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編者薦語:

  其實並不是簡單的從白變黑,尤其是對於國民級應用微信來説,當中涉及的設計和開發量,甚至不比重新開發一遍少。

  以下文章來源於愛範兒 ,作者李超凡

   作者 | 李超凡

  來源 | 愛範兒(ID:ifanr)

  盼望着,盼望着,微信的「深色模式」正式上線了。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深色模式」是這兩年用户呼聲最高的功能之一,不過 iOS 和 Android 也是去年才開始適配深色模式,似乎越是大型的應用和平台,在推出「深色模式」這個問題上就越是謹慎。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去年微信團隊曾在微博以打趣的口吻回應稱,「不忍心佔用用户珍貴的夜晚」。不打擾,一直是微信的温柔。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要給用户提供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其實並不是簡單的從白變黑,尤其是對於一款國民級應用來説,當中涉及的設計和開發量,甚至不比重新開發一遍少。

  深色模式的黑,是什麼黑

  深色模式(Dark Mode)也被叫做暗黑模式,顧名思義,它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黑。

  但「深色模式」要實現理想的視覺體驗,絕不是將底色變黑,將文字變白這麼簡單。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中對於深色模式中列出的設計規範中,第一條就是「不要使用 100% 的純黑」。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UI 設計師 Ilke Verrelst 曾指出,不要在純白背景上顯示純黑文字,反之亦然,這是基本的設計規則。

  為什麼呢?因為純白色會反射所有波長的光線,而純黑色會吸收所有光線,這是對比度最大的兩種顏色,白底黑字時,文字過於刺眼,而黑底白字時,文字又可能難以辨認。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如果在同時一個頁面上大面積使用純白色或者純黑色,反而會在長時間閲讀時讓眼睛感到疲勞。雖然有大量研究已經證明深色模式並不護眼,但如果它讓用户使用 app 時更加不適,那同樣與深色模式開發的初衷背道而馳。

  此外純黑和純白的高對比度,會讓頁面無法通過陰影效果來構建視覺層次。比如下圖中兩個方框中灰色方塊,在左側純黑的方框中,幾乎看不到灰色方塊的陰影。而右側深灰色方框中,陰影的變化則明顯得多。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其實「深灰色」也是很多應用在深色模式中所使用的背景色,這次微信更新的深色模式裏,聊天背景用的就是深灰色(#181818)。

  文字顏色也是一樣,比如在亮色模式下偏暗色調的文字,在深色模式下會變得難以閲讀。因此也需要選擇合適的顏色,既能清晰顯示,也減輕用户的視覺疲勞。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如果你覺得對比不夠明顯,不妨來看一下 Twitter 和 iOS 模式深色模式 。Twitter 提供了兩種深色模式,分別是「昏暗(Dim)」和「熄燈(Light out)」,前者背景色為深灰色,後者基本是純黑色。

  從 Medium 上一位作者 Pudge 給出的對比圖來看,在 Twitter 純黑背景的深色模式下的界面下,通欄列表幾乎與背景融為一體了。而 iOS 在深色模式下的這些地方用了稍亮的灰色,感覺更加自然了。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打開微信的深色模式,你也能看到類似的設計。在「朋友圈」、「視頻號」、「掃一掃」等可交互的功能欄上,都採用比深灰色背景更亮的灰色。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由於深色模式下容易出現難以區分兩個元素的情況,這種方式能讓顏色在不同的外觀模式下都具備足夠的對比度。

  不只是背景色,在低對比度的深色模式下之下,一般模式之下的各種色彩幾乎都要重新設計。

  比如很多 app 的品牌色飽和度都比較高,然而高飽和色則是深色模式的大忌之一。正如前文所説,這種對比度十分影響視覺體驗,因此必須降低這些顏色的飽和度,比如 Google 的深色模式就會給「錯誤提示」的紅色一層 40% 透明的白色圖層。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看起來容易非常容易對不對?

