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IBM、微軟等海外科技巨頭是如何佈局區塊鏈的?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科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區塊鏈技術發展到今天,其顛覆性潛力吸引各大傳統IT、互聯網頭部公司紛紛入場,找尋新的方向。它們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也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方向,其中主要包括基礎技術、企業服務和垂直應用三大方向。

並且,從佈局來看,它們更重視區塊鏈技術的長期效應,而非短期利益。本文選取微軟、谷歌、IBM和臉書共4個國際互聯網/IT頭部公司為代表,一窺這些企業如何迎接區塊鏈時代。

一、微軟:超早佈局,加碼雲平台

作為為全球軟件模型制定了統一標準的IT頭部公司,微軟公司在上一輪互聯網浪潮中的表現並不算亮眼,但在區塊鏈領域,則顯示出凌雲壯志。

2014年,納德拉在剛剛成為微軟CEO時就提出了“移動優先,雲優先”的戰略,指出要打造全球企業首選的雲平台。由此,微軟開始全方位擁抱雲服務。

2015年11月,微軟啓動了“AzureBaaS”計劃,將區塊鏈技術引入Azure,為使用Azure雲服務的客户提供BaaS服務,讓他們可以迅速創建私有、公有或混合的區塊鏈環境,解決了早期的跨行業區塊鏈使用者的大量常見問題。Azure吸收了眾多區塊鏈參與者,從知名企業到規模較小的創業公司,其認知度日益擴大。

2016年6月,微軟宣佈啓動Bletchley計劃。這個開放的、模塊化的區塊鏈組件由Azure驅動,用微軟自己的架構方式創建區塊鏈企業生態聯盟。Bletchley計劃的啓動,讓微軟可以針對不同行業合作伙伴的需求,提供更為開放、靈活、模塊化設計的區塊鏈服務。

自2017年起,微軟圍繞雲上平台建設的動作更為頻繁。2018年,微軟花費75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的開源代碼託管平台Github,而區塊鏈開源項目基本都把代碼託管到Github上。微軟通過完全擁抱開源來吸引更多的開發者使用Azure的雲服務,進而入駐平台參與共建,用最大的誠意建設區塊鏈平台。

經過長時間的建設,Azure服務得到長足進步。使用Azure服務,用户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在雲中部署一個區塊鏈網絡。雲平台會將一些耗時的配置流程自動化,使用户專注上層應用方案。

基於這一平台,微軟與合作伙伴在金融、零售、數字內容、商品溯源等方面展開了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探索:微軟Azure雲區塊鏈服務通過與納斯達克金融框架的整合,創建了便於交易雙方撮合、支付、結算、管理的區塊鏈系統;新加坡航空使用Azure將客户的飛行里程轉換為基於區塊鏈的代幣,可在零售合作伙伴網絡中使用;Xbox運用Azure區塊鏈解決方案將向遊戲發行商提供版權費的時間從45天縮短至幾分鐘,大大降低了管理費用;在食品領域,Azure與星巴克合作開發“咖啡之旅”功能,使一杯咖啡從產地到加工再到消費的全程透明且可追溯。

從上面的種種舉動可以看出,微軟在區塊鏈領域既不做算法本身,也不做共識,而將自己定位於做好整個區塊鏈的生態系統,提供區塊鏈生長的環境,由此建立平台,推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案。正如微軟(中國)有限公司CTO黎江所説:“區塊鏈的開發,不僅僅是區塊鏈本身,還包括用户界面、前端開發、鏈上鍊下等,鏈下也要沉澱數據,怎麼做數據挖掘,如何做大數據平台,這些方面除了提供區塊鏈技術的這家公司以外,實際上需要很多系統來支持。因此,微軟呈現的是在雲上支撐區塊鏈,將區塊鏈更好地與互聯網結合,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來為區塊鏈賦能。”

微軟已不再是比爾·蓋茨時代的微軟,這艘鉅艦已張滿船帆,引領區塊鏈的浪潮,駛向新時代的未來。

二、谷歌:前期投資觀望,後期擁雲入場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谷歌在新技術上無疑扮演着持續領先者的角色。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和公司戰略對技術的高度重視促使谷歌在AI領域中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貫穿搜索、廣告、自動駕駛、雲平台等重點發展主線,業務生態已經全面形成。然而,視線轉到區塊鏈,這種技術盛況能否在這一領域延續呢?

2018年7月,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在一個區塊鏈大會上對谷歌的區塊鏈發展做出如下評價:“説實話,我們大概已經無法處於行業最前沿了。”確實,相較於其他互聯網頭部公司,谷歌入局區塊鏈技術略顯遲緩。但是,谷歌是否真的完全落後了呢?

