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芒daybreak(ID: new-daybreak),作者翟文婷,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上篇 必須應戰,卻不好戰還記得2017年烏鎮的“東興飯局”嗎,騰訊被投公司創始人為主的一場聚會,也是互聯網風雲人物的一次羣聊。
當時周源也在場。
那張流傳出來的照片中,周源離鏡頭最近,左手邊是姚勁波,右手邊是王慧文。一抬頭就可以跟馬化騰對視。那次飯局之後,周源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次酒後,他説,自己可能是照片裏公司體量最小的。
一位熟悉周源的投資人評價,這麼多年不論融資還是商業化探索,周源都做得很努力,很拼。但結果可能沒有達到他的理想狀態。
創業早期,王興和張亮來公司玩,王興翻書櫃時,發現一堆印有周源名字、職位卻不同的名片,很好奇,“你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名片?”
周源有些尷尬,苦笑道,公司沒幾個人,為了見不同的人方便啊。王興告訴他,“這不可能,你應該把這些合適職位的人都招到。”
這件小事,周源記了好多年。在《IT經理世界》做過三年記者,他看過聽過很多商業故事,但這種言傳身教的商業啓蒙,給周源的靈魂撞擊最嚴重。“用人所長,也明確自己最應該做的事。”
關於“周源是誰?”這個問題,知乎聯合創始人李申申在2010年12月給出的答案是,善良的人。永遠能保持激情的創業者,總能給同行的夥伴前進的力量。稍微偏執,但總在自省中。
3月26日晚,李申申出現在當晚敲鐘現場,站在周源的右手邊。照片中,所有人開懷大笑,只有李申申一人表情平靜,雙唇緊閉。他已經離開知乎,籌備新事業。
雲鋒基金合夥人李娜曾經是周源做記者時的同事,她記憶中的周源,喜歡手裏轉一支筆,在別人説話的時候專注傾聽並作思考狀,他表達時則語速快。簡單,真實,執着,可以做好朋友的人。有創業的激情,並有自省能力。
一次採訪中,周源談及自我,他説,以前非常不願意跟人講話,人一多就不好意思,會跟別人説“我要回家了”。創業幾年後有所改變,利用午飯時間,請來訪的其他創業者在知乎辦公室吃工作餐,請教別人一些問題。“有時候整個過程比較像採訪。”
周源身上有強烈的知識分子基因。愛面子、光環和榮譽。想努力把事情做好。如果對自己不滿意,或者與對手過招,自尊或防守的狀態就會表現得很明確。
悟空問答火力全開的時候,張一鳴的團隊從知乎挖走不少大V,周源特別憤怒。為此跟朋友抱怨,“張一鳴不地道。”朋友開解他,只要在法律邊界內,你就不能阻止別人的行動。
知乎早期,科學松鼠會入駐時,站內一片歡呼。後來,周源在一些場合也跟創始人姬十三聊天、喝酒。但是後來姬十三做了知識付費分答,倆人關係慢慢淡化,不怎麼來往。因為周源感受到對方不友好的小動作。
知乎之前沒有正面遭遇過強敵。即便如百度愛問人、知道之類的問答產品,也沒有讓知乎緊張。直到知識付費以一條賽道的姿勢登場,幾位知識分子創業者開始兵戎相見,知乎第一次感受到被羣起而攻之。羅振宇的得到也是參戰者之一。
周源的防守意識和狀態都很強,他必須應戰,但是不好戰,也不享受打仗的快感。
2017年,我曾採訪過一次周源。他説,“我並不是很個人主義的CEO。這話是我説的,就得這麼辦。大部分情況不是這樣的。開會的時候,大家會經常給出一個合理反饋,就説(周源)你這個想法可能是有問題的。”
在商業化這件事情上,周源的想法或許是值得推敲的。
2020年知乎營收13.52億元,其中62.4%是廣告收入,信息流和好物推薦成為知乎很重要的盈利模式。還有兩部分收入來源是會員費和內容商業化解決方案。營收這個數字與知乎的影響力,似乎並不相匹配。
知乎的投資人甘劍平曾委婉地指出,作為企業是需要自負盈虧,知乎的用户基數很大了,如何吸引更多付費用户同時不改變社區氛圍,這是一個問題。
2015年,知乎內部就在討論要不要做機構賬號。大家擔心會有不太好的一面,畢竟企業的能量更大,也更功利。
這大概也是周源的心魔。這件事情後來終於被推進,他想通了,“整個世界運轉的規律,其實不是先從問題出發的,而是從合理性和它的價值出發。”
還有一個細節可以側面反映周源的思考路徑。
早期,騰訊問問的一位產品經理曾在知乎提問,問答平台解決的是用户對信息獲取的需求,而現在這個需求正在被搜索引擎所滿足。是否能有一種問答模式,能在速度和需求滿足上挑戰搜索引擎的地位?
