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拉波薩:只有我們成功,才是對中國最好的報復

編者按:中美貿易戰以來,“讓製造業回國”一直是特朗普政府高呼的口號。隨着新冠疫情對國際貿易的阻斷,一些美國學者和企業家開始“覺醒”,意識到獨立自主以及和中國“脱鈎”的重要性。本文作者就給美國公司支招,認為中國的製造成本也在上升,迴歸美國的企業可以在智能化和數字化方面實現對中國的超越。至於這些建議是否能成功,就要看美國人自己的選擇和能力了。觀察者網翻譯此文,供讀者參考。

【文/ 肯尼斯·拉波薩,翻譯/觀察者網 馬力】

成功是最好的報復。

在後疫情時代裏,我們無法通過高漲的股市來擊敗中國,大多數美國人沒有在股市裏賺到錢,投資股市也並非人們賴以謀生的手段。讓製造業迴歸才是美國走向成功的正途。

其實這已經在發生了,一些製藥公司已經從中國搬到了南卡羅來納州和北卡羅來納州。而且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必須讓藍領工人回到收入豐厚的工作崗位上去,而不是讓他們待在亞馬遜公司設立在經濟低迷地區(從紐約州北部到底特律等鏽帶地區)的倉庫裏拿着微薄的薪水。對於美國勞工羣體來説,除了贏他們別無選擇。

肯尼斯·拉波薩:只有我們成功,才是對中國最好的報復

美國《福布斯》雜誌商業新聞專欄作者、前《華爾街日報》駐巴西記者肯尼斯·拉波薩2020年6月30日在《福布斯》雜誌網站刊發評論文章:《該如何讓製造業從中國返回美國》

讓大家都去學軟件編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房東也不會因為你上街去為黑人伸張正義而免了你房租,這種社會運動無助於人們個人理想的實現。其實由誰來領導這個國家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只有讓大家在那些蒸蒸日上的產業裏獲得工作機會,美國才能贏。中國人這樣做至少已經有兩代人的時間了。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與多年前在美國出現的情形相似,許多中國工廠正在遷往生產成本更低的孟加拉國和越南。

自上世紀80年代起,保護美國藍領產業工人、向處於消亡中的藍領就業市場上的工人們作出承諾,就一直是政治人物們互相攻擊時喜歡展現的姿態。可實際效果如何呢?這麼多年下來,美國的製造業基本已被掏空。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製造業已經有了迴流的跡象。在全美國都在與新冠病毒搏鬥、人人都渴求能提供體面收入的工作崗位的當下,製造業企業該如何在美國謀劃他們的事業呢?詹姆斯·克林(James Crean)有他自己的想法。

智能工廠

詹姆斯·克林是位於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一家名為CREAN Inc公司的創立者和總裁,這是一家技術服務公司,主要提供智能工廠技術解決方案。在當前新冠疫情和美中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成立至今已有18年的CREAN Inc公司正處於產業重大變革(major industry overhauls)的最前沿。這家公司所做的事情真正迎合了時代的需求。

該如何讓美國成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製造業中心呢?智能工廠就是答案。智能工廠是一種由數據驅動、採用適時生產(just-in-time production)管理體系、可定製化生產的一種工廠,它比傳統工廠的運營成本更低,避免了傳統工廠那種倉儲大量待售產品的弊端。這就是對“智能工廠”最簡單的定義。詹姆斯·克林指出:“精益製造(lean manufacturing)管理模式很重視產品的質量和產量,而智能工廠進一步提高了生產的管理水平,因為智能工廠可以讓你對市場有更深的洞察力和預見力,使你對生產有更好的掌控”。

歐洲(尤其是德國)已經在智能工廠領域取得了成就。德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和裝備製造業都引入了智能工廠技術。此外,中國最近也在發展智能工廠技術,而且已經領先於美國。原因在於,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應該由中國來生產一切。然而當前的新冠疫情已經讓我們意識到這其中藴含着多大的風險。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是美國的1/6,勞動生產率是美國的1/8。雖然特朗普政府已經對產業放松管制,但若想在中國已經着手佈局的智能工廠領域不落於人後,美國公司就應該具有更強烈的競爭意識。中國工廠採用了適時生產管理模式,可進行定製化生產,而且他們在手邊還有一個可以隨時利用的龐大的供應鏈體系。這決定了中國製造的不可替代性。除非美國也能夠獲得類似的優勢,否則中國將永遠是製造業的匯聚之地。

第四次工業革命

目前人類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變革,這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場革命將對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中小企業帶來重大影響,這些企業將不得不與那些生產成本更低的外國同行們展開競爭。今天,全世界的製造業都在變得越來越數字化。疫情期間的隔離措施迫使消費者、商家改變了以往他們購買、銷售產品和服務的方式,數字化正在因疫情加速發展。

