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歷史上,京西永定河流域森林茂密,高大的喬木與各種果樹遮天蔽日。在以採摘和狩獵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原始社會,豐美的野果使古人類免受飢餓困擾。早在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黃土台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那是繼周口店龍骨山的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之後,北京地區又一人類文明發祥地,而生活在那裏的古人類被稱作東胡林人。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東胡林人遺址

站在那片神奇的黃土台地上,我不禁讚歎東胡林人的生存智慧。清水河流經黃土台地時,形成了寬闊的河谷地帶。台地北面的山巒猶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冬季凜冽的北風;南面的清水河是理想的生活水源,而台地高出清水河30米,又可以避免洪水帶來的災難。更重要的是,土壤肥沃的黃土台地植物資源豐富,觸手可及的野果為東胡林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從這個意義上説,永定河流域的野果養育了京西古人類。

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修建大都城,大量砍伐京西山林,木質堅硬的梨樹、核桃樹等果樹更是在劫難逃。有一幅元代人所畫的《盧溝運筏圖》,表現的就是京西木材被紮成筏子後,順着永定河自西向東漂流的情景。2013年在永定河畔舉辦的第九屆園博會,主展館內最大的亮點就是數字畫卷《盧溝運筏圖》。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盧溝運筏圖》

明清時期,大規模重修北京城以及皇陵、花園的修建,繼續使包括各種果樹在內的京西山林遭到亂砍濫伐。

儘管如此,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京西林果業依然興旺,並且湧現出一批名優果品。譬如,東山的京白梨、龍泉霧的香白杏、隴駕莊的蓋柿、太子墓的蘋果、靈水的核桃、火村的紅杏、潭柘寺的紅果、田莊的香椿等,有的還成了皇家貢果。

東山京白梨 出自京西花果山

以盛產京白梨聞名遐邇的東山村,坐落於門頭溝、石景山、海淀三區交界處,三面環山。在行政區劃上,東山村隸屬於門頭溝區軍莊鎮。軍莊鎮的兩千餘畝京白梨種植園,主要集中在東山和孟悟兩個村子,而東山村是京白梨的故鄉。

一位研究永定河文化的朋友告訴我,京西八景中的“東山積雪”指的就是東山村,因為穀雨時節,漫山遍野梨花盛開,猶如飄落的白雪。《西遊記》裏有一座花果山,京西也有一座。京西的“花果山”在東山村,花是梨花,果是京白梨。東山村有一種粗獷豪放、雄渾激越的民間藝術形式,便是以梨花命名的“梨花鼓”。那支60多人的梨花鼓隊經常排練,並多次參加重要演出。

正宗京白梨是秋子梨系列中的優良品種,也是北京地區唯一冠以“京”字的特色果品。這種薔薇科植物的果實形狀扁圓,色澤光潤,汁多酸甜,含糖量高,果肉中含有大量葡萄糖、維生素和氨基酸,營養成分豐富。京白梨立春開花,處暑摘果。每年初秋時節,東山貢梨園及附近的京白梨採摘園便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貢梨園 攝影:嶽強

所謂貢梨園,就是專門為皇宮生產貢品的梨園。據《宛平雜談》記載:京西白梨自清代同治年間即為宮廷貢品,慈禧臨朝後,更是朝中必備。還有一種説法,自明代起,京白梨就是皇家貢品,清代乾隆年間始建御梨園,從而使京白梨聞名天下。

那麼,京白梨是怎樣成為皇家貢品的呢?相傳,乾隆年間,和珅在香山偶遇一個賣梨人,他賣的梨酸甜可口,肉嫰無渣。於是,和珅將一筐梨悉數買下,獻給皇上。乾隆吃了以後讚不絕口,重賞了和珅,並下令尋找那個賣梨人。幾經周折,終於在東山村找到。於是,乾隆將東山白梨封為貢品,修建了御梨園,並讓那個賣梨人看守梨園。

據説,御梨園裏有48棵樹齡在兩百年以上的老梨樹,其中5棵是皇帝或皇太后賜名的梨樹。乾隆賜名的那棵叫“老君樹”,是最早受到皇封的。此後,嘉慶皇帝封“效君樹”、道光皇帝封“儉君樹”、咸豐皇帝封“忠君樹”、慈禧太后封“壽君樹”。所有御封梨樹結出的果實,必須全部送進皇宮。

