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達州5月15日訊(楊鵬鶴)“千年古道荔枝紅,山歌嘹亮情意濃。”5月14-15日,來自省市媒體記者一行十餘人來到宣漢馬渡關鎮,走古道、觀石林、登山寨、聽民歌、賞蠟梅、品硒茶,真切感受到了馬渡關在“荔枝古道”上的漢唐風韻和民歌文化。
“馬渡關”,因三國名將張飛騎馬飛渡沙溪河而得名,是唐朝天寶年間荔枝古道最重要的驛站。浪洋寺摩崖造像、小寨石林古山城遺址、李依若故居2015年已被四川省申遺委納入蜀道(劍門蜀道、陰平道、金牛道、荔枝道、米倉道)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馬渡石林 王利 向海濤 攝
看:石林山寨秀絕美景
馬渡關石林景區緊鄰場鎮,屬於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觀異常奇特,石林山寨奇絕,峽谷林壑優美,被稱為“石林王國”。
這裏的石林千姿百態、神奇雄偉,在相似資源中極為特殊。這裏林中有石,石中有林,別有洞天。小寨、獅子寨、依若亭,“三山對歌”、創意田園,是文旅新體驗的絕佳之地;老林峽、老林溝片區,地勢陡峭、古道盤繞、良木參天、遮天蔽日,是山地户外體驗的天然之境;十里長灘美如畫,魯班河、沙溪河、長灘河“三河”交匯,是四季漂流體驗的景觀長廊。
閬英古驛
品:馬渡故事前世今生
馬渡關鎮先後置縣長達342年,是區域中心。公元建安18年設關,公元502年置新安縣、公元750年置閬英縣,反“六路圍攻”時期,紅四軍、紅三十軍駐紮馬渡關鎮,宣漢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遷駐馬渡關鎮,馬渡關鎮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為紅軍培養幹部200餘人,是紅色熱土,馬渡關鎮爭奪戰為保衞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首府作出了巨大貢獻。
馬渡關鎮是祈福聖地,封建置縣時期遺存眾多,人文資源十分厚重。境內有大小寺廟10餘處。2012年,省政府命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浪洋寺是唐朝貞觀時期欽命修建,摩崖造像面積83.64平方米,存有23龕145尊佛像。煙燈山供奉佛教青派始祖達州蔣佛爺,堂門懸掛“清朝活佛”四個大字。
民歌晚會 王利 向海濤 攝
聽:馬渡民歌綿遠悠長
“基本上我們馬渡關的男女老少都能唱,我們這裏的老百姓跟別的地方不一樣,每次舉辦民歌比賽,我們馬渡關的老百姓都是非常激情踴躍的,你不讓他唱,他還要不高興,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像我這種五音不全的都能唱上幾句。”介紹起馬渡關的民歌,馬渡關鎮政府的工作人員無比自豪的説道。
馬渡關孕育了情歌王子李依若,由他創作的《康定情歌》享譽中外,曾兩度隨載人飛船,飛上太空,被譽為人類尋找天外知音的“宇宙情歌”。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世界十大民歌”,《康定情歌》作為中國唯一一首歌曲入選其中。
關樓
馬渡關石林景區是集奇特自然景觀、厚重歷史人文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景區,千年文明與現代繁榮在這裏交相輝映。
近年來,宣漢縣委、縣政府結合脱貧攻堅工作,大力實施開發扶貧和全域旅遊戰略,馬渡關是宣漢“一區四圈”旅遊格局(東部巴山大峽谷為龍頭景區、西部鄉村休閒圈、南部康養度假圈、北部文化體驗圈、中部生態觀光圈)的重要部分。主要以突出的天然石林和喀斯特地貌為特色,開展觀光、攝影、繪畫、採風創作,以及民歌和農耕文化體驗等多形式的主題活動。在這裏,你可以走古道、看石林、登山寨、聽民歌、賞蠟梅、品硒茶,獨創的歌林休閒文化活動特色突出,引人入勝。
同時,馬渡關引進了萬畝高品質富硒茶產業觀光園、全市優質蠟梅苗圃基地和市花臘梅觀賞基地等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直接帶動3個貧困村,4000餘名貧困人口脱貧,輻射帶動周邊5個鄉鎮8萬餘人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旅遊扶貧新路子。
目前,馬渡關石林景區正在申請創建國家4A級景區,讓我們一起期待馬渡關石林景區成為宣漢旅遊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