瑞士銀行(UBS)的分析師Alexander Stiehle指出:“在後疫情時代,各大跨國公司將會把自己的生產進行本地化轉型。工廠會變得更加數字化和自動化,工廠將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小批量本地化生產(produce smaller quantities efficiently with localized manufacturing)。在傳統工廠向智能工廠轉型的過程中,工業互聯網、5G網絡和工業軟件將發揮關鍵作用”。

這種被鷹派人士稱為“脱鈎”(decoupling)的製造業遷出中國的趨勢,其實意味着全球製造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在過去數十年裏,跨國公司過於看重勞動力成本,今後高科技含量的定製化生產和適時生產將成為新的模式。Alexander Stiehle指出,本地化轉型意味着需要建設新的工廠,機械設備、自動化生產線和工業機器人等有助於提高新工廠生產效率的產業將在這一過程中受益。“新的工廠將具備更高的自動化水平”,他説。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電影《機器人總動員》(WALL·E)中的場景會變為現實,人類並不會變得懶惰、肥胖、整天沉溺於虛擬世界無所事事地虛度人生。必須有人去製造、操作、維護自動化的機器設備。他們的收入會比在紐約梅西百貨賣珠寶首飾高得多,也肯定會比在亞馬遜的倉庫裏整天與叉車貨架打交道高得多。

轉折點與代際文化差異

轉折點已經近在眼前。若拜登當選,貿易戰可能就此結束,不過新冠疫情才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在疫情時期,許多美國人買不到日常服用的藥物也無法去醫院接受儀器的檢查和治療,這種狀況是不可持續的。許多隻做國內市場的中小企業陷入了困境,不過其中也有一些在國外找到了銷路。在今天的美國,一些工廠的製造設備已經連入網絡,CREAN Inc公司的工業軟件以及生產過程中對數據的實時分析,都有助於上述中小企業在疫情中擺脱困境。

上述幾點新的因素將對傳統工廠的日常運轉帶來永久性的改變,而生產設備供應商的商業模式也將受到影響,即便未來公司税税率會有所提高,上面提到的諸多因素還是會使生產成本下降到比今天更低的水平。基於智能工廠的商業模式將會對那些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傳統工廠造成打擊,那些工廠缺乏相應的管理人才、IT技術早已落後而且也缺乏工廠升級改造的資金。

瑞士銀行在6月17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對於那些能夠在產品銷售目錄上把智能化、可定製化生產和快速交貨結合在一起的公司來説,他們將佔據明顯優勢。瑞士銀行分析師Alexander Stiehle也認為,生產小商品的中小企業現在必須儘快行動起來把自己的設備進行數字化升級。“再拖幾年就太遲了”,Alexander Stiehle説。

與貿易戰相比,當前的疫情更強有力地向我們證明,跨國公司在生產領域過於依賴中國意味着巨大的風險。各大跨國公司的生產基地是否會離開中國返回美國目前還是個未知數,不過那些真正這樣做的公司都勢必會通過引入高科技含量的生產技術或某種形式的智能工廠來完成這一跨國轉移。那些公司在完成生產本地化的同時,會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礎上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在另一方面,他們也將在這一過程中與政府部門成功建立起良好的公共關係。隨着新一代美國精英羣體逐漸走上管理崗位,他們對新技術較高的接受度將有力地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在美國的發生。這場革命將為美國打造出一個更加牢固穩定的藍領勞動力市場,這絕不是當前那些低薪服務業崗位能夠相比的。

“許多公司都在因貿易戰或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而把自己的供應鏈遷出中國。不過當前的疫情讓大家都意識到,從經濟角度來説,必須採用智能工廠技術才能與中國等亞洲同行競爭,他們必須讓自己的產品價格在美國市場上有競爭力才行。智能工廠技術會讓你的生產管理更具彈性、更加靈活,你將在那些沒有采用此技術的競爭對手面前佔盡優勢。智能工廠不是生產自動化的問題,或者説,它不僅僅是生產自動化的問題。智能工廠技術將收集正確的過程信息(process data)、壓縮生產週期,最終實現生產效率的提高。傳統工廠與智能工廠的區別就在於,後者能夠配合消費者網購下單進行生產的組織實施,而前者無法做到這一點。今天,如果你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上下單買一件商品,那件商品很可能是中國製造的,而且就存放在中國的某個倉庫中。亞馬遜公司有非常複雜先進的物流體系,他們能夠在幾天之內把商品送到你的手中。未來該商品將在美國生產,從下單、生產到送貨上門所需的時間將與上述流程所需時間持平甚至更短。在美國建立本地化的、更具彈性的供應鏈體系,這將是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做法”,CREAN Inc公司的詹姆斯·克林説。

(觀察者網馬力譯自2020年6月30日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35 字。

轉載請註明: 肯尼斯·拉波薩:只有我們成功,才是對中國最好的報復 - 楠木軒