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的古鎮景區都長得差不多?

最近這兩年去了不少國內的古鎮景區,去得多了就發現,像西塘,烏鎮,南潯,周莊,大理古城,這些長得都差不多,一樣的青石板街道,一樣的商業街風格,就連賣的小吃都差不多,無論去哪個,必定有奶茶店,老酸奶,鍋盔等小吃。如果不是親自到這些地方去,光是看照片,我幾乎區分不出這些個古鎮的差別。

做個小測試,下面這幾個地方,大家光看照片,能認出都是哪裏麼?

為什麼國內的古鎮景區都長得差不多?
為什麼國內的古鎮景區都長得差不多?
為什麼國內的古鎮景區都長得差不多?
後來我開始找烏鎮,西塘,周莊,南潯,木瀆,這些古鎮建設背後的故事,竟然意外地發現不少古鎮,不僅建築風格差不多,就連宣傳海報長得都相似。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建築的,提到國內不少的建築是“千城一面”,如今看來這些古鎮也是“千鎮一面”。

那麼為什麼國內這些古鎮都長得差不多呢?因為大家都是複製粘貼啊!就説浙江的烏鎮,可以説是國內很早開發的,做得那是超級成功,烏鎮總設計師陳向宏,為烏鎮挖掘創造了很多超級IP,比如寫過下面這首詩的木心先生,現在去烏鎮可以看到木心美術館。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説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着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烏鎮有名的IP,還有烏鎮戲劇節,現在去可以看到烏鎮大劇院,世界互聯網大會就更不用説了,藉着這幾年的互聯網風頭,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的烏鎮廳經常在大屏幕上露臉。除了這些,烏鎮的商業街,民宿等等都做得非常成功。

對於其它要建造的古鎮或者古城來説,這就相當於考試,有現成的答案,你説你抄不抄?烏鎮這個成功的先例是可以複製的,很多地方都會參考烏鎮各方面的設計。並且這種古鎮的建造都是承包給一些建築公司,業內基本上找到的也都是那幾家公司,而這些建築公司考慮到成本,外觀,實用等因素,造出來的古鎮,基本上就是大家看到的這樣,非常的現代化和商業化。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古鎮就是那種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有的地方在搞古鎮時,會提前做一些用户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可能就有,你心中的古鎮是什麼樣子的?一調查發現,大夥心裏想的都差不多,都是江南水鄉那種,那就按照大家都喜歡的樣子設計,皆大歡喜。

為什麼國內的古鎮景區都長得差不多?
為什麼國內的古鎮景區都長得差不多?
這些年,大家肯定也能發現,加速的城市化進程,不僅讓國內很多城市的建築,表現出“千城一面”,就連古鎮景區也變成了“千鎮一面”,對當地地域特性方面的表達並不突出。

阿蘭德波頓寫的《幸福的建築》提到,一幢有特色的建築,傳達的不僅是設計師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出一個城市的個性、地理、氣候,以及一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德國的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經提出“詩意地方”的理念,呼籲人們用“詩意”破除資本的異化,找到一個地方的內核,迎接“本真”的迴歸。或許,在未來的城市建築或古鎮建築中,城市管理者可以少一些經濟方面的考量,多注入一些審美、歷史文化以及人文情懷。

大家有沒有認出開頭那三張夜景照片都是哪裏?

更多好玩有趣的內容,歡迎關注“漢娜的旅行筆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國內的古鎮景區都長得差不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