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的甦醒時刻

作者:時代財經 特約記者 徐曼曼、劉煒祺

網約車的甦醒時刻

本文圖片均為滴滴出行提供

在北方各地迎來大幅升温之際,外出探親人數、旅遊客流量也逐步回升。冰凍許久的出行市場,終於趕在入夏之前,迎來了回暖的信號。

根據武漢交通運輸局公告,4月30日,武漢網約車正式恢復運營。記者注意到,多家網約車平台也紛紛於當日重啓在武漢市內的服務,包括滴滴、曹操出行等。

“我們將為武漢滴滴司機推出為期一個月的“戰疫情,渡難關”專屬補貼,包括高峯接單補貼、累積接單補貼等多種靈活補貼措施,幫助司機師傅恢復收入,降低運營成本。”滴滴方面透露。

當一輛輛網約車開始穿梭在城市的毛細路網,“九州通衢”也逐步開始恢復元氣。

“雖然相比疫情之前還差得很遠,但行業在漸漸回暖。”一名網約車司機對記者表示。

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約車用户規模達3.62億,佔網民整體的40.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城市暫停了網約車運營服務。在疫區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停運,多家網約車平台組織司機為醫生病患接送和特殊服務保障提供運力支持。

“中長期來看,網約車用户規模將會恢復性增長。”上述報告進一步判斷。

現金流承壓

隨着國內疫情的明顯好轉,餐飲、文旅、交通等行業都迎來了復甦的轉折點。網約車的故事,卻和以往有了不一樣的開端:頭部企業快速響應,一些小型網約車平台卻已經無法“上岸”。

根據記者調查,在各地網約車恢復運營之前,一些中小平台已經在做着最壞的打算。

“目前資金短缺,我已經以二手車形式出售了一部分車輛,用以資金迴流。”4月26日,湖南某網約車科技公司老闆孫晨(化名)表示,為了自救,每輛車損失1萬元也要賣。

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大部分中小企業被“按下暫停鍵”後,就要面臨生死存亡。

司機端收入鋭減是最明顯的表徵。“現在能把租金給掙出來,保障基本生活就不錯了,別想掙錢了。”4月23日,網約車司機王濤(化名)表示,現在訂單量太少,每天平均也就三四百。“趕上哪天運氣不好,跑十幾個小時也有可能只賺幾十塊錢。”

司機掙不到錢,無法按時交租,環環相扣,利益鏈條下的不少網約車平台也陷入資金困境。

“如今,很多司機存在逾期或者拖欠租金,停工的公司又沒有訂單收入來源,就導致公司部分借款無法按時還款,會影響公司的徵信和後續的貸款,進而導致資金週轉出現問題等。”重慶某網約車公司負責人單鵬(化名)稱。

這些貸款、保費等資金壓力,大平台有資金儲備尚能應付,對於中小平台來説,或許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網約車的甦醒時刻
展開自救

不能幹等。

事實上,一場多維度的自救行動就在中小企業中火速展開。其中,如何保證資金的流動性是當務之急。

單鵬(化名)便是其中一員。他對記者透露稱,雖然公司目前現金流並未完全恢復正常,但壓力相對小一點。“在滴滴還有有關部門的多方溝通下,我們的貸款渠道給我們延期了一個月,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壓力。”

為了留住司機,平台方普遍的做法是為他們減免租金,一個月至一個半月不等。以單鵬為例,一台車一個月租金為3500元,單鵬公司旗下有1000台車,預計損失在幾十萬。另一家湖南光彩神州網約車公司,在貴州、湖南、江西一共投放6萬多台車,據相關負責人透露,整個疫情期間損失千萬。

不過,租車公司對司機的讓利,保護了司機的利益,也令整個出行生態在疫情巨大沖擊下得以維繫。疫情期間,滴滴倡議下,平台合作租車公司已累計為全國近30萬名租車司機提供近10億元的租金延免等各類幫扶。