如今看來,這位騰訊的產品經理所説的,不就是後來的今日頭條算法模式嗎?正是張一鳴挑戰了李彥宏。
讓我們複習下週源的回答。他説,“我認為真正的問答平台是要解決高質量信息的產生,而非僅僅獲取。”
也就是説,知乎更關心信息的生產,而非消費。相反,頭條系產品都是站在用户信息消費的角度去思考,更容易規模化,頭條也從一開始就具備商業化的能力,且越來越賺錢。
周源不是唯一這麼想問題的人。快手的程一笑與他的思考不謀而合。程一笑堅定地站在內容生產者一邊,他相信,得生產者得天下。或許他們氣質本就接近,知乎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就是快手領投的。
商業化不理想,在融資這件事上,周源只能更努力。他善於征服的也許跟知乎一樣,都是少數人。少數人中就包括馬化騰、李彥宏和宿華。
下篇 10年融資10億美金知乎的第一筆天使投資來自一位媒體人。
2010年8月9日,張亮給周源打電話,黃繼新已經聯繫上一位天使投資人。電話是上午打的,下午他們寫出一份商業計劃書,晚上9點在世貿天階見到對方。雙方聊了20分鐘,對方很直接,“半年前,你們來找我,估計我不會感興趣,現在我覺得社交網絡就是未來。”
第二天,150萬元到賬,知乎正式啓動。第三天,他們在三里屯中國紅街蹭免費的辦公桌,開始設計產品、寫代碼。
這張免費辦公桌就是現代傳播集團創始人邵忠的地盤,正是他給了知乎第一筆投資。
作為一個默多克式的人物,邵忠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媒體大亨,他有媒體情懷,也有一定的優越感。
邵老闆曾覆盤自己的人生,最有成就感的兩件事:第一,當年在廣州創辦現代傳播集團,培養了許知遠、黃繼新、覃裏雯這樣的知名媒體人。第二件事,就是投資知乎。他也投過不少項目,只有知乎讓他驚喜。
差不多兩三年前,邵忠就躍躍欲試,詢問身邊的朋友,“我可以對外講自己在知乎賺了多少錢嗎?”
知乎讓他引以為傲,但這家公司到底給他賺了多少錢,他從沒有在財務層面算過賬。這個投資項目的成功,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從拿到邵老闆第一筆天使的那天起,張亮和黃繼新成為知乎的聯合創始人。
黃繼新曾這樣描述自己和知乎的關係:坐在球場第一排,經常把自己當作隊員的那種看客。再後來,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自己也跳進球場了。
周源第一次見到黃繼新,當時他們都是科技記者。黃繼新揹着碩大無比的書包,低着頭,顧自翻手機。這是他的標誌性狀態。
黃繼新和張亮當時的正式身份其實是創新工場的投資經理。後來他們從工場離開,目前黃繼新基本是退休狀態,居住在加拿大,知乎上市當晚敲鐘,未到場。
張亮則不同,他跟知乎的關係更緊密。產品改版、人事管理,張亮都發表意見。他在此投入很多時間精力,也很enjoy這個過程。
“知乎”這個名字都是張亮的靈感。當初他們想了大概100多個名字,問事兒、提問題,大聲問……都不盡如人意。有天張亮給周源發短信,如果圍繞“知之”這倆字呢?知乎者.com?幾個小時後,周源確定,就叫知乎。
張亮以公開身份參加活動,很少用創新工場第一任投資經理的頭銜,也不怎麼提自己是微笑科技創始人(這是張亮現在做的事情),最多的就是知乎聯合創始人。熟悉他的人説,他以此為榮。
知乎這個項目,張亮個人也投了點錢。所以他應該是繼周源之後,個人佔比相對較高的一位股東。
因為張亮和黃繼新在知乎熱情地充當啦啦隊的角色,很多人一開始以為這是創新工場的投資項目,導致最初他們頻繁在知乎闢謠。
創新工場進知乎是後來的事,這也是知乎拿到的第一輪機構投資。
某個週一早上,李開復去知乎的辦公地點見了周源和李申申。他對周源的第一印象是,文藝青年,很濃的書生氣質。之後,他們開始郵件往來,探討產品和用户。
汪華第一次見知乎的團隊是在創新工場,那天豆瓣的創始人楊勃(阿北)也在。張亮還跟阿北説,“我給你介紹下汪華吧,不過他正在見知乎的創始人。”張亮後來寫道,楊勃似乎對周源和申申很好奇,特意問,你們就是知乎的啊?
