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產業互聯網,一定要看準串聯模式

投資產業互聯網,一定要看準串聯模式
  編者按:在過去的五年,我們能看到在工廠內,越來越多的 SAAS、ERP,甚至人工智能在被採用,以此提高生產效率和整個的生產線的靈活性。產業互聯網的變革有哪些模式可以探尋?如何精確的切入產業鏈條?

  文章轉載自B2B內參,經億歐編輯發佈,供業內人士參考。

  產業互聯網的大門,在需求端的結構性變動下被推開,在與 C 端聯繫緊密的行業中,供應鏈變得更加靈活、更具柔性。產業互聯網發展至今,歷經了哪些成功的模式,新的機會藴藏在哪些領域?如何精確地切入產業鏈條?

  需求端的變化驅動產業互聯網變革

  這兩年的需求變化趨勢是從線上轉移、訂單零散化和個性化,生產端需要適應新的用户端的需求變化。

  比如,直播和傳統銷售的區別在於直播主要是比較快速的、個性化的小單,需要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在背後支持。

投資產業互聯網,一定要看準串聯模式
  推式供應鏈會慢慢轉換為拉式供應鏈

  推式供應鏈就是生產什麼賣什麼。工廠按照品牌方的想法去生產,賣的好就多生產一點,賣的不好就變成存貨,這是十年前的模式,很多公司可能被存貨拖垮了。

  過去的幾年,我們認為正在轉變為一個拉式供應鏈。拉式供應鏈就是需求端來拉動,生產,這要求生產很快地判斷需求端,根據電商的需求做定製化的生產。

  推到拉的轉變意味着生產機動性要變得更高

  讓工廠和生產端的機動性變得更高的前提是行業的數字化。

  在過去的五年,我們能看到在工廠內,越來越多的 SAAS、ERP,甚至人工智能在被採用,以此提高生產效率和整個的生產線的靈活性。

  這個 IP 本身從 C 端開始,滲透到 B 端的這個過程,實際上提高了推式供應鏈轉換成拉式供應鏈的可能性。過去兩三年內,這個速度正在加快。

  C 端成熟的行業倒逼生產端變化,但這個大幕才剛剛拉開

  我們通過比較中美兩國的市場,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幕剛剛拉開」。在 C 端,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超越了美國,因為我們有巨大無比的人口基數,而且年輕一代帶來了更個性化的需求。但是在 B 端,我們還是和美國有差距:

投資產業互聯網,一定要看準串聯模式
  智能互聯:我們可以看到,工業智能傳感器的滲透率,中國還不到美國的一半。

  信息整合:主要的衡量指標是企業上雲的比例。美國企業上雲比例高達 80%,而在中國,仍有 70% 的企業是沒有上雲的。

  數據決策:這也是衡量整個產業鏈智能化程度的指標,中國在智能數據分析決策專利數上遠低於美國,在研發投入上,中美差距會更大。

  人機協作:從工業機器人來説,我們的使用密度還是不如美國。當然這與中美產業佈局也有關係,美國更多是一些高精尖的產業,機器人使用率會高,我們更多是基礎消費品這樣的產業。

  我們可以看到 C 端的複雜變化,產生了倒逼 B 端變化的需求,但是 B 端可能因為數字化程度不足,尚應接不暇,這個中間產生的 gap 就是我們創業者和投資有機會切入的地方。

  從細分的垂直行業切入

  大部分現在觀察到的產業互聯網,都不是通用性軟件,通常是從一個垂直行業切入,可能甚至是一個細分的垂直行業切入,然後從多環節的深入到達的業務環節裏,最終分到蛋糕。

  什麼樣的行業是適合我們去切入呢?

投資產業互聯網,一定要看準串聯模式
  首先我們認為這個產業鏈的規模要足夠大,而且靠近消費者,因為現在的產業互聯網還是依靠過去幾年消費端需求和購買行為變化所驅動的。

  第二個重要的考核點是玩家是否分散,供給端和生產端玩家過於集中的產業改造起來非常困難。

  產業互聯網的機會,在於選擇一個相對規模比較大的垂直行業,深入地切進去,不單單切它的效率提升,同時切它的業務流程。

  我們把它形容為主動脈,切入時一定要是串聯方式,而不是並聯。

  切入主動脈,就是改造的部分一定要是業務核心,而不是邊角部分,否則很難做大,工廠也不一定會跟你分成。而如果改造的是核心業務,地位和影響力就會不一樣,才更有可能進一步延伸到做平台。

  而串聯講的是你準備要嵌入的業務環節,應該是缺你不可的,如果你扮演的角色被拿走,它的整個業務就不存在了。

  比如你做的是一個監測軟件或 SAAS,很可能沒有這個,只不過效率低一些,成本會高一些,但沒有你它依然可以很好地生活。

  而如果你能嵌入到它的核心環節裏,拿掉你後整個的流程就沒法連接了,這樣你的地位就很穩固,這一點我們認為是在產業互聯網投資和創業中,非常重要的方向。

  進而引出我們説的第三條,全鏈條的運營。串聯地切入行業主動脈,意味着這家公司一定不是純做技術的。你必須要了解這個行業整個業務流程的痛點,以及最大的挑戰與需求是什麼,着手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你去切到它的主動脈。

  所以我們看到的比較優秀的公司,比如我們投資的智布互聯和凌笛,對它所處的行業流程理解都比較深入。

  還應注意在這個公司裏,除了有技術團隊,一定要有關於業務行業的老導師,需要對銷售上下游都有很深的理解,又要熟知科技的產品,同時要具備產業的思維,還要理解具體的工廠生產的產品,這樣才有可能切到這個產業互聯網的大蛋糕。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階段

投資產業互聯網,一定要看準串聯模式
  從創業角度來理解,企業處在初始態時,通常是以單一技術切入,很難嵌入到核心流程裏,這是試點模式的階段。後來模式會比較穩定,收入也隨之確定。

  智布就是從 SAAS 軟件變成了一個串聯這些工廠的角色,這時就能從單純收技術服務費變成能夠嵌入交易環節裏提取抽成。這個我們叫半穩態,當它規模還比較小的時候,還只是剛上了二級台階。

  第二階段的兩條分叉路

  一條路是類自營模式,也就是我給它們統一接單,用我在這些工廠裏裝的 SAAS 或 ERP 來提高這些小工廠的生產效率,使得它們接訂單變得比較靈活,從而形成一個所謂的集合小工廠的雲工廠的概念。

  這個模式可實現性比較高,對投資人來説,它可能會變成一個大工廠,可能是一個更加高效、靈活的一個智能工廠。

  但這個的投資回報是不如平台來得高的,因為它只能是產業裏的一個玩家,這要求所處的產業內玩家比較分散,或者小產商比較多且有存活力。

  另一條路就是平台化,它需要做賦能給小工廠,同時它要做標準化。相比於類自營,這條路的不確定性更高,但如果做成,這個平台在行業內的價值和地位會比較高,投資回報自然會比較高。

  最終選擇哪條路,完全取決於這個產業本身的特點,以及這個團隊能駕馭的能力。

  行業選擇的三個方面

  首先是重點關注已經在消費領域有渠道升級的產業,這些產業對小單和快速單的要求會比較高,因此生產端一定會有很大的動力來做改造。

  其次關注和企業之間的供應鏈協同,如果能從企業內部實現效率改造的話,將是切入的好起點。

  最後是與海外時光機對標,與國外相比,國內有些產業還沒有到那麼成熟,可以學習一些歐美已經有經驗的企業道路,可能對創業和投資都會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11 字。

轉載請註明: 投資產業互聯網,一定要看準串聯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