  對於一些輕量級 app 或許是的,但對於一些規模龐大。代碼結構複雜的 app 來説,要給各個頁面、每個圖標和元素都重新調整配色,真的會讓程序員分分鐘吐血。

  如果把深色模式看作給房子刷漆,給一間小房子刷漆的難度,和一個幾十棟樓的大型小區無法顯然無法相提並論。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對於月活超過 11 億的微信來説,這顯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很多 app 都做了深色模式,真的有那麼難嗎?

  的確,在微信上線深色模式之前,就有一些 app 就推出了深色模式,比如知乎,但這些應用的深色基本沿用了原來的「夜間模式」,體驗一言難盡,可以參考下面這些知乎用户的評論。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很多人會把深色模式與夜間模式劃上等號,但實際上兩者並非完全是一回事。夜間模式主要照顧是暗光條件下的場景,而深色模式還需要兼顧亮光環境下的使用。

  設計網站 UX Planet 主編 Nick Babich 列出的「暗黑模式 8 個設計準則」就有這麼一條,「要分別在燈光和黑暗條件進行測試」。縱觀現在推出深色模式的 app,能讓人在亮光環境下依然願意使用的並不多。

  除此之外,在一些應用上的部分功能模塊,往往還不能直接變為深色。尤其是在一些文字編輯的界面,白色或者淺色背景才能讓人產生「在紙張上書寫」的感覺。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俄羅斯最大的搜索引擎 Yandex 在設計郵箱客户端時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後來他們通過一種基於 CSS 變量的方法解決,讓深色模式在保持一定對比度和亮度自適應地調整。

  這樣的問題在很多電商 app 上更顯明顯,因為大量商品的圖片和視頻都是以淺色背景為主。如果要只把背景變深色,就會顯得十分刺眼。但如果要調整海量的商品圖片底色,工作量則十分巨大。

  針對這個問題,蘋果給出的建議是採用「語義化顏色」(Semantic Colors)進行適配。所謂語義化顏色,就是不再通過某一色值來描述顏色,而是根據用途來描述,讓界面元素可以自動適配當前的外觀模式。

  去年被淘寶稱為「史上難度最大適配」的 iOS 內測深色模式,顏色的適配就是採用了「語義化顏色」的原理。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圖片來自:阿里巴巴國際UED

  按照淘寶的介紹,這種方案大大降低了對所有頁面進行進行顏色語義化設置的難度,讓絕大多數場景無需修改代碼就可以自動適配深色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高質量適配深色模式。

  總的來説,給應用適配深色模式的技術難度本身並不高。但要兼顧的細節卻非常多,如果碰上量級十分大的應用,複雜程度就會超乎想象。

  為什麼需要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的作用過去常常被誇大。其實深色模式不僅不護眼,在很多場景其實反而會降低閲讀效率。有研究視覺研究表明,人眼天生就是更喜歡前暗後亮(dark-on-light)。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既然如此,花費這麼多資源適配深色模式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談論一款產品或一項功能的可用性,不能脱離用户的使用場景。深色模式未必所有產品的設計趨勢,但好的深色模式卻讓不少必要的場景體驗更加人性化。

  愛範兒在之前一篇文章中,科普了深色模式的用途。Android 開發者網站的黑暗主題開發指導則介紹了深色模式的三大優勢:

  大幅減少電量的消耗

  為視力不佳的用户與對強光敏感的用户提供更好的可視性

  讓任何人都能在暗光環境中使用智能手機

  不久前《財富》雜誌發佈了全球 100 個最偉大的現代設計,同時指出了好設計的標準,已經從一種純粹的產品美學,變為了一個產品或服務能否更好地去實現特定目的、功能,以及能否為社會帶來持續的影響。

  對於 iPhone 、微信這些產品來説,深色模式可以説是延續這種設計理念的一部分。

  題圖來自:Medium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5 字。

轉載請註明: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