%,旅行社等旅遊企業收入下降70%,船運航空公司等收入損失將達90%。
開“大門” 但美國人不行
提振旅遊、恢復經濟,先從歐洲內部開始。多個歐洲國家6月中旬起陸續解除對歐盟成員國、申根區國家公民的入境限制。
西班牙將巴利阿里羣島作為疫情緩解以來首個試點,自6月15日起向外國遊客開放。第一天上午,僅其中的馬略卡島就迎來了189名德國遊客。自6月21日起,西班牙又向大部分申根區國家公民開放邊境,比原計劃提前10天。
德國、法國、瑞士等也從6月中旬起陸續開放歐洲鄰國邊境,取消對大部分歐盟國家、申根區國家公民的管控措施,恢復人員流動。英國一度要求來自多數國家的旅客入境後自我隔離14天,這項規定也將放寬。
趁熱打鐵,歐盟6月底決定,自7月1日起再對10多個歐盟以外國家開放邊境。歐盟各國可基於本國疫情、風險評估、“對等”原則等,自行決定具體“開門”措施。
不過,無論是對歐洲內部還是歐盟以外的國家,歐洲各國邊境開放還保留着一些限制條件。例如,歐盟的准入名單每兩週更新一次,關鍵“門檻”之一是新冠病毒感染率不得高於歐盟國家目前平均水平、即每10萬人中16人感染。歐洲的重要遊客來源地——美國因此被排除在開放名單之外。
又如,在德國,來自新冠感染高發區(7天內每10萬人中超過50人感染)的旅行者,只有在獲得醫療證明確認沒有感染的情況下才能入住旅店,且只有在到達目的地前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才有效。
在瑞士,保加利亞、愛爾蘭、克羅地亞、羅馬尼亞、塞浦路斯以及英國等六個非申根歐洲國家仍被列為高風險國家,第三國公民途經以上六國進入瑞士將受到限制。
而在希臘,對來自英國和瑞典的航班禁令已延長至7月15日。
奧地利旅遊部長克斯廷格近日接受奧國家電視台採訪表示,安全是恢復旅行自由的首要因素。為保障安全,從5月4日起,維也納機場提供新冠病毒現場檢測,出入境旅客均可自費進行檢測,兩到三個小時出結果。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入境後就無須隔離。
後疫情時代尋找新思路
眼見着暑期將至,歐洲多國政府也紛紛行動起來“救場”。
瑞士聯邦議會通過4000萬瑞郎(約合4233萬美元)的援助法案,主要用於支持旅遊業的市場宣傳,今年七八月份入住日內瓦酒店的客人僅需支付正常房費的三分之一,其餘部分由政府補貼。
法國政府宣佈180億歐元扶持計劃,包括企業可以申請“部分失業”補貼、暫不繳納社會分攤金和房租以及向國家申請貸款等。
意大利國際旅遊經濟研究中心近日表示,新冠疫情在短短几個月內改變了旅遊業面貌,加速了這一行業的結構性變革。後疫情時代,旅遊業復甦的重點在於重新發現一些從歷史、藝術和環境角度有吸引力的“冷門”景點,投資小規模的旅遊團,以及提供定製服務等。
該機構負責人瑪拉·馬嫩特對新華社記者説,越來越多的國際市場遊客偏愛定製化旅遊服務。她特別提到中國遊客,稱中國遊客近些年對旅遊服務的要求已經呈現多樣化,而年輕一代更是偏愛有個性有特色的旅遊方式。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