至於“京白梨”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當代之事。1954年,東山白梨參加北京梨品評比,以其近乎完美的品質在各種梨果中奪冠,榮獲最優產品。於是,白梨前面有了一個“京”字,被正式命名為京白梨。新中國成立十週年大慶時,京白梨被送上了國宴餐桌。

為了探究東山梨樹的來歷,我多次到東山一帶遊歷。在一個京白梨採摘園裏,快人快語的女主人告訴我,四百多年前,青龍溝的低窪積水處長着一棵野生梨樹,樹上的果子酸甜可口,味道鮮美,人們叫它東山白梨。白梨的種子落地生根,又長出新的梨樹,漸漸有了梨樹羣落,這就是東山貢梨樹的由來。現在,東山、孟悟一帶樹齡在兩百年以上的老梨樹大約有三百餘株。

過了處暑時節,我來到東山村。採摘園在村子東面的山坡上,熹微的陽光從山那邊照過來,灑在寂靜的山野上。我沿着一條潔淨的水泥路往山上走,路邊有拉拉秧、益母草、黃蒿,各種灌木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牽牛花。那些紅、粉、白、藍、紫色的花朵,在半枯的灌木和野草間顯得格外明豔。它們的藤蔓爬到哪裏,就在哪裏開花。而那些承載着牽牛花的榆樹棵子、柳樹棵子、棗樹棵子、山桃、山杏和荊條,是村民們編筐的上好材料。每逢京白梨成熟季節,村民們都要編大量揹簍、挎筐和籃子,用來盛放京白梨。收成好的年份,東山村可產京白梨20多萬公斤,若按每筐裝梨50公斤計算,需要編筐4000多個。所以,村民幾乎人人都是編筐高手。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梨園也是寫生的好地方 攝影:程功

“今年的京白梨長勢不錯吧?”我問。“嗯,旱棗澇梨。今年雨水充沛,京白梨也長得格外好。”女主人高興地回答。然後,她拿出一大一小兩個京白梨讓我品嚐,説,小的是老梨樹上結的,大的是小梨樹上結的。仔細品嚐後,我説,大的口感稍微粗糙,小的果肉細膩,口感更潤滑。女主人微笑着點點頭,告訴我,小的是正宗京白梨,大的是改良品種。改良後的京白梨,個頭兒大了,產量高了,味道卻不如原來純正了。

我在東山村遊走時,有不少出售京白梨的攤位,滿街都是淡淡的梨香。不同品級的京白梨價位相差懸殊,村民告訴我,挑選京白梨有個竅門:吃黃的,買青的。黃的熟透了,酸甜可口,但必須儘快吃掉,否則就爛了。如果打算放幾天,就買青的,等變黃了再吃。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成熟的京白梨掛滿枝頭 攝影:嶽強

相比於街上出售的京白梨,採摘園的價格更貴。採摘園的村民解釋説,園子裏的京白梨都是正宗貢品,梨樹沒有經過嫁接和改良,街面上賣的“京白梨”有些是從房山、大興、固安、廊坊等地運來冒充貢梨出售的。此外,採摘損耗太大,有的人一邊摘一邊吃,甚至咬一口就扔掉,還有的人粗手粗腳,動不動就把樹枝劈了。樹一帶傷,來年的產量就受影響。

採摘也有學問。處暑節氣京白梨就基本成熟,再有半個月,就熟透了,輕輕一晃就掉。京白梨皮薄,掉在地上就有傷,一有傷就容易潰爛。村民們採摘、分揀、裝箱,都是輕手輕腳,小心翼翼。

接過村民遞來的一個塑料袋,我從一棵老梨樹上摘果。那棵老梨樹上的京白梨果然熟透了,幾乎一碰就掉。我一個一個地摘,動作大約像電影裏的慢鏡頭。村民説,這棵樹是正宗東山白梨的種子種出來的。哦,既然如此,我摘到袋子裏的就是正宗京白梨。

龍泉霧香白杏 慈禧逃亡遇美味

永定河西岸的龍泉霧村,是京西香白杏原產地。這裏出產的香白杏個大離核、味甜多汁、肉質細膩、綿軟可口,在北京市場上享有盛譽,是清代宮廷貢品。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龍泉霧村口的牌樓 攝影:嶽強

在《莊子》的記載中,杏是具有神聖氣息的。作為孔夫子講學的杏壇,應該是一片杏林,杏樹環繞,花香在上,弟子在其薰染中讀書,孔夫子在花影中撫琴而歌,書聲歌聲,風吹花落如香雪。儘管顧炎武后來考據以為,“漁父不必有其人,杏壇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葦間、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魯國之中也”。但讀書有那樣一個“繞壇紅杏垂垂髮,依樹白雲冉冉飛”的環境,仍然令人神往。當然,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在《閒情偶記》中稱杏為“風流樹”,這屬於不同的學者對杏樹的文化形象的不同定義。