知乎和豆瓣有一點類似,一邊收割互聯網的敬意,一邊被後來人最大程度避免陷入他們的困境。
有個投資經理找到周源,問知乎今年會有多少用户?周源回答説,2萬。這位投資經理接了個電話就跟他説再見。周源説,“我其實很想告訴他,流量和規模不是知乎的目標。”
用户規模沒有大爆炸,質量足以給創始團隊慰藉。這段時期連馬化騰、王興、徐小平這樣的人都是知乎的用户。這讓創始團隊津津樂道。黃繼新甚至在知乎專門羅列這些大佬,回覆提問。
這種名人效應讓知乎迅速收穫關注,尤其在資本市場。繼創新工場之後,啓明創投、賽富、今日資本先後進來。
知乎還拿到一筆特殊的投資。徐小平、雷軍、包凡等人曾創建過天使會,大佬們還合夥成立Found’Fund,這也是知乎的一個投資方。
但最後他們發現,不論是高質量的信息,還是大佬的進駐,這對知乎用户規模增長和商業化並無太大助益。之後,知乎引入的投資方更多是戰略資本,這跟周源的商業化戰略有很大關係。
他曾經的下屬,身邊交往從密的朋友都表達過一個信息,周源非常在意知乎的商業化問題,或者説,這件事情讓他很頭疼。
2015年9月C輪融資,騰訊以第一個產業資本的身份成為知乎股東,同期進入的還有搜狗。2017年D輪,今日資本領投1億美金,老股東跟投。2018年2.7億美金的E輪融資,投資方的信息沒有被披露,但周源毫不掩飾興奮,“這是知乎歷史上第一大融資。”
不過這個“第一”的紀錄在一年後就被打破。2019年8月,快手領投,百度跟投知乎,這筆總額為4.34億美元的融資,也是知乎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發生了,知乎總盤子不大,上市後也只有45億市值。但在移動時代,內容為王,加上社區的魔力,知乎竟然成為最吸金的公司之一。
10年,知乎累計拿到接近10億美金的融資。雖然總融資額度不大,除阿里、字節外,有內容佈局的公司跟它或多或少都沾點關係。
宿華對知乎也是心儀已久。有次倆人蔘加一個會,私下交頭接耳,互相交換了一個重要信息:宿華用小號刷知乎,周源用小號刷快手,頻次還不低。之後的一箇中午倆人約了一頓盒飯,一個小時敲定了合作。
拿完快手的錢,有天晚上週源小範圍組了個酒局。宿華、王小川都在場,幾個人喝到半夜12點。周源跟到場的人説,宿華很少出來參加第二場的酒局。在旁觀者眼中,倆人的關係似乎更親近。
那晚宿華也沒怎麼説話,比較安靜。“周源可能覺得跟宿華是一類人,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
周源對王小川和宿華出手投資,多少心存感激。知乎是一直靠融資活着的公司,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以養活自己。問題是從結果看,這些戰略股東對知乎的商業化問題並沒有特別大的助益。
即便如此,知乎似乎沒有動過出售的念頭。
公司剛成立不久,就有人找到張亮要把知乎收了。消息同步後第二天,周源給張亮回了個電話,“我們做知乎是想做出個結果來,中間被賣了,賺了錢,但想要的目標就永遠也實現不了了。那為什麼要賣呢?”
之後再有公司提出收購意向,張亮回覆對方的都是周源給出的答案。
搜狗退市要被騰訊併購了,這是王小川16年的全部心血。公司在被賣掉的之後,不知道王小川有沒有跟他的老朋友周源分享心路歷程。周源的想法是否一如當初,不會改變。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