2017年以前,谷歌的早期區塊鏈佈局以投資為主,對外部項目投資力度較大,自主研發成果較少。據CBInsight2017年的統計報告,谷歌在2012—2017年投資了多家區塊鏈公司,在區塊鏈投資領域的力度居全球第二。只是投資,影響力還是有限,不足以支撐整個企業的變革。谷歌的下一個令人關注的舉動是以雲服務為主要發展方向。

最早在2016年,谷歌同亞馬遜AWS一起為以金融機構為主的客户羣提供支持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雲服務。在隨後的三年裏,雲服務成為谷歌佈局區塊鏈的重要切入口。2018年,谷歌與區塊鏈領域的兩家領先公司合作,將區塊鏈技術引入谷歌雲,以此來探索用户如何更好地使用分類式賬本技術。

2019年以來,谷歌雲服務在區塊鏈的動作更為緊鑼密鼓。當年2月,谷歌公佈其BigQuery雲平台開始正式提供來自八大活躍區塊鏈網絡的完整數據集。

6月,谷歌與Chainlink合作,可以安全可靠地把谷歌BigQuery上的數據傳輸到以太區塊鏈上。同時,受益於Chainlink,智能合約能夠安全地訪問鏈外數據源、傳統銀行支付與網站API。

從2018年之後谷歌的區塊鏈佈局來看,還是較為謹慎的。谷歌區塊鏈戰略偏向於同其他公司合作,其團隊僅歸屬於雲計算部門。此外,谷歌對區塊鏈的使用,更注重維護自己在雲計算領域的地位。

儘管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表達過對谷歌錯失區塊鏈前沿機會的惋惜,但谷歌在未來區塊鏈領域並非毫無勝算。當前,谷歌對於區塊鏈的運用通過雲服務來提升用户對數據使用的體驗感,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讓用户建立對於自身數據安全的信任。

此外,通過結合Chainlink、BigQuery與谷歌雲,區塊鏈的公共數據能被更好地提取。由此,複雜的區塊鏈市場也能因大數據的共享而被更安全、準確地預測。未來,谷歌可能會利用對於全新、開放的網絡標準具有的豐富經驗,進一步構建自己的賬本,繼續研究超級賬本聯盟技術,並嘗試探索其他更易擴展的技術類型,助力智能合約和分佈式應用平台的開發。

近年來,谷歌的種種行動説明其並不滿足於只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希望更多地轉向實體經濟,轉向未來社會。區塊鏈作為未來技術的重要一員,谷歌需要以更積極的態度擁抱區塊鏈。雖然起步不及微軟等公司那麼迅速,但在可預見的將來,谷歌在區塊鏈領域還是有相當光明的前景的。

三、IBM:構建區塊鏈即服務,拓展企業級商用場景

藍色巨人IBM一向能及時搶佔新興技術的風口,不過由於其個人電腦、軟件、雲服務等業務的失利,IBM 這一次比以往更快速地進入區塊鏈的研究領域。

2015年12月,IBM與其他29名成員共同創立Hyperledger開源項目,致力於將區塊鏈的解決方案應用於各個行業。也因此,IBM逐漸從中取得了制定區塊鏈行業標準的主導話語權。根據2019—2020年區塊鏈聯盟超級賬本技術指導委員會(TSC)成員名單,在11位委員會成員中,有6位來自IBM公司。

2016年2月,IBM推出區塊鏈服務平台BaaS,使用IBM在Bluemix上的區塊鏈服務,開發人員就可以訪問完全集成的開發運維工具,從而在IBM雲上創建、部署、運行和監控區塊鏈應用程序。在Hyperledger聯盟中,IBM主導孵化的Fabirc子項目,首先滿足了各商業應用場景需求的智能合約運行。這些均為IBM在多元領域的不斷涉獵和對應技術工具的高效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醫療領域,IBM與製藥公司BoehringerIngelheim合作,將臨牀記錄保存在區塊鏈上,旨在保持數據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同時降低成本和加快自動化流程。

在金融領域,IBM於2016年初就相繼推出可以改善借貸流程的“影子鏈”——Shadowchain、身份認證系統、雲端安全服務等區塊鏈項目。2018年,IBM繼續推出了基於區塊鏈和Stellar協議的全球支付系統IBMBlockchainWorldWire,使金融機構能夠在幾秒鐘內清算和結算跨境支付,並進而開發了對應的區塊鏈支付系統。2019年末,跨國支付網絡WorldWire已融入6家國際銀行,其Lumens正在加速發展為各國法幣間的橋樑貨幣,進入更廣泛的跨境交易市場。