龍泉霧村栽植香白杏始於明代永樂年間,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龍泉霧香白杏之所以成為水果中的上品,首先得益於這裏的土壤。早在遼代,龍泉霧人以採石燒灰為業,燒製石灰的歷史已有上千年。石灰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這種化學物質對杏樹生長以及果實品質具有奇妙作用。現在,龍泉霧杏樹園地下仍有兩三米厚的石灰層,特殊的地質條件使這裏的香白杏獨具風味。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今年受疫情影響,龍泉霧香白杏銷售遇阻。王海欣 攝

另外,瀕臨永定河,便於灌溉。果園灌溉主要靠兩條古水渠,河東的一條叫興隆溝,河西的一條叫公議溝,它們既是農田的命脈,也是果園的命脈。然而,凡事有一利便有一弊,清澈的河水可以澆灌果園,氾濫的洪水也會沖毀果園。為了防洪,古時候的龍泉霧曾建有五處永定河堤垛。一處位於興隆街南頭河邊,叫做小垛子;一處位於村東大澗溝與永定河交匯處,叫做三垛子;一處位於村東河莊街河邊,叫做二垛子;一處位於村東北後庵廟東側河邊,叫做大垛子;一處位於村北廣甸河邊,距離村子大約一里地。作為修建於河岸險要位置的防洪設施,五處堤垛對村莊和果園免遭洪災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2005年,永定河大堤工程實施後,五座堤垛才被拆除。

每年六月,香白杏到了成熟期。豐收的香白杏從古渡口裝船,運往外地銷售。龍泉霧村在永定河邊曾有三處古渡口。一處為野溪欄杆會渡口,妙峯山走會期間,村民們在這裏架浮橋,放河燈。因浮橋兩側設有欄杆,故稱欄杆會。另有兩處季節性渡口,一處在河莊北側大垛子旁邊,另一處在興隆街南頭小垛子旁邊。香白杏採摘時節,渡口一派繁忙景象。汛期行船不便時,人們還劃笸籮過河。上世紀七十年代,龍泉霧村在永定河上架設了鋼絲橋,河水流量也大大減少,渡船廢棄,渡口成為歷史。

那麼,龍泉霧香白杏是如何成為宮廷貢品的呢?相傳,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慈禧太后倉皇西逃。途經龍泉霧時,飢渴難耐,派人四處尋找食物。村民聞訊,送來一籃白杏,慈禧食用後滿口清香,讚不絕口。後來,慈禧回到北京城,要求龍泉霧村每年向皇宮進貢香白杏。由夏至這天開始,慈禧每天早餐後的水果必吃龍泉霧的香白杏,並把香白杏賜給她的近臣和宦官,龍泉霧香白杏從此名聲大振。

香白杏成為宮廷貢品後,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説。有一年,龍泉霧村委派曹老漢挑一擔香白杏去皇宮進貢,不料,半路遭到搶劫。他回村後謊稱,清香四溢的香白杏引來了八仙,那一擔白杏被八個仙人吃了,八仙還邀他同遊四海。從此,村民們戲稱曹老漢為曹九仙。

太子蘋果,太子墓村有故事

隸屬於門頭溝區雁翅鎮的太子墓村,以盛產優質蘋果聞名遐邇,被譽為“京西蘋果第一村”。

我開車沿着109國道向西行駛60公里後,路邊的石台上出現了四根原木的年輪,每一根原木上寫着一個紅字,連起來就是“太子墓村”,原木西端是一個巨大的蘋果造型。以109國道為界,路北是村舍,路南是永定河,而著名的太子蘋果就出產於河灘及山坡上的蘋果種植園。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太子墓?我一邊在河邊遊走一邊想,這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果然,在鐵索橋頭的《太子墓村碑記》上,我找到了答案。相傳,明朝永樂年間,太子巡遊西山,沿京西古道翻山越嶺,經過一個村莊時,吃到一種沙果,奇香無比,只是果實太小。於是,他命人將沙果樹與蘋果樹嫁接。嫁接後的果樹結出的果實香甜如沙果,碩大如蘋果。村民們感念太子的恩德,便將嫁接後的果樹稱為太子木,把太子木上的果實稱為太子蘋果。太子死後葬於此地,人們為了紀念他,遂將村名改為太子墓。碑文記載了太子蘋果的來歷,也記載了太子墓村名的由來。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説,正史中找不到太子葬於此處的記載。稍加考量,就可以判斷永樂年間太子巡遊此處後又葬於此處的傳言不太可信。因為永樂年間的太子是朱高熾,他後來做了皇帝,是為明仁宗,系明朝第四位皇帝,死後葬於十三陵之獻陵。另外,只有沒當上皇帝就死掉的太子的墓地,才叫太子墓,如果太子即位當了皇帝,那其墓地就是皇帝陵寢了。因此,太子墓村的名稱由來,只能從明朝歷代未登基就死掉的太子中去考證了。而考證哪個太子來過此處,也讓一些民俗文化愛好者樂此不疲。

