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類的一小時,等於狗的1.15小時,蒼蠅的4個多小時?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科技

小時候總是想“我怎麼還沒長大?時間過得可真慢!”,一年就像一輩子那麼漫長。長大了卻發現“一晃又是一年,怎麼就老了?時間過得可真快!”,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時間似乎過得越來越快。難道是“時間”在隨着我們的年齡改變?其實不然,只是我們對“時間”的感知發生了變化。

時間作為信息進入大腦的一種功能體驗,單位時間內感知的信息越多,時間也就過得越慢。小時候世界對於我們都是新鮮的!每天我們或被動或主動地接受新的信息,體驗新鮮事物,而長大之後,我們很少會去體驗新鮮事物,特別是老年人。所以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每天按部就班地做着熟悉的事,會感覺時間過得太快。

那動物對“時間”的感知又是怎樣的呢?

大家都知道,動物的視覺、聽覺與人類完全不同,它們通常更敏鋭,可以感知人類從未知曉的事物。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從來都沒有想過,它們對時間的感知是怎樣的。我們相信時間是常數和線性的,可能會認為所有動物不應該是一樣的嗎?

科學家不同意這一觀點。科學家對包括齧齒動物、鰻魚、蜥蜴、雞、鴿子、狗、貓和稜皮龜等30多種動物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大多數動物對時間的感知與人類非常不同。以狗和蒼蠅為例,人類感知到的一個小時,對狗來説相當於一小時十五分鐘,對蒼蠅來説相當於4個多小時!聽起來這讓人覺得不可能,但這卻是真實的。

現在,你可能會想“科學家是如何能進入動物大腦,找出這些答案的呢”?其實科學家不但可以衡量一個動物對時間的感知,還可以衡量它們處理感知信息的速度有多快。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使用了臨界閃爍融合頻率,也就是將閃爍的光視為連續的光的頻率,測試出動物對光線的感知速度。

科學家們進行的這項研究表明,動物們的臨界閃爍融合頻率從高至250赫茲到低至15赫茲。也許用另一種説法能更好地解釋這一研究結果——每秒幀數(fps)。

為了更好地説明赫茲和幀數如何測量感知,讓我們將其與攝像機進行比較。電視、電腦和電影屏幕都在閃爍,但由於它們運行的頻率很高,所以會產生持續的圖像錯覺。大多數現代電影的拍攝速度都是24或30幀/秒。在拍攝時,照相機在一秒鐘內捕捉或感知到30幅圖像並記錄下來。當回放的時候,一段電影視頻就出現在我們眼前。

有些人可能聽説過高速相機,它能以更高的速度拍攝電影。我們看到的所有子彈、爆炸等慢鏡頭,都是由這些攝像機拍攝的。它之所以被稱為高速相機,是因為它能在短時間內以“高速”拍攝大量圖像,在一秒內記錄100甚至1000幀。這意味着它們在1秒鐘內感知到的信息是普通相機的30多倍!

當你重放高速攝像機拍攝的鏡頭時,一切都是慢動作的,細節令人難以置信。因為有了高速相機,所以你可以回放更多的信息。

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生物體如何看待世界。科學家們發現,具有較高新陳代謝能力的小型動物通常以慢速運動(相對於人類)的方式感知時間,就像高速照相機一樣。比如松鼠這樣的小動物處理信息的速度要比人類快得多,因為它們的大腦功能頻率更高,這意味着它們看到周圍世界的運動速度要慢得多(對我們人類來説,這就像看慢鏡頭),這使得它們能夠在危險時刻更快地做出反應。

而像大象這樣的大型動物處理感知信息的速度要慢得多,所以它們的大腦頻率會更低,從而導致在它們的世界裏時間過得更快。下面這張圖列舉了幾種動物的臨界閃爍融合頻率:

蒼蠅以每秒250幀是人類每秒60幀的四倍還多。看到這你應該明白了,為什麼蒼蠅那麼難打!因為它們的大腦會以更高的頻率工作,能夠非常迅速地處理信息,雖然它們可能不會有什麼深度的思考,但它們可以很快做出正確決定,以免被蒼蠅拍打扁。而我們人類的拍蒼蠅動作,在它們看來就像是慢動作。

龜類看世界的速度只有每秒15幀,所以我們可以輕易抓到烏龜,因為在它們的感知裏只是一眨眼的時間我們就抓住了它,根本無法做出反應。狗的數據是每秒80幀,是人類的1.25倍,相當於人類的一小時等於它們的一小時十五分鐘。

也就是説我們大概可以這樣認為,看起來速度非常快的動物,它們感知到的時間可能比我們人類更多,時間過得越慢;反之看起來緩慢的動物,它們感知到的時間可能會比我們人類更少,時間過得越快。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相信,時間感知只是動物進化和生存的另一個體現,由新陳代謝、能量守恆和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決定的,這些都經過了數千年的精細調整。對於快速移動的生物來説,感知微小時間的能力可能決定着它們的生死。

接下來跟隨我回到現實。早上堵車,上班又遲到了,領導踱着四平八穩的步伐走到我的桌前,而在我看來他就像突然出現了一樣,讓人猝不及防。然後領導撂下一句“太沒有時間觀念了”飄然而去……我忽然在想,是不是領導的“臨界閃爍融合頻率”比我高太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