對於中小平台而言,自救之路並沒有想象中容易。在業內人士看來,減免租金需要公司強大的資金作為支撐,不然,將會面臨更大的資金缺口。

不如單鵬般幸運,位於張家口的一家網約車平台老闆對記者表示,其公司仍是停運狀態,目前已經損失幾十萬,何時復工仍未決定。

疫情“黑天鵝”也讓不少參與者對風險有了更多敬畏。4月24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疫情會給網約車行業帶來一個理性收縮,會打消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個一本萬利的行業或者風險很小的想法,市場會趨於理性。”

位於安徽的一家名叫客途網約車有限公司就面臨着艱難抉擇。據該公司老闆李飛(化名)透露,在疫情之前,因為相關的資質證明遲遲沒有辦理下來,公司一直沒能開展運營。如今,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開始重新考慮,未來是否還要繼續從事這個行業。

疫情前,在李飛眼裏網約車行業是座金礦,能賺錢。現如今他內心打起了算盤,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

馬太效應凸顯

從2010年至今,網約車市場在中國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早期的網約車市場曾是“諸侯混戰”的局面。隨着滴滴合併優步後,市場格局一度趨向穩定,滴滴一度佔據着市場的九成份額。

不過,由於近兩年來平台聚合模式的出現,網約車市場起了新的變化。一些中小平台靠着聚合平台上流量的加持,多了一些在市場上生存的可能性。然而,這場疫情就像一顆試金石:前期盲目擴張,資金儲備不足,運營模式不成熟的劣勢,在這次疫情中被進一步放大,致使不少網約車平台走向倒閉。

大浪淘沙之後,強者恆強的規律依然應驗。

“滴滴作為頭部平台,無論是平台實力還是技術手段,包括融資方面都更加有餘地。”崔東樹稱。

“滴滴經歷了很多輪的掙扎和衝擊,對它來説,這次的疫情相對來講更駕輕就熟一些,反而影響較小。”4月26日,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分析認為。

滴滴是一家“打過仗”的公司。在外界看來,身處高度競爭的行業中,滴滴從來都是一家不懼“戰爭”的公司。《中國企業家》曾報道稱,滴滴會議室,大大小小不下二十個。雖然裝修風格都很一致,但是名字毫無章法:西客站、C980、七天七夜、狼圖騰。每一個會議室名字的背後,都是滴滴曾經經歷的腥風血雨。

“戰爭”結束後,滴滴獲得融資首先做的不是繼續擴張,而是提升技術優化和運營效率。

也正是在技術和資金的加持下,當其他平台想着如何“節源”活下去的時候,滴滴為了保證運力,一而再再而三的“闊綽出手”。為了支持志願者持續運營,滴滴還設立了2億元專項資金,用於車隊司機津貼,採購防疫物資等;投入1億專項資金 ,為全國網約車安裝防護膜。

滴滴在“防疫”期間的“黑科技”能力也得到多方認可。

AI技術的發展,給網約車在疫情後的重新登場注入了新的場景。例如,口罩佩戴識別技術就是由滴滴AI團隊基於DFS人臉檢測算法,結合積累的人臉屬性識別算法研發而成。

目前,該技術已在滴滴平台廣泛應用,滴滴還基於該AI技術在出車前及行程中自動分析網約車司機是否佩戴口罩以及佩戴是否規範,以進一步督促司機做好個人防護。對於未正確佩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司機,平台將會進行教育、警告甚至暫停服務。

截至2月25日上午,滴滴平台出車前的“智能防疫出車質檢系統”已累計在126個城市上線。

任萬付認為,對於一些新進入的企業來講,比如美團打車,受到的衝擊會比較大一點。因為它進入這個行業時間較晚,後進入可能看準的是機會,是依靠資本進入的,如今突發疫情,可能會對整個運營或者很多方面產生一些影響。

網約車的甦醒時刻
大平台的應變能力

復工復產是每個行業迎接“小陽春”的第一步,但走好這一步並不容易。

在行業恢復初期,客流量一時之間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平台在這期間將如何再次應對?

