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卧。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朱淑真是南宋有名的女詞人,她一一三五年出生於錢塘一仕宦之家,幼年聰慧無比。別家的姑娘都在學習女紅繡花的時候,她卻在讀書寫字,家裏人對她寵愛無比,也不會多加干涉。她一生寫下許多詩詞,是唐宋時期以來留存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之一,並且,人們習慣於把她和李清照齊名。
朱淑真詩詞歌賦無不精通,容貌秀麗端莊,嬌憨的小女兒在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下,她一直都是天真爛漫,過着不知民間疾苦只知風花雪月的日子。情竇初開的年紀,她也曾幻想過自己未來的夫君,一定也是有才有貌,玉樹臨風,兩個人舉案齊眉,琴瑟和鳴,郎才女貌... ...
後人給朱淑真的詩集作序,説她“嫁為市井民妻”,但是,根據考證,她的丈夫應該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一個小官吏。起初的熱戀期兩個人恩恩愛愛,倒也過得和諧。在她的一封情意綿綿的家書《相思曲》中可以看出,朱淑真和丈夫新婚燕爾,未來可期。
都知道,江南女兒心思細膩,在朱淑真心中只有風花雪月,不知柴米油鹽,而丈夫身處官場,處處和同僚周旋,早已身心俱疲,無法再日日陪着妻子吟詩作對,彈琴作畫。不久,朱淑真心有不滿,二人漸起隔閡。她以筆做劍、以詞做刃,挖苦諷刺丈夫不懂浪漫,不會體貼自己,夫妻二人關係日漸僵硬。
面對咄咄逼人的妻子,丈夫沒有包容反而採取了沉默躲避的姿態,此時,敏感脆弱的朱淑真更加抑鬱苦悶,她感覺到丈夫和自己才學難以匹配,理想難以統一,心靈無法溝通。
於是,朱淑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卧。”一句詩詞中居然包含了五個“獨”字,和是怎樣一種絕望和悲傷。她將女子顧影自憐的悽婉哀傷寫得韻味十足,可以説,獨守空閨的淒涼和孤獨彷彿像是毒藥一般,吞噬這一個女子的希望和青春。
後來,丈夫因為不待見文藝矯情的朱淑真,居然另尋新人,朱淑真更是借酒消愁,最後,傷了身寒了心。所以,明代的楊慎在《詞品》裏一本正經地斥責朱淑真為“不貞”。對自己甜言蜜語的丈夫早已不見,取代他的是一個冷若冰霜的“陌生人”,她藉着記憶裏和丈夫初識時候的那一點暖意,驅趕着在深閨空坐時風涼露重的那徹骨的寒冷。
她怔怔望着銅鏡裏自己“淚洗殘妝無一半”的憔悴病容,終於,意識到自己不該這樣哀哀慼戚了。她本就是不受禮法束縛的普通女子,她孤身回到孃家,不受流言蜚語的影響,也不管父母苦口婆心的規勸,於是,她開始追求屬於自己真正的如意郎君。
但是,她似乎註定了一生情路坎坷,她與情人相遇相知,分手之後“悒悒抱恨”,最後“其死也,不能葬骨於地下”。所以,有人據此猜測朱淑真有可能是投水自盡,死於湖中,屍骨都不能安葬。
可以説,她的詩詞前期風格充滿了少女的不諳世事和嬌憨可愛,後期風格哀怨婉轉,蓄思含情。這種文風和李清照的一些詩詞十分類似,但是,為何世人只知道後者而不知前者呢?
説到底,還是二人的眼界和胸襟等有着十分大的差異。李清照的作品之所以深受世人喜愛,是因為,她的詩詞中不僅表現出女詞人都有的“閨閣氣息”,還包含了女詞人鮮有的“大丈丈夫氣概”。可以説,這種剛柔並濟,柔弱中帶着陽剛的風格是最吸引人的。
而且,李清照才氣自然不必多説,她詩詞中體現出來的那份超脱大氣的胸懷是朱淑真十分缺少的。並且,在李清照後期的詩詞中,我們能很深刻地體會到她對國家的沉痛之情,對時政的關切之心,我們也能體會到她對時事政治理性的分析。
在讀李清照的詩詞時,你可以很深刻感覺到這不是養在深閨不諳世事的女子,這是一個有着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和自由追求的女文人。
其實,朱淑珍創作的詩詞數量遠遠超過李清照詩詞的數量。因為,在朱淑真過世後,她的父母萬分痛心,將她生前寫的文稿付之一炬,現在保留下來的詩詞是一一八二年的一個名叫魏忠恭的南宋文人將她殘存的作品收集編錄的。
序文開頭説到:
“比在武陵,見旅邸中好事者往往傳頌朱淑真詞,每茄聽之,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所能及?未嘗不一唱而三嘆也!”
雖然,她的詩詞十分多,但是,翻來覆去總是一個內容——小女兒的家心思。朱淑真的詩詞不會有理性的整合,她總是把積鬱已久情緒全部宣泄在一首詩詞上,就像黃河決堤,傾瀉而下,難以抑制。
但是,對照李清照的閨怨詩,她總是在情感宣泄得差不多的時候及時剎車,用理性的思維進行整合和總結,內心超脱的文人氣息將小女兒的情愛心思沖淡。如此一比較,就可以知道為何李清照的詩詞比她的詩詞更加流傳廣泛了。
李清照不但有女性的嬌弱纖細,又有男性的理性氣魄,這樣剛柔並濟的氣質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可謂是十分迷人,朱淑真只有女兒家的嬌憨和敏感,確實稍遜顏色一些了。
參考資料:
『徐伯齡《蟫精雋》卷十四《女人詠史》、《黛韻樓文集·李清照朱淑真論》、朱淑真《減字木蘭花·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