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企業越是國際化,知識產權的影響越大,有時甚至意味着生死存亡。”經歷了三次跨國知識產權訴訟且未嘗敗績,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對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的力量體會頗深。
在昨天由市科協聯合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市知識產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華東政法大學等舉辦的“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主題研討會上,“剛需”“生命線”成為與會專家發言中的高頻詞彙,彰顯着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無可替代的價值。
建設專利“護城河”從容應對競爭者訴訟
集成電路是一個知識產權高度密集的行業。中微半導體自2004年成立之初,就立下了嚴格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這直接幫助其在三場跨國知識產權訴訟中從容應對,最終勝訴。
中微半導體法務及知識產權副總裁姜銀鑫説,在發展過程中,公司十分重視專利佈局,深入研究了競爭者、客户和零部件供應商的數千件專利,推動創新的同時規避潛在專利風險。截至去年6月,公司共申請專利1280件,建起了一條專利“護城河”。
“我們的客户、供應商都非常強調知識產權,如果不能做到和他們一樣,就無法開展對話,更不要説參與市場競爭。”姜銀鑫説。得益於強烈的知識產權意識和應用水平,憑藉過硬的技術創新能力,去年7月,中微半導體在科創板成功上市,企業發展邁入了新階段。
別人失敗之處或許可以成就你的創新
成立22年,有300餘個產品進入了全球10000多家醫院,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產品用於治療病患,4500多項專利進入了28個國家——這是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的創新成績單。即便如此,在公司知識產權副總裁張麗紅看來,這還遠遠不夠,“國外老牌醫療器械企業專利少則數萬個,多則十幾萬個”。
面對外國企業起步早、專利多、保護全等特點,中國企業如何“破局”?張麗紅建議,在密切關注其他企業“護城河”的同時,不妨留意他們的失敗案例,別人的失敗之處或許可以成為你的“創新之門”。
微創曾以較低的價格收購了某公司一項在心臟支架上挖孔的技術專利,對方的技術推進到產業化階段失敗了,而當時微創正在研發的技術與其相似,不是挖孔,而是挖槽。通過專利收購,2018年,採用微槽包裹藥物技術的“火鷹”支架登上了《柳葉刀》雜誌,為心臟支架研發開闢了一條全新賽道。饒是如此,這項技術仍然開發了15年,如果沒有收購失敗專利的“神來之筆”,“火鷹”的問世或許還需更長時間。
審理加速維權提速,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當下,隨着社會各方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各類市場主體對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提出了新要求。對標國際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上海的政府和法院在審批、調解、判決方面都在全力“加速”,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價值的一流營商環境。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亞娟在研討會上表示,2019年知識產權法院收案數比2015年增長了52.1%,受理案件數量明顯增多,辦案質量不能有絲毫鬆懈。為此,知識產權法院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大力推進全流程網上辦案,儘可能避免因冗長的訴訟週期而導致權利人“贏了官司,丟了市場”。
除了審理“加速”,產品上市審批也在“提速”。張麗紅表示,一款三類醫療器械高端產品的研發週期平均為八年,但產品的使用週期可能只有五年。通過醫療器械創新產品的特別審批程序,審批週期大為縮減,企業較以往可提前幾個月拿到現金流。
圍繞便利、高效的知識產權服務,上海推出一系列舉措。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透露,2017年,我國首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旨在為企業提供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服務。截至去年底,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總量突破1000件,獲得授權300多件,被企業譽為“上海自貿區速度”。據悉,這一專利受理“加速度”今年將在全市複製推廣。
作者:沈湫莎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