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介紹的中華門,是十三座城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原名叫“聚寶門”,因為正對着聚寶山而得名。1931年更名為“中華門”。這門上的三個字,還是蔣介石的手書。
我們要介紹的是三個方面1、聚寶門得名與中華門得名 2、地理位置重要 3、一城三甕的格局及城堡的形狀規模
南京東有鐘山、西有石頭山、北有長江天塹,唯有正南面是一片開闊地,中華門成為重點防守之關卡。中華門城堡南北長129米,寬118米,佔地16512平方米。它由一座主城門、三道甕城、兩條馬道、27個藏兵洞組成,高大的內城牆將城堡內三座甕城連為一體,形成“目”字型封閉格局。城堡的東西兩側,各有一條登城的馬道,是戰時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
中華門城堡內,可以親身感受甕城的精妙結構和實用價值。甕是一種裝東西的容器,口小肚大,中華門城堡就如同這樣。在古代,當發生戰爭時,一旦敵軍攻破城門,擁入城內,守城的士兵就放下甕城城門的千斤閘,將敵軍困在甕城之中。藏兵洞中伏兵四出,從馬道迅速登上城牆,守兵可以居高四面向下攻擊,或萬箭齊放,或礌石滾木齊下,令進入甕城之中的敵人無處逃生,殲敵於封死的甕城中,恰如“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中華門城堡每道甕城都有一門一閘。門為雙扇鐵皮包裹的木質大門,非常堅固。城門的門洞內設有可以上下啓動的千斤閘,閘雖然不存,但通過門洞兩側的閘槽可以想象到當年千斤閘的規模,門洞兩側從底到頂寬20釐米的石槽就是當年設置千斤閘的長槽。那麼,如此沉重的閘究竟如何來控制呢?原來,每道甕城上正中原先都設有絞關車樓,樓內有升降千斤閘的絞盤車,利用絞盤車可以輕鬆的控制閘的升降,可惜的是,現在升降千斤閘的絞盤車與絞關車樓均已毀,在第一道城門的中層,正中間的藏兵洞洞底,還保存着一對千斤閘絞關石柱,從這裏可以窺知千斤閘的機關原理。
中華門甕城共有27個藏兵洞,這些藏兵洞是如何分佈的呢?
步入城堡,可以看到在第一道城門的門洞兩側,各排列着三個較小的藏兵洞,城門上中層則有七個較大的藏兵洞,坐南朝北一字排開,中洞最大,面積大約300平方米,可以容乃千人。在東西兩側的馬道下,還各有7個較小的藏兵洞,大大小小的藏兵洞平時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軍用物資。戰時可用於藏兵,總共能藏兵3000人。藏兵洞在戰爭期間對於軍需物資的儲備和兵源的設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在城門中層的藏兵洞內闢有城牆的建造展以及明城磚的部分實物陳列。
中華門小編就介紹到這裏了,中華門甕城結構複雜,建造牢固,規模宏大,它是研究都城史、城垣建築史和古代戰爭史的珍貴實物,在世界城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中華門城堡在軍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對守護南京起着重要作用。
圖片|網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