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品質為中心優化商業供給
此次疫情將深刻改變人們的消費需求,從主觀上來看,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品質要求將較以往更高。從客觀上來看,疫情蔓延將衝擊全球供應鏈,國際商品供給水平將有所下降,消費者迫切希望國內市場出現更多的“國貨之光”、“民族之光”,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升級需求。因此,在高品質消費的大趨勢下,高品質的品牌商品、品牌服務、品牌零售店等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零售企業將進一步提升供給水平:倡導優質優價,特別是性價比高的安全食品和殺菌防護用品、嚴格把關進口商品質量、豐富商品品類、改善購物環境、提高服務質量,以此促進我國消費品市場向品牌、品質化方向穩步發展。
二、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滿足新體驗新需求
疫情已對2020年前兩月的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為快速恢復經濟、提振消費需求,國家將加快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城鄉信息基礎設施差距,提升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商業設施智能化水平,加快信息技術的商用步伐,促進線上線下更深更廣融合。零售企業應順勢而為,積極利用物聯網、雲計算、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出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一方面向消費者提供新穎的產品體驗,以功能豐富、種類多樣、設計時尚、綠色智能的新產品,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刺激和帶動消費的增長;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儘可能的去塑造、挖掘新的消費場景和模式,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三、 以智能產品為中心活躍商品零售市場
此次疫情對服裝、家電、汽車等傳統熱點商品、可選商品消費產生較大沖擊,商品零售增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零售企業將在減税降費、補貼促銷等擴大費政策的支持下,更加主動地優化產品供給結構,根據消費觀念、社會進步以及技術迭代等的發展趨勢,增加可穿戴體温檢測設備、消毒殺菌家電、健康汽車等智能、健康、綠色、安全的商品供給,形成一批新的熱點商品,以此活躍商品零售市場氛圍,進而推動我國消費品市場更好地實現恢復性增長。
四、 以服務性業態為中心促進零售業態和服務業態深度融合
從長遠來看,居民服務性消費佔據消費主導地位的大趨勢不會因為疫情而逆轉,服務性消費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而且也能夠與商品消費有機融合,通過優質的服務來向消費者傳遞豐富的品質內涵。因此,在實物商品市場增長幅度趨緩、居民服務性消費比重持續上升的大趨勢下,零售業將與餐飲、旅遊、體育、文化、娛樂、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推動實體零售場景與服務業態形成優勢互補,有效帶動客流增長,在滿足服務性消費需求的同時促進相關商品的銷售。此外,服務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傳統零售企業以大型零售企業居多,兩者融合有利於大型零售企業平台帶動中小服務企業發展,促進中小企業的就業和收入增長。零售業還將通過積極舉辦多種形式的服務性活動,比如與文化、體育、旅遊、公益等結合的活動,促進相關商品銷售,增加服務性收入。
五、 以社區商業為中心提高居民幸福感
與餐飲、旅遊、百貨、購物中心等商業相比,超市、菜店、生鮮外賣等社區零售業態受此次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體現出更加穩健、更具可持續性的增長力。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二孩家庭的增多,我國居民對便利、安全、健康的要求將越來越高,高性價比、有温度的社區消費將給家庭帶來最温馨、最自然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因此,以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切近生活服務為主的社區生鮮超市、社區菜店、便利店等社區商業表現出獨有的競爭力,正在逐漸成為拉動消費的亮點。未來,社區商業也將轉變千店一面的經營方式,根據社區的人口結構、社區消費者年齡以及他們的需求特點靈活地調整商品結構,充分地將文化元素、人文情懷、服務項目融入社區商業,為社區居民帶來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