在食品安全領域上,IBM與沃爾瑪、京東、清華大學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實驗室於2017年末成立了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旨在通過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加強食品追蹤、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合作,提升中國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在全球貿易供應鏈上, 2018年初IBM與丹麥哥本哈根市政府、紐約阿蒙克市政府、馬士基集團宣佈組建一家合資公司,旨在創建一個聯合開發的全球貿易數字化平台。該平台建立在開放的基礎之上,全球航運生態系統中的各方均可使用。它將解決在跨境和貿易區內貨物運輸方面的需求,使信息流更透明、更簡化。

從全球區塊鏈的市場份額來看,IBM能躬先表率的主要優勢在於:提前意識到了區塊鏈戰略的成功因子本身是超出技術範圍的。在對業務網絡的構建和拓展之路上,最難的還在業務這一部分,也正因為如此,IBM將其眾多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客户應用區塊鏈的動機以及對應的區塊鏈方案設計意圖上,從而能在業務網絡通用化所需的通用模式下,確定好各個企業在業務價值和生態治理上的細微差別,進而把握住區塊鏈整體形勢的脈搏。

四、臉書Libra:後發先至,攪動市場

在所有的互聯網大公司中,臉書的區塊鏈戰略來得最遲,但也最為重磅。相比其他科技公司,臉書有最優秀的互聯網基因:有用户,有流量,有黏性,有數據。

2019年6月,臉書推出了數字加密貨幣Libra:一個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簡單無國界的數字加密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服務的區塊鏈平台。此舉在傳統互聯網和區塊鏈等領域引起巨大轟動,被認為是繼 2008 年比特幣誕生以來區塊鏈領域最重磅的事件,各路人士紛紛解讀 Libra 的項目細節以及未來可能對整個區塊鏈和全球金融體系產生的影響。

在美國,由於各種歷史包袱,移動支付的滲透率非常低,美國人在生活中還是以信用卡和支票為主。Libra的誕生給了臉書一次彎道反超移動支付的機會。

《Libra白皮書》聲明:“Libra分為三個部分,共同構建一個普惠金融體系,分別是安全、可拓展和可靠的Libra區塊鏈,提供支持其內在價值的儲備資產,以及負責治理並促進生態系統發展的Libra協會。”

Libra區塊鏈目前是一條基於LibraBFT共識機制的聯盟鏈,採用全新設計的編程語言“Move”實現交易邏輯和智能合約,具備吞吐量高、延遲性低、靈活性強和安全性高等特點。

在儲備資產方面,Libra採用近似等額錨定一攬子貨幣的方式來穩定幣價,因此法幣兑換通道、儲備資產的配置和產生收益的分配也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作為維繫整個Libra項目運轉核心的Libra協會,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非營利性會員制國際性機構,其成員是Libra區塊鏈的驗證節點,通過理事會投票表決,還可控制新成員的加入、規則的制定、儲備資產的管理和監管以及負責其他日常事務。

Libra協會擁有28家初始成員,如萬事達卡、貝寶、億貝、優步和臉書等,其成員數量未來有望拓展至超過100個,爭取以強滲透力打通更多商業支付場景。

至此,Libra的願景是驚天動地的,但落地之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從目前白皮書、官網動態以及外界表現來看,對Libra後續的發展仍然有很大擔憂。

從外部因素來看,能否通過國家的監管合規要求,對Libra來説是一項艱難考驗。數字加密貨幣的本質已挑戰一部分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的國家的監管條例。Libra的發行和設計機制挑戰了國家央行最重要的職能,進而動搖了各國法幣的地位,尤其是貨幣不穩的第三世界國家。

再從內部因素來看,在治理結構方面,Libra的最終目標是過渡到非許可性治理,逐漸實現去中心化。整個分配規則的制定和過程中的監管均由Libra協會負責,而協會成員大多也是早期參與的貢獻者,即未來的收益獲得者,這種自我監管的方式能否被大眾接受也是一個未知數。

種種因素使Libra的落地之路面臨重重阻礙,但無論如何,臉書推出穩定幣Libra是一次大膽、開放且有意義的嘗試。它為臉書打開了另一條商業路徑,使其能切入在線支付領域,並且使其商業生態能更具網絡效應。人們終於可以在臉書旗下的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等應用中更快、更方便地進行支付和匯款。

從長期來看,頭部公司入場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讓虛擬貨幣成為數字世界中不可逆的組成元素。一旦全球臉書用户習慣在各種場景中使用Libra,屆時人們也不再需要將Libra兑換成法幣,也不再需要第三方資產支撐。這將為數字加密貨幣真正在用户中普及鋪平道路,撼動傳統的貨幣體系。不管成功與否,Libra都已經為未來更自由、更普惠、全球化的數字貨幣世界鋪下了第一塊基石。(本文摘自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5月新書《產業區塊鏈: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本文有刪改,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原發佈於鏈得得,授權鈦媒體App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