頭部公司給出的一致對策是“跨界”發展。此前,共享員工、朋友圈帶貨已經成為疫情下企業的緊急互助。滴滴也不例外。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的餐飲娛樂行業遭到打擊,代駕司機的收入也隨之受到波及。為解決疫情期間代駕司機訂單偏少的現狀,提升他們的收入,滴滴在短時間內迅速上線代買和閃送的服務。

據滴滴方面介紹,不少滴滴員工在居家隔離期間,完成了這項業務的上線,開展跑腿業務是特殊時期的一種靈活變通。

在業內人士看來,決策路徑短、業務落地快是滴滴相較於傳統企業最為明顯的優勢。而這也凸顯出大企業在突發事件中的應對能力。

任萬付認為,“互聯網的特點就是快速的集中優勢火力,然後調集儲備的資金,在最短的時間內去主攻一個點,然後快速擴張和佔有市場。”

“如果新的業務不行就裁撤,轉去做其他業務。”在任萬付看來,滴滴作為C2C平台,它的試錯成本要比B2C等平台低,“它新業務探索成本可能就是部門管理和開發成本。”

在行業暫停的這段時間,對於過去高速發展的滴滴而言,是一個較好的整合和思考如何蓄力的機會。

“互聯網行業有一個叫產品的細節把握,任何產品或商業模式都需要細細打磨,這段時間給企業提供了一個緩衝機會。”任萬付稱。

未來尋路

儘管遭受到了疫情衝擊,但是沒有人會否認萬億級的出行市場對外釋放的誘惑力,尤其是不能否認共享經濟新業態在出行領域、特別是網約車領域的重要性。

3月4日,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報告認為,2020年共享經濟增速將因疫情影響而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預計在8-10%之間;2021年和2022年增速將有較大回升,預計未來三年間年均複合增速將保持在10%-15%的區間。

報告進一步認為,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洗牌和格局調整的步伐也將加速。降本增效和開源節流將成為2020年平台企業經營策略的首要選擇;能否為用户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更多的價值將成為企業能否贏得競爭的關鍵。

在此基礎上,今年,滴滴制定了未來三年的戰略目標,即“0188”:安全是滴滴發展的基石,沒有安全一切歸0;3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户MAU超8億。

據滴滴CEO程維介紹,一是持續完善一站式出行平台,四輪(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兩輪(青桔單車和電單車)和地鐵公交等公共出行將服務更多用户。二是小桔車服、自動駕駛、金融、智慧交通等業務持續發力,同時探索新賽道。

對於滴滴來説,它早已不單單提供網約車服務,而是正在轉型成為一個出行市場的“大平台”,多賽道並行的發展方向,將為出行市場帶來新的想象力。

在“五一”小長假到來前,人們的出行需求,正隨着一道道“解封令”的出現而被激發出來。

記者注意到,多地政府向市民密集發行消費券,並納入交通出行。在河北、天津、成都、廈門、長春、重慶、南京、青島等地,滴滴和當地聯合派發的出行禮包首期總額超過1億元,其中僅廣州市派發規模就達2500萬元,以拉動消費,幫助經濟社會復甦。

據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平台上網約車訂單在3月初較2月平均水平大幅攀升一倍多,並保持快速增長趨勢。3月,網約車完單量在兩週裏提升了超過50%。預計4月末的完單量將恢復到去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疫情正在開啓一場全新的蝴蝶效應,這種效應一方面無疑為出行市場,特別是網約車行業增添新的變量,但另一方面,也在考驗各方的真正實力。

“通過疫情確實能夠考驗出各家的綜合實力,比如資金的儲備,管理運營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熟。”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認為,未來在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上,誰做的更好誰就會更具有競爭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88 字。

轉載請註明: 網約車的甦醒時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