太子蘋果的出類拔萃離不開永定河水的滋養。永定河自官廳水庫奔流而下,流經太子墓村時,在村莊與果園之間形成寬闊的河面,並有瀑布轟然作響。一座鐵索橋橫跨永定河,過了橋,就是太子蘋果種植園。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太子墓村與太子蘋果種植園之間,橫跨永定河的鐵索橋。 攝影:嶽強

一位正在果園勞作的果農告訴我,過去作為皇家貢品的太子蘋果,經過多次改良,已經成為富士蘋果。永定河畔的碳酸鹽褐土,非常適合蘋果樹生長。另外,山高氣爽,晝夜温差大,有利於果實積聚糖分。所以太子蘋果不僅個大均勻,而且脆甜可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引進日本富士、美國蛇果等國際著名品種後,品質進一步優化,太子蘋果曾被指定為國宴專用產品。每到收穫季節,二百萬斤蘋果很快被訂購一空。

依永定河修建的引水渠,在水位上漲後可自動灌溉果園,而50多畝的寬闊水面可行遊船。我想,在山坡上的蘋果採摘園,一邊採摘,一邊欣賞眼前的湖光山色,何等愜意。

攏駕莊柿子的由來

永定河自西向東逶迤而來,在流經妙峯山鎮東南邊一處河灘台地時,繞了一個大彎,河灣裏那塊平坦而肥沃的土地就是攏駕莊村。

攏駕莊村有兩件事與皇家有關,一是村名,二是貢品。

先説村名。此村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由山西移民定居形成。到了清朝,又有顯王墳看墳户遷徙而來。明朝時,村名叫冷角莊,又叫冷哥莊、冷各莊。相傳,有一位皇帝巡遊西山時,坐騎受驚,烈馬一路狂奔。跑到冷角莊後,終於攏住了馬,有驚無險。於是,那位皇帝給眼前的這個村莊賜名“攏駕莊”。

再説貢品。在清代,攏駕莊向宮廷進貢的貢品是柿子。這裏地勢平坦,永定河淤積的半沙性土壤十分肥沃,又有河水自流灌溉,柿樹長勢很好。結出的柿子個大皮薄,蒂小味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口感極佳。單果平均重300克,最高達到500克。據説,這種柿子是京西一帶歷史遺留下來的特有品種,栽種歷史已有數百年,產量也高。在妙峯山鎮遐邇聞名的“三果一花”中,攏駕莊的柿子榜上有名。在全國林產品展銷會上,攏駕莊的柿子最先脱銷。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往年成熟的蓋杮 攝影:嶽強

攏駕莊柿子有個有趣的名字——大蓋柿。據説,民國初年,京城最大的果品交易市場在珠市口,京津地區的乾鮮果品都在那裏交易。有一位專門從事柿子批發生意的李老闆,人稱“柿子李”。在多年的柿子生意中,他發現京西攏駕莊的柿子品質最好。冬至以後,別處的柿子顏色暗淡,汁液也變得渾濁,惟有攏駕莊的柿子依舊顏色紅豔,汁液清澈甘甜。於是,他給攏駕莊的柿子取名為“蓋柿”,意思是“蓋世無雙”。當然,這不過是一個傳説而已。其實,早在明代,劉侗、於奕正合著的歷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就已經出現“蓋柿”的概念。書中説:“蓋柿出西山,大如碗,甘如蜜,冬日食之可解炕煤之毒。”這裏所説的“蓋柿”,就是攏駕莊柿子。

編輯:楊昌平

流程編輯:郭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84 字。

轉載請註明: 京西永定河畔,竟有如此多